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丨《独自生活的人们》:有关寂寞的二三事
文 / 柳莺
韩国导演洪成恩的《独自生活的人们》不折不扣地展现了当代都市青年生存图景——一成不变的单调工作,并不融洽的家庭关系,意兴阑珊的社交生活……可以说,电影的女主人公真雅是其中相当典型的代表。她的日常活动空间单调而重复,作为银行卡客服,她每日的工作便是带着耳机,心不在焉地回答着电话那头客户的质询。除此以外,她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抽烟、一个人看剧,真切的人际互动几乎为零,就连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合租者,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她离群索居,似乎只有独来独往才能给她带来安全感。
当然,真雅看似严丝合缝的独居生活也不是没有罅隙。公司新来的实习生性情活泼,在她死水一潭的职场生活中激起了些许涟漪。同是独居的邻居的死亡给她带来了更为切实的震动。母亲去世后,回归单身的父亲则是她最为怯于触碰的情感。然而,长久的逃避终将导致问题的累积与爆发,将自己屏蔽在一切情感之外的真雅,也终于被周遭的各种因素迫使着,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毫无冲劲的生活状态……
导演洪成恩毕业于著名的韩国电影学院,此前就以对现代生活的犀利洞察的短片作品而崭露头角。《独自生活的人们》是她的长片处女作,影片对“孤独感”“疏离感”等当代人并不陌生的情绪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导演通过极简的手段,精准地描摹了都市人在社交生活的全方位溃败。他们不仅在办公室等公共空间过分拘谨、封闭自己,甚至丧失了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无法建构友谊、享受爱情,和父母更是有着说不出的隔阂。真雅作为客服的身份设计也颇有巧思,电话那头与之对话的,不再是活生生的个体,而是抽象的声音,或粗暴、或不耐烦,代表着生活中最令人不快的一面。而作为最佳员工的真雅,总是能将他们的问题不动声色地化解。“不投入真感情,便是最大的胜利”,她冷处理的方式绝佳地展示了都市人颇为可悲却屡试不爽的“精神胜利法”。
《独自生活的人们》是平淡的,同时也是骇人的,因为它太过贴近我们真实的日常。真雅两点一线的生活看似有些极端,但观众定能从女主角的身上找到几分自己的影子。近年来,东亚社会不断掀起的“内卷风潮”,让青年一代无所适从。正如日本的“宅文化”愈演愈烈,是给自己建起一层保护屏障,以免受外来的侵袭。影片虽然以真雅为主要线索,却也在标题中用复数点出了实际上的主人公们——真雅家中从不现身的合租者们,她那被小山般杂志砸死的邻居,以及她仍旧处在丧偶之痛中的父亲……一个个都是现代社会中的孤独症患者。影片颇具心思地在细节上建构着压抑感,也用一条条延展开来的故事线将小人物的故事稀松地串联在一起。身体保持着安全的社交距离,心灵却渴望有爱的慰藉。这也是为什么,真雅会最终告诉离开的实习生,她的出现是多么的重要;也会偷偷地观察父亲的生活状态,暗自在心中挂念。
在叙事上,作为处女作的《独自生活的人们》还有诸多不成熟之处,比如,对于主人公日常生活过于重复的描绘,让影片多少有些冗长之感。实习生和父亲的故事倘若深挖,也应该会形成更为生动的人物群像。但是瑕不掩瑜,这部青涩的影片仿佛一面镜子,在银幕上投射我们每一个人的孤独和寂寞。
(编辑:杜尚别)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