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下的创新与机遇:以技术突破、国际经验助推新能源赛道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德尚玉,任怡,方宁 广州报道
2021-12-03 05:00

对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相关企业而言,抓住“双碳”目标带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机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赛道,也是新的挑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京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指出,要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要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要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继续向共建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要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

11月30日,为深入探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全球节能环保机遇,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海丝研究院在广州南沙区主办了2021“海丝论坛”暨节能环保国际论坛。在论坛的圆桌对话中,聚焦“双碳”目标带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机遇,邀请了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未来中国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过程中科技领域将会产生哪些颠覆性的创新,以及将会给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但军,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广东华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林程,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中心副总经理宋昊,瑞士注册工程师、瑞士EBP咨询中国区负责人、EBP瑞士总部项目主管付饶参与了圆桌对话“‘双碳’目标带来的颠覆性科技创新和产业机遇”环节。

“我认为能源生产领域的颠覆已经开始了。”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中心副总经理宋昊表示,节能减排是“双碳”目标下的重要赛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相关企业而言,抓住“双碳”目标带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机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赛道,也是新的挑战。参考当前的需求发展情况,目前以传统能源为代表的能源发展形式,没有办法满足未来能源的持续增长需求,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有能力在能源供给层面,在现有基础上再实现1-2个量级的提升。

2021“海丝论坛”暨节能环保国际论坛现场,多方探讨“双碳”带来的颠覆性科技创新和产业机遇(注:部分嘉宾线上接入)。资料图

“双碳”转型赋能新能源产业创新

节能减排是“双碳”目标下的重要赛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市场也将借此打开更广阔的空间。对相关企业而言,如何抓住“双碳”目标所带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机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赛道,也是一个新挑战。

宋昊在发言中表示,目前国内的碳排放最大就是能源行业的排放,如果中国经济想要全面转向绿色低碳发展,首先要从能源供给端实现绿色低碳,在绿色能源供给端,就是要建立以光伏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体系。

他认为从能源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说,能源发展的主题是要减少付出的代价,要增加供给量,也就是在环境容量、资源储量允许的情况下,能源供给要实现持续的量级的增长,这样才能真正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按照现在的需求发展,以传统能源为代表的能源发展形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未来能源的持续增长,而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完全有能力在能源供给层面,在现有基础上再实现1到2个量级的提升。“从这一点来讲,我认为能源生产领域的颠覆已经开始了。”

“双碳”目标要求企业不仅要节能,还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这给汽车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广东华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林程表示,新能源汽车从以前到现在,乃至到未来都是节能减排和“双碳”的重要践行者,面对要求,相关汽车企业不仅要用电动汽车或燃料汽车,还要使用“绿色的电”和“绿色的氢能”,这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在谈到技术问题时,林程强调,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存在两方面的“卡脖子”问题。一方面是国外的技术垄断,比如说在芯片、操作系统、特殊材料等方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存在跑不远、不便携等缺点,还有人们日常使用的习惯性,所以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使用意愿不是很强烈,是这些因素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林程表示,目前国内在技术方面会不断推动技术攻关,在找替换、替代方面做很多工作,例如芯片的替代、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我们认为,未来的电动汽车一定是更加符合电驱动的特点,要摒弃燃油车的,多采用电控、高效的电驱动系统,来解决老百姓对续航里程的担忧等方面的忧虑。”

他认为,电动汽车从过去200公里的里程突破发展到400公里,很大原因是电池技术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发展,“后面我们采用换电或者其他手段,我认为是可以解决里程方面的问题。如果未来就是完全的电驱动,我认为将会更加的完美,效率更好用、能源补充更便捷,利用率也会更高。”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但军表示,能源装备和国家低碳发展是紧密结合的,能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在但军看来,能源革命蕴藏着巨大的、长期的产业发展机遇,在“双碳”大趋势下,新能源的革命大幕已经拉开,其中包括太阳能、风电、氢能和核电等。

氢能因为其高效、清洁、安全的特点,被视作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产业链条长,涉及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和用氢等多个环节,带动效应强,应用范围广。作为一家涉及氢能的公司,东方电气这些年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未来的氢能发展前景是比较大的。氢能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成本优势不明显,但其清洁性是非常明显的。未来,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氢能领域技术的迭代进步,氢能将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的生产,氢能的成本也会随之逐步下降。”但军表示。

宋昊认为,光伏产业从度电成本上来讲,作为新能源未来能源的主力军,是能够承担起“双碳”目标的,并且随着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光电可以成为全球范围内成本最低,使用最便利的一种能源形式。

他也指出,光伏产业未来将会面临两方面问题:一个是在能源供给层面,市场由于光伏的新能源方式普及,将会带来供给量级的增长,而量级的增长一定会伴随着能源需求的更快速提升。目前国家之限制用电,主要是因为供给是瓶颈,在供给突破之后,需求一定会出现快速的增长。

宋昊认为,对于爆发式的需求,在预计不足的情况下,将会带来能源成本中期的波动,全球能源价格会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出现刚性的上涨。由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发电都是间接的,对于其他能源形式例如氢能等的互补、电网的柔性调节、储能系统的配合,还有发电侧和用电侧的综合调度等,这都是非常强的系统性需求。再叠加能源需求,可能会出现超预期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很大概率可能会出现间接性的电荒。

宋昊指出,对光伏产业而言,生产的需求要更节能、更高效。“全球能源从业者必须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加大能源技术资源的投入,才能为未来的能源做好充足的准备。”

新能源产业创新需借鉴国际经验

创新驱动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新技术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借助国际经验,发展和利用新技术,加速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并辅以各类政策,使新经济能够做大做强,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瑞士注册工程师、瑞士EBP咨询中国区负责人、EBP瑞士总部项目主管付饶认为,从整个低碳减排的重心来说,电力、建筑行业等在各方面都推动着新的技术创新的实现。工业有可持续设计、创新的商业模式可以促进共享,这不仅是减排低碳,在运营模式和成本上也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推动绿色低碳的发展。

她还从欧洲的角度出发表示,中国可持续能源的发展与数字化AI的使用和利用,慢慢走在世界前列。目前中国的光伏成本已经非常低了,数字化对于流程有很多优化的作用,不仅可以减排降耗,还对整体社会的运作和生产中的成本、效率等都有改善和推动作用。

付饶表示,结合欧洲经验,面对“双碳”目标带来多层面的系统性变革,要在政府的投入和引导下,拓宽系统边界。目前,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多的作用,比如低碳社区的建立等。结合欧洲典型的案例,比如瑞士的一些工业园区,在园区设计初期和更新的时候,就考虑哪些工业有共生作用,能够为当地的低碳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认为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的一些工作应该是走在前面的。”付饶说。

她还强调了企业的ESG发展,虽然国内很多企业都做ESG报告,但ESG方面汇报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要从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这个工作需求非常小,但做了之后可以看到企业长远发展风险和未来路径,从不同的角度看寻找减碳和碳排放节省空间,使得企业发展跟国家、世界发展大趋势吻合,适时进行调整和制定具体路线。”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表示,在“双碳”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欧洲做低碳和国内做低碳,基础不一样,出发点也不同。从经济的动能来说,欧洲更需要做内部的联合,这里面有一些政治的考量,这就会造成出发点有所不同,因此减排的背景有所不同,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采诸家之长。

“在能源的使用端,比如现在围绕终端的,如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领域,将能源和汽车等不同产业之间更好地做链接,还需要学习欧洲一些开创性的做法。”郑赟表示,在“双碳”政策落地时,在借鉴欧洲经验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更多的本地因素。

但军

郑赟

林程

宋昊

付饶

(作者:李德尚玉,任怡,方宁 编辑:李博)

李德尚玉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