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再保险帕特里西亚·克安:希望能够参与物流等行业脱碳行动
11月30日,2021“海丝论坛”暨节能环保国际论坛在广州南沙顺利举行。
当天,瑞士再保险公司全球水险总监帕特里西亚·克安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中,她介绍了航运业及物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减碳目标。
当前,全球碳排放形势严峻,航运业承担着全球80%贸易运输任务,其脱碳进程和绿色发展备受关注,但因为氢、氨和甲醇等替代燃料目前还无法大规模生产,航运业的脱碳之路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布的报告显示,航运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由2012年的9.62亿吨增至2018年的10.56亿吨,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所占的份额从2012年的2.76%升至2018年的2.89%。
“目前,航运业年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8%,相当于德国一年的总排放量,这是全球第六大碳排放国。”帕特里西亚·克安指出。此前国际海事组织表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来自海上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将比2012年的水平增长250%。
为此,欧盟明确要求,航运企业在2030年之前将所有船舶每单位运输活动的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至少40%;到2030年,船舶停泊处必须实现零排放,以消除对欧洲港口城市的污染。而国际海事组织在2018年给全球航运业设定了碳减排目标:船队的碳排放量到2030年比2008年减少40%;到2050年至少比2008年减少50%。
帕特里西亚·克安表示,国际海事组织为非盈利性组织,旨在塑造未来的行业与贸易,增加可持续及长期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人民的福祉,其中成员包括大型保险公司与物流航运业的参与者等。
公开资料显示,国际海事组织最早成立于1959年1月,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1982年5月改为现名,其作用是创建一个监管公平和有效的航运业框架,确保航运业的安全、环保、节能、安全。
“在全球方面实现脱碳,国际海事组织先后推出了‘波塞冬原则’与《海运货物宪章》。”帕特里西亚·克安说。
据记者了解,“波塞冬原”则于2019年6月在新加坡举办的全球海事论坛推出,是首份针对金融机构的特定行业气候协议,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框架,量化评估和披露金融机构的融资组合方案是否符合IMO设定的气候目标,所有IMO管辖范围内的船舶融资的金融机构和出口信贷机构都被邀请加入该原则。
“波塞冬原则”适用于贷款方、相关出租人和包括出口信贷机构在内的财务担保人,它们在内部政策、程序和标准中实施,并应用于属于国际海事组织职权范围内的船舶担保的所有信贷产品。
不过,去年末,“波塞冬原则”发布的首份报告显示,15家签署银行中,仅有3家银行的航运贷款达到IMO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彼时,花旗银行航运与物流主管、波塞冬原则主席Michael Parker强调称,大多数签署银行的表现符合期望。“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在银行之间制造竞争,恰恰相反的是,此举是为了推动航运贷款的发展,提高透明度。”
目前,已有20家金融机构加入了该协会,而这20家金融机构为国际航运提供的超过1500亿美元的贷款占全球航运融资的三分之一以上。
2020年10月,多家全球最大的能源、农业、采矿和商品贸易公司共同启动了一项名为《海运货物宪章》的最新环保倡议,搭建起评估和披露租船活动是否符合航运业碳减排要求的框架。该宪章确立了一种全球通用基线,与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所采取的政策和目标一致,其中包括到2050年将国际航运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减少50%的目标,这有助于促使货主和船东改善其租船活动的环境影响,激励国际航运业的碳减排行动。
帕特里西亚·克安指出,波塞冬原则和《海运货物宪章》在采取措施时主要基于四大基本原则。
“首先是评估,其涉及评估机构带来的影响,及来自第三方的核算;其次是责任,即必须建立相关的标准,确保所提供的信息是实用准确;第三是执行,即确保有一个条款以保证提供信息是一致的,且跟与签署国所作出的承诺是一致;第四是透明度原则,也就是如何及时向公众披露。”帕特里西亚·克安详细介绍称。
帕特里西亚·克安表示,国际海事组织的重点是希望减少商业活动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方面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动行业整体脱碳进程,全球航运业都在积极采取行动。今年3月份,包括国际航运公会(ICS)在内的9大国际航运组织支持联合国成立50亿美元研发基金,促进关键技术研发,以帮助航运业实现联合国提出的脱碳目标。去年9月份,在关于航运脱碳的全球网络研讨会上,国际海事组织和新加坡提出了“海运脱碳倡议全球合作生态系统倡议”(NextGEN)新理念,旨在促进利益攸关方就脱碳倡议交流信息;明确全球航运界在脱碳方面的机会和差距;并为这些倡议建立重要的网络和合作平台。
“公司需要作出改变,需要去应对,而我们希望促使这些变化的发生。”帕特里西亚·克安进一步表示,瑞士再保险公司也希望能够积极参与物流行业、保险行业与银行业等行业的减碳脱碳行动,“我会继续分析与观测不同公司的脱碳路径和轨迹。”
(作者:家俊辉,胡天姣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