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两化融合等三大“十四五”规划,大数据产业规模将破3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
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下称《两化融合规划》)提出到2025年,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并将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行业、消费品行业、电子信息行业作为推动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行业。
同日,工信部还先后印发了《“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下称《大数据规划》)和《“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下称《软信规划》)。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将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规划强调打造聚合生态型企业,打造示范引领型骨干企业,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对数字“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两化深度融合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工作的财政支持。
工业互联网普及成两化深度融合关键
“两化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4.6%、69.8%和74.2%,“十三五”以来分别增加9.2、14.9和12.2个百分点,对传统产业提升作用显著。
谢少锋表示,当前我国制造业仍面临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诸多挑战,亟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制造大国与网络大国的优势,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两化融合规划》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5,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
工信部在11月30日发布的相关规划解读中明确强调,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支撑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资源汇聚配置的新型基础设施。平台的应用普及是当前我国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也是全球主要国家的战略布局要点。对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的监测统计,可以直观反映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的进程,考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谢少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工业设备数量为7600万台套,汇聚59万余个工业APP,服务160万家工业企业。
谢少锋表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深刻变革条件下两化融合的一个发展阶段,也是当前两化融合的工作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是实现融合和转型的基础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两化融合规划》提出,要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重点行业包括,钢铁、石化化工、煤炭、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工程机械、家电、电子共九大行业。
中信联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以上九个行业具体可以分为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行业、消费品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四个重点融合发展方向,工业互联网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具体来看,原材料行业重点在于建设和推广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装备制造行业重点在于加速工业技术软件化,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装备的预测性维护与健康管理;消费品行业重点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消费品行业的柔性生产和产需对接,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电子信息行业重点在于引导企业提升软硬协同水平,加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优化全供应链资源配置效率。
信息化相关产业规模持续提升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杨春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本次在同一天发布的三份规划相辅相成。《大数据规划》及《软信规划》偏向整个市场的供给侧,在规划目标中强调收入和整体规模,而《两化融合规划》则偏向市场的需求侧,在目标中更注重各类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据了解,此次《软信规划》是我国软件产业第五个五年规划,连续多年制定规划,充分体现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性。
谢少锋强调,“十三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4.28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1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8%,占信息产业比重从2015年的28%增长到2020年的40%。
《软信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
谢少锋指出,《大数据规划》是我国大数据产业的第二个五年规划,目的是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凸显了数据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生产要素。据测算,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大数据规划》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本质性的变革已经来临了,‘十四五’时期将会关注更多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像新能源汽车或者车联网体系,它会对传统的汽车造成一种降维的打击。”周剑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引发生产范式变革,现在需要把软件设计作为两化融合重要基础,最终形成一个数据驱动制造模式。
(作者:特约记者缴翼飞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