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免疫缺陷患者或可成为新冠病毒突变“温床”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婷菊 深圳报道
2021-12-02 13:13

艾滋病或其他免疫缺陷患者如何应对新冠变异毒株?做好三点就足以应对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婷菊报道  面对近期Omicron冠状病毒株在南非肆虐并已波及全球多个国家,11月29日,德国免疫学会秘书长Carsten Watzl表示,毒株可能比以前的变异毒株更具传染性,并推测Omicron有可能是在HIV患者或者其他免疫缺陷疾病患者身上形成的。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记者采访多位国内专家,分析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与艾滋病患者的关系,并提出防疫建议。

免疫力低下患者为病毒突变提供了时间

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对于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为什么更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突变的“温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杨峥嵘。

杨峥嵘解释说:“晚期艾滋病患者或者其他有免疫缺陷的患者,他们的免疫力已经非常低,在感染冠状病毒后症状可能比较轻微,甚至是看不出症状,这样如果检测、治疗等外部防控措施不严密,就很容易被忽略,造成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长期携带,急性病慢性化。于是,病毒得以在他们体内持续复制,给病毒不断积累突变,形成新的变异株提供了条件。”

他指出,这种病毒可能会在数周时间里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身上繁殖。“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单独的突变,这可能不会给病毒的进化带来任何增益,但由于缺乏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病毒仍可能继续繁殖。这样可能导致更多突变的出现,从而可能导致病毒变异点形成优势组合。”

11月29日,德国免疫学会秘书长Carsten Watzl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Omicron冠状病毒株可能是在HIV患者或其他免疫缺陷疾病患者中形成的。他补充说,非洲的许多艾滋病患者没有得到足够的治疗,因此他们的免疫系统已经显著减弱。

同时,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巴卢称,Omicron很可能是在一个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的感染过程中进化出来的,“很可能是在一名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身上”。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专家金冬雁称,免疫缺陷患者体内更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株。这类患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癌症患者、因器官/骨髓移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这些人群实际上是目前的防疫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隐患。

围绕Omicron变异毒株有可能产生自艾滋病毒或者免疫力水平低下人群的讨论并不新鲜。2021年6月,一名艾滋病晚期南非女性被查出体内携带新冠病毒长达216天,期间病毒发生了32次突变,其中包括13次关键的刺突蛋白突变,引发了不少人对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突变的一个来源的担忧。当时,科学家便指出,南非新冠病毒新变种频繁出现和该地区艾滋病的高流行之间可能存在着联系。 2021年8月,科学家在南非又发现了一种具有多重突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C.1.2”,所幸该变异毒株并未加速传播。

实际上,在许多学者看来,新冠病毒的突变速度并不是特别快,突变频率远低于艾滋病病毒。但是,长期携带、不被发现,给病毒变异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土壤。

在杨峥嵘看来,南非艾滋病防控压力大,资源相对匮乏由来已久。该国艾滋病病例总数长期高居世界第一。有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南非艾滋病病例就达到了706万人,感染率达到了12.57%,且感染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其中15到49岁妇女的感染率最高,达到了21.17%,同年龄段成年男性感染率约为17.98%。

杨峥嵘介绍:“在过去20多年里,艾滋病严重拖累了南非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南非的成人艾滋病感染率高达约20%,许多人已经发病却没有及时获得抗病毒治疗,其免疫系统长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同时,新冠疫苗接种率又不理想,在这里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株并不奇怪。”

防控Omicron变异毒株不必过于担忧

不过,许多学者也表示,不必对Omicron变异毒株的影响过于担忧和恐慌。

“虽然Omicron变异毒株在刺突蛋白的突变多达delta毒株的两倍,但病毒的影响力并不取决于简单的突变数量比较。”杨峥嵘说,Omicron携带大量突变,现在对其中部分突变的作用还不清楚。就算Omicron传播能力真的极强,判断一个变异毒株有否可能影响大流行走向,也还需要综合分析其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等,因此在获得足够多数据之前,不宜对早期信号过度解读,徒增民众恐慌。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日中国香港发现的Omicron感染患者都已经完成了疫苗接种,因此该突变株能发生突破性感染。“香港确实有出现毒株疫苗逃逸的案例,但这是个例还是群体现象,需要更多的数据作为支撑。即使有逃逸现象,接种疫苗的患者也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的,疫苗还是不可能完全失效,所以还是要坚持打疫苗。”

中国如何防止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传播病毒

对于采取何种措施降低免疫力低下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进一步传播病毒的风险,不同学者看法略有不同。

Carsten Watzl认为,应该要检测免疫系统减弱的感染者并隔离他们,直到他们不再具有传染性。

杨峥嵘则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像在南非那样的艾滋病高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强制检测所有免疫力低下人群并不容易,实施长期隔离政策所需要的医疗资源更是个大问题。何况基础免疫率这么低,社区传播不断发生,要隔离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而在中国,内地目前还未出现Omicron感染病例报告,香港出现的2例也已按常规接受隔离诊治。”杨峥嵘说。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超过1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平均抗病毒治疗覆盖率约85%,治疗成功率达到90%以上。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如深圳,上述两率接近或超过95%,死亡率低至0.1%。

“我国远没有那么多免疫力低下的晚期艾滋病人。规范治疗的病例大多免疫重建情况良好,新冠疫苗接种过2针,与普通人没有太大区别。” 较高的艾滋病治疗覆盖率和新冠疫苗接种率,为下一步的防控打下了良好基础。杨峥嵘认为,像中国这类艾滋、新冠防控都比较优秀的国家,暂时不需要为可能感染Omicron变异毒株的免疫力低下者设计超常规防控手段。

“未来2-3周对分析Omicron很关键,但我们国家的防疫政策为我们争取了更多准备时间,我们可以不着急‘交卷’,先看其他地方的答题情况。目前不妨密切关注,做好准备,练好内功,比如开展相关毒株的分离培养、疫苗预研以及病毒学研究等。等问题到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答题技巧和参考答案,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杨峥嵘表示。

此外,对于艾滋病或其他免疫缺陷患者如何应对新冠变异毒株,杨峥嵘建议: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戴口罩、洗手等个人防护;加强健康监测,有病及时就医。做好这三点,就足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作者:李婷菊 编辑:李莹亮)

李婷菊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