细菌耐药问题到底有什么后果?钟南山: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

21新健康朱萍,实习生,胡冰月 2021-11-23 18:32

多重耐药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实习生 胡冰月 北京报道   “多重耐药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很多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持续下降,解决细菌耐药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在多个公开场合下,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多次指出多重耐药的严峻性。

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作用就会明显下降。

“造成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在人类和动物身上过度和不当的使用抗生素,遏制这一问题需要涉及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等多部门共同努力。”在近日“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启动仪式上,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医学官员利千基表示。

自2016年起,我国每年会发布新一版的《中国抗微生物药物管理与耐药现状报告》。今年同样如此,在不久前的“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启动仪式上,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抗微生物药物管理和耐药现状报告(2021)》。

据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丽开介绍,2005年-2011年,(抗菌药物)监测网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自2011年起,国家加大了对抗菌药物管控的力度,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显著成效。但同时,在抗菌药物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科学使用的认知仍待提升。

形势严峻

“一种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一般需要10年时间,而上市后1到2年就会出现耐药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和感染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俞云松指出。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主任委员王明贵指出,细菌耐药危害很严重,一位英国经济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到2050年,全球每年约1000万人,将死于超级耐药细菌感染。

为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促进社会公众科学用药、合理用药,我国通过颁布法律、出台政策以及科普宣传等多种手段力图提高全社会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认识,采取行动遏制耐药。

2019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并于今年4月15日起施行,该法明确将应对微生物耐药作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内容,为强化抗微生物药物管理明确了法定任务,提出了法定要求。

随着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再加上“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工作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遏制细菌耐药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2016年8月25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其他十四个部门发布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以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2020年7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媒体和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抗菌药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丽开介绍,2005年-2011年,监测网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自2011年起,国家加大了对抗菌药物管控的力度。其典型体现就是2012年2月13日,经原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在此指导下开展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显著成效。

具体而言,林丽开指出,从内容上看,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急剧下降,住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手术预防应用下降比例较大;从中心成员单位上看,近几年变化幅度并不大,这可能与中心成员单位是较高等级的医疗机构,接收更多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有关;从耐药检出来看,从去年到今年,我们较为关注的肺炎克雷伯菌开始进入无增长状态,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同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也得到了较好的抑制。与国际社会其他国家对比看来,我国耐药的变迁向好发展。例如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其他国家都较高,而我国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国家始终强调要保障感染后治疗的有效性,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在科技计划中,国家在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耐药机制研究包括耐药菌的疫苗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家重大专项上,中央政府有专门的财政投入,地方政府和企业也有配套的资金投入;在新药研发上,《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五年行动计划期间,在新上市的7个抗菌药物中,I类抗菌药物达到三个:苹果酸奈诺沙星、可利霉素以及康替唑胺;在抗菌药物供应保障方面,确立了一系列新型抗菌药物研发的指导原则,也开设了对于新型抗耐药感染的创新药物审评程序的绿色通道;在推进产业升级方面,在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发、部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提升、生产抗菌药物企业绿色技术的改造升级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近十年来,从2012年的3.2%到2020年的不到2%,医院耐药细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下降,I类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三网”监测

为及时掌握全国抗微生物药物临床使用及耐药现状,国家卫生健康委自2005年起建立了三个监测网络,简称“三网”,分别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全国真菌病监测网(CFDSS)。三网是国家级抗菌药物、细菌耐药和真菌病的监测网,其成立意义在于为政府及时掌握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细菌真菌耐药形势,研究制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中,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成立于2005年,主要工作是通过抽查统计及分析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具体使用情况,提出具体意见和措施。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入网注册医院6448所,去年增加了2224所。

全网和中心成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持续下降趋势,2020年重点监测品种使用强度呈现“三降三增二不变”的状态。其中,喹诺酮类药物、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使用强度进一步下降。糖肽类、四代头孢菌素持平,碳氢酶烯类、四环素类、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略有增加,整体管理成效明显。

其中,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立于2005年,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合理用药,保护患者用药权益。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重点耐药细菌检出率与2019年相比,除喹诺酮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红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略有增加,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没有变化外,其他检出率均有所下降,下降最为明显的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降幅达2.3%。

总体看来,抗菌药物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可能与近年来医疗机构积极落实国家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公众提升耐药细菌防控意识等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耐药细菌的扩散。

此外,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不同等级医院、不同病区、不同年龄段人群以及不同标本来源之间耐药菌的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对此,有必要结合检出率对比分析结果相应地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儿童及新生儿患者以及脑脊液标本的耐药菌合理应用管理。

而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成立于2019年,目的是通过监测来提高医疗机构真菌病的诊疗能力及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真菌血流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在念珠菌血流感染中以白念珠菌居第一位,占34%;非白念珠菌占比超过65%。因此,从监测数据来看,大量的真菌感染例如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尤其热带念珠菌对撮类药物的耐药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且耐药率比较高。

整体上,从2020年三网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抗菌药物使用更加规范,耐药性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 

多方共同参与遏制耐药刻不容缓

尽管为抵抗细菌耐药性对人体的危害,我国政府、医疗机构、媒体和公众多主体做了大量努力,但在强化抗菌药物管理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际上我国医疗机构之间、地域之间抗耐药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公众对于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认知仍待提升。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南方区负责人卓超表示,2005年前,据统计,抗菌药物的种类大概是133种,进入21世纪后,全新机制的抗菌药物已经屈指可数(2000年-2021年为0种)。

钟南山表示,多重耐药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很多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持续下降,解决细菌耐药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

据林丽开介绍,对于像碳青霉烯类的一些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加大管控力度,对于兽用抗菌药物的使用耐药监测需要更加主动,对于环境残留抗菌药物以及耐药菌监测和治理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此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秉持一体化健康方针,加强联防联控;通过更多的技术手段来管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提升信息化程度;加大财务投入,同时规范诊疗行为,坚持技术指导和行政管理相结合。

今年4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的通知》,立足于当前受到高度关注的微生物耐药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全面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工作,遏制耐药,提高全民合理用药意识。

自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出台后,国家卫健委在建一整套系统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力图在法律框架内出台一系列规章与管理制度、建设标准与规范体系、完善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大对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发布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采取行动推动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养殖畜牧业耐药菌监测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环境部门着力于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企业的管理,推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

为此,在上述“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启动会上,相关负责人也倡议,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新闻媒体、农业农村部门、畜牧兽医领域相关主体和公民都应积极参与抗微生物药物工作中,提高合理用药认知,遏制耐药。

 

 

(作者:朱萍,实习生,胡冰月 编辑:徐旭)

朱萍

高级记者

关注医药大健康领域(上市公司、创新企业), 机械制造、环保等领域。擅长深度调查,开得了挖机。欢迎联系爆料:zhupi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