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产业数字化旗帜,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多位专家学者共话琶洲数字经济发展

琶洲数字岛吴立洋,李润泽子,黄婉仪 2021-12-04 16:00
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1年年会丨“琶洲指数”发布:琶洲经济基础水平整体高于广东和浙江 琶洲指数正式发布!一图读懂《琶洲数字经济指数研究报告2021》 琶洲指数5款特色行业指数发布:特卖、美妆、医药流通B2B迅猛发展,工程机械、织布机生产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立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润泽子,黄婉仪 广州报道

12月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2021南方财经国际论坛于广州盛大举办。当天,琶洲智库于2021琶洲指数年度发布会正式发布首期琶洲数字经济指数。

在发布会的圆桌讨论环节,琶洲智库邀请多位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学者,从本次发布的琶洲数字经济指数出发,围绕琶洲产业互联网的实践与展望这一话题,共同探讨如何以琶洲试验区为纽带,实现数字化发展各环节产业的互通互联,助力琶洲争做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打造区域特色产业数字化的标签和旗帜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产业数字化被认为是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下半场”的关键。对于产业数字化,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康教授介绍,实现路径有三条,分别是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深度融合后形成新的业态、基于数字化无边界创新形成的全新产品和服务。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符正平教授则从产业集群角度发表了看法,他表示从产业集群而言,目前发展产业互联网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增加信息的共享,增加实时效益。供应链数字化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深入到企业生产的内部,将制造、研发全链条做无缝的对接。

麻省理工中国学院(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教授、清华大学金融科技中心创始副主任李志杰提出,产业数字化的突破点,是四个“数字化”,分别是治理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业态数字化、人才数字化。他表示,要探索以琶洲产业链为基础,做跨专业、跨部门、跨领域的数字资源的整合。按照汇聚-融合-治理-应用的核心流程,构建大数据中心、主数据与融合模型、发现数据问题优化数据质量、建立快速数据服务化等四项能力引擎。打造业务多模态数据资产目录、建立全链条数据资产规范、按管理要求适配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深入迭代数据运营模型等四类产业级业务中台。

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朋阳从企业的角度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实现了用户的链接和消费侧数字化,但产业侧尤其是传统产业跟不上发展速度,因此需要对供给侧进行数字化链接和升级。“过去的技术和服务是2C,接下来的核心内容是2B的工业级和企业级应用。”吴朋阳说。

谈及产业互联网在区域经济之中的作用,吴朋阳表示,产业互联网就是要帮助区域打造特色产业数字化的标签和旗帜。而符正平提到,产业互联网能极大提升传统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对于大湾区和广东的区域经济会起到极大的竞争力提升作用。

对于本场论坛发布的琶洲指数以及五个琶洲特色行业指数,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系系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数字商务与智能物流研究院院长左文明教授认为,指数渗透行业,是对行业的实质反映,能让行业发展为众人所知。“指数出来后,一方面对企业的运营有参考作用,他们可以借此考虑如何加大投入或调整企业运营策略;另一方面,政府进行市场调节和发布相关的政策时,指数数据可以提供参考。”左文明说。

发挥协同作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是制造业大省,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上具有迫切需求和强大的内生动力。随着产业互联网集聚效应增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在推动产业数字化上先试先行。

“探索如何将产业的能力和产业的资源整合起来,用数字技术赋能和提升,这就是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作用。”左文明谈到,数字产业化走在前,再慢慢渗透到相关产业中。例如,琶洲入驻许多电子商务专业包括阿里巴巴、唯品会等,而电子商务被认为是数字经济的引擎。电商虽然直面消费者而非产业,但通过将需求集中反映到平台上,随着需求的提升促使供应链产业链不断升级,这背后关联的还是产业。

在符正平看来,数字经济表面上是技术问题,而背后是新业态、新模式、新制度。“尤其是数据要素采集、数据价值链整合,交易产权界定、数据跨境流通等等。”符正平表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要紧紧抓住制度创新的主线,在数字经济治理上可以先行先试。现在已经有了广州互联网法院,这是大的基础设施。

谢康到访调研过大量琶洲企业,他的体会是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面临两大挑战——体系跨越和能力双跨越。谢康表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以前的转型路径完全不同,以前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好比跑步,在陆地上竞争,现在突然要在海洋里游泳。数字化与以往的工业化不是一个体系,如何从陆地转向海洋,就要建立“海军陆战队”,怎样构建这样的示范,这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难题。制造企业要从原来跑步的能力转向游泳的能力,琶洲聚集区怎样赋能企业能力跨越,是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显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已经累计聚集企业达到3万多家,物理性产业聚集十分可观。如何进一步激活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活力,形成产业互联网的关键点又在哪里?

对此吴朋阳表示,一个区域在集中了优质资源后,接下来的数字化升级更多需要环境和机制创新。例如,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搭建琶洲企业家B2B社区,汇聚企业家、科研学术资源,为初创企业对接需求和创新机会。此外,产业集群发展早期由政府的推动,但进一步发展一定是市场化方式,需要产业自己造血。

左文明认为,从地理空间来说,汇聚了3万多家企业的琶洲是数字经济的物理集聚区;而从产业来讲,这3万多家企业服务的很多行业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是基于网络的虚拟集聚。琶洲集聚区形成的虚拟经济,不局限于地理,如通过工业互联网链接上下游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并赋能,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提升。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建设

多位专家在圆桌讨论中提到,琶洲搭建区域性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不仅需要政策引导与产业规划方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发展,为产业互联网提供坚实的硬件和市场支撑。

在李志杰看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摸清家底,查摆问题,明确目标任务,对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数字经济标杆地区,不仅需要关注单一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建成高速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绿色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特色鲜明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设施、全国领先的融合基础设施,和自洽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体系。

“数字经济是没有地缘边界的,物理空间与赛博空间的交互,将会进一步升维琶洲的数智创新力、产业影响力与品牌凝聚力。”李志杰表示,要充分发挥琶洲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将现实中的基础设施硬件优势,辐射到网络和产业链条上,从更广的范围集聚产业资源,打造未来的创新融合高地。

符正平则指出,琶洲是大湾区数字经济示范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较为成熟和完善,未来需要吸引更多数字经济相关的科研机构进驻,积极承接和举办顶级论坛,营造产业与科研氛围。在人才吸引方面,要向北京中关村和杭州学习,从整体生活设施配套的角度保证医疗、教育、环境和消费质量,让年轻人喜欢这里的生活与工作氛围,加强对国际一流人才的吸引力度。

“最重要的是立足长远,布局国家级、世界级交易平台的建设,从基础设计角度提升服务数据要素流动的能力,平台越高,吸引企业和人才的层次也将越高。”符正平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广东省愈发重视对数据这一第五大生产要素的重视程度,逐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对于琶洲如何结合自身的产业特色推动数据要素流动,在场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琶洲发展自身数据生产力,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答案”。谢康认为,琶洲需要从数据重构现有要素配置效率的方式入手,借助数据重构既有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数据要素带来的“结构红利”。

李志杰则从四个角度阐释了琶洲完善数据市场化配置的路径:一是发挥自身产业特色,提升产业协同能力,着力加强基于数据流动的,数据协同管理和服务的产业化发展;二是聚焦前沿技术发展,以领先和相对成熟的技术及应用,规划好技术协同,结合琶洲在数据安全产业和科研实验室等方面的能力,做好技术转化和前沿布局,实现在原始数据不出域和跨信任域“可用不可见”的数据价值流动;三是运用具备弱中心化、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及可追溯等特性的区块链技术,明确数据的期权和产权,帮助实现数据流通、交换、交易和增值;四是规划好数据确权和分类分级管理、畅通数据交易流动,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合理分配数据要素收益的价值闭环。

(作者:吴立洋,李润泽子,黄婉仪 编辑:诸未静)

吴立洋

上海中心记者

黄婉仪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