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推动大湾区产学研一体化,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大湾区观察吴文汐 2021-12-03 17:1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广州报道  12月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2021南方财经国际论坛”在广州举行。作为专题论坛之一,由汇丰银行首席赞助的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论坛也围绕“湾区新经济:新动能 大未来”主题精彩启幕。

会上,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会长陈广汉围绕“‘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进行主题演讲。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着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的重要使命。

陈广汉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和科技基础,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中具有很大优势,国家也赋予了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前海扩容、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政策支持。

同时,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正在改变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如此机遇与挑战并存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抓住机遇、攻克挑战,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陈广汉认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三大支撑条件,分别是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与产品开发。粤港澳大湾区提出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需要在前述三大支撑条件方面协同合作、分工明确。香港高校拥有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各个优势专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等方面也极具优势,未来与深圳的制造能力、内地人才相结合,将是一个新的爆发点。港深一定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引擎。

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推动区域间协调创新、体制对接和创新要素流动。具体而言,应加快建设科技园、产业园和国家级实验室,打造创新平台;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优化创新环境;集聚人才、资本和企业家等国际创新要素。

他还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应打造一流创新环境,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应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在创新链不同关节的作用,建立开放型、国际化协同创新体制,探索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分配权落地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此外,应确立深化改革容错机制,鼓励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并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务实法律条款。

另一方面,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标志的新一轮工业变革,粤港澳大湾区又该如何抢占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的制高点、打造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陈广汉认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支撑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新基建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结合催生的新兴材料、绿色低碳、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同时,还应大力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加快特色产业集群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作者:吴文汐 编辑:李振)

吴文汐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