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金融科技的“浦发实践”:在不断革新中构筑核心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1-12-06 00:00

金融科技的大浪奔腾,它裹挟着技术的无穷能量,极速改变着现有的金融生态。

因为科技加持,传统金融的格局被打开了。高冷的金融服务与生活日常更为紧密相连、与每个人更为息息相关,以数字金融的新动能激活金融行业更深的潜力。

上海一向是金融的重镇,并且锚定“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的目标不懈奋进。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助推城市数字化加快转型——在相关“十四五”规划中,上海清晰擘画出一条未来路径,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下,深度应用金融科技已成为中国银行业决策层的普遍共识。先行者,已然层层发力。以浦发银行信用卡为例,其浦大喜奔App今年上线了7.0版本,持续发力金融科技应用成效显著:目前月活跃用户已达1970万,累计注册用户超过5100万。从成长曲线来看,其活跃用户规模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一切,得益于浦发信用卡近几年来在金融科技领域坚定的革新理念。它的创新与发展,对行业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通过体系化的数字基建能力建设,重构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原有的业务及运营模式;通过建立更大的金融生态,触达更多的客户圈层,实现体验提升与价值突破;通过数据分析,带来运营优化、精准营销、智能风控、服务创新等能级提升。当它们加总起来,将引领行业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布局新基建,以“智能”驱动应用服务

如今,浦发银行信用卡推出新卡种的速度不断加快。浦发bilibili主题信用卡、浦发银联绿色低碳主题信用卡、浦发银行魔J信用卡、浦发国家宝藏主题信用卡……个性化的信用卡款式与多元的功能组合,不仅增加了市场的供给丰富度,也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竞争力。

发新卡的频率更高了,银行也更容易从客户视角入手展开灵活的营销活动。近几年浦发信用卡每年的市场营销活动愈加丰富,形式多元,也成为新客获取的重要来源。

发卡与营销策划的速度,离不开稳扎稳打的数字基建能力。近年来,浦发信用卡就已全面向互联网打法转型,以“智能”驱动来布局数字基建,目前已形成适合自身的数字化发展技术方案,建立了较为先进的技术体系和功能齐全的业务系统,用科技创新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架构破壁。所有互联网系统迁移至云平台,从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型,在弹性的系统架构之上,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还实施了“大中台、小前台”的战略,打造技术、业务、数据、语音“四大中台”,架构的“破壁”,让中台变得更加扎实,前台变得更加轻盈。

——技术进化。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不断迭代技术,近年来,先后启动“慧眼”建设项目,形成立体化的智能客户服务体系等。今年,浦发又开启了企业级微服务架构的规划实施,为应用服务提质增效。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明确,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浦发银行信用卡从客户需求和业务痛点出发,向科技要效果,向改革要效率,这些稳扎稳打的数字基建为应用服务提供了敏捷化的技术基础,让信用卡业务的颗粒度更小,赋能精细化管理。

二、“场景”生态化,数字化拓展金融边界

如果把金融科技比作一个有机体,科技犹如骨骼,数据是流淌的血液,但技术的研发最终要为产业带来价值。在构建基础能力平台的同时,实现应用的产业落地,才能为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内在推动力。

“浦发实践”给出的答案是:用场景生态化作为信用卡数字化转型着力点。今年4月,浦大喜奔App正式上线7.0版本,构建信用卡App场景化生态圈是这次升级的最大变化之一,这背后不仅有基于对业务和用户需求深度理解而涌现的创新,也体现了浦发银行信用卡不断深化经营性金融、消费者金融和信用卡三位一体的业态布局。

打开场景,突破边界,当信用卡走出银行的场域,与生活的点滴相融合,数字化运营的前景变得豁然开朗。

譬如,在非金融场景基础上,浦大喜奔App新增了内容社区、生活品牌馆等服务场景,在餐饮、外卖、旅游、出行、商城、快递、娱乐等与大零售相关的领域中加码消费的信用卡应用。它打破了消费者的传统认知:过去,人们总习惯在线下刷信用卡,而未来,任何线上场景、更为细分的领域都能有信用卡“如影随形”,在更大的生态中构建起人与场景、线上+线下的金融服务能力。

当人货场在数字场景中发生了重构,将生活场景作为银行构建与用户金融服务连接的核心触点显得尤为必要。事实上,信用卡发展至今30多年,早已积累了大量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今当场景变得“生态化”,在一站式平台上与权益运营体系联动,更有助于形成私域流量的闭环管理、深度经营。浦大喜奔App的7.0版本中就进行了权益升级,如新增“任务中心”,推出“每日任务”,只需用户完成消费交易、浏览服务、娱乐游戏等简单任务,就可获得信用卡积分、小浦游乐场金币等权益。

“未来,银行App比拼的是场景触达客户的效率,因此通过建立用户与场景的连接闭环,让无缝衔接的活动及权益运营激励用户与场景产生高频交互,将成为信用卡获客活客、提升用户粘性的最佳手段。”有业内分析人士这样表示。

三、打好“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构筑核心竞争力

在数字化转型的共识下,金融科技日渐成为银行业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而历经上一个五年的摸索,国家战略层面更加清晰了其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十四五”规划纲要为金融科技擘画了蓝图愿景。一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给金融科技带来了更多政策红利。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科技支持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内涵从未改变。

锚定大方向,构筑竞争力。未来,金融科技的走向必将更加考验银行的复合型应用能力,用好算法、算力、数据的“黄金组合”,有效衔接金融场景、消费场景、生活场景,才能把金融服务根植到用户的心里。

信用卡已经进入精耕细作的新时代,浦发银行信用卡较同行更早构建起信用卡App场景化生态圈,同时构建起“智能+服务+场景”三大组合拳模式,多轮驱动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完全有机会把先发优势变成核心竞争力,触达用户、圈住用户,惠及用户,践行普惠金融的使命。

放眼未来,持续推进数字化生态,持续拓展金融服务边界是各大银行的竞争焦点。有分析人士认为,立足浦发优势,浦发银行信用卡可以继续发力下沉市场以及政务民生场景,比如,进一步尝试自有生态小程序试点,对接行业内优质的旅游出行、生活优惠、健身娱乐服务场景,引入医疗、缴费、查税等民生类服务,满足用户刚需高频非金融需求,延长银行的价值链。

数据驱动作为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逐渐成为信用卡行业智慧运营的原生动力,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浦发银行信用卡数字化转型已有7年,已积累大量数据,如何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深挖数据价值,也是放在面前的一堂必修课,未来可设计出更多“千人千面”的创新产品设计以及“一人一策”的金融服务模式,点燃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引擎”。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向着“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数字化标杆城市”的五年目标不懈努力,向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的五年目标扬鞭自奋,向着“率先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五年目标稳步迈进。

“十四五”时期,于银行业而言,数字化将带来从内到外的全方位转变,带来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新一轮重塑,在变局中谋新局。信用卡产业必将沿着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的方向加速前进,并因为场域、人群、内容边界的拓宽而走向一片未知的蓝海。

未来足够宽广,浦发银行信用卡将发挥本土优势,下好金融科技这个“先手棋”,在不断革新中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以金融科技创新助推扩大内需,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