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升温,降息可期——2021年12月3日总理提及降准点评报告

张瑜2021-12-06 11:22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主要观点

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2021年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我们提示货币政策天平变化的开始,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提示投资者当前货币政策拐点已现,未来一段时间稳增长将作为政策当局更重要的诉求,宽货币正在路上。当下降准预期发酵,我们重申我们年报《赢己赢彼的稳增长》的观点,2022,降准之上,降息可期。

什么时候降准?——或需静待国常会或国务院文件落地

2017年以来,降准通常要经过国常会落地,或者是经过国务院政策文件后落地。整个时间窗口大约在国常会和政策文件落地之后的两周之内,最快或需两到三天降准即可落地。

2017年以来,降准没有经过国常会直接落地的总共有三次,两次是在2018年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实施,其中一次是全面降准,一次是定向降准,剩下一次是在2019年12月23日总理成都考察之后提及,并且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之后全面降准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及降准后并未立刻降准,而是等到2019年9月4日国常会沟通之后在9月6日形成降准。

当前我们认为降准预期已起,但按照历史规律,仍需静待国常会宣布或者国务院文件落地之后,降准通常才会正式落地

货币政策未来怎么走?——2022降准之上,降息可期

(1)从量上看——降准存在一定程度的必要性

首先,当前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33.69%,再度超过央行资产规模的三分之一。11月份央行已经续作了1万亿MLF,12月和1月仍有1.45万亿MLF到期,续作的操作难度较大,因此降准或是调整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较好的选择。

其次,2017年以来,当社融增速与GDP增速的差值小于2.5%的时候,央行通常都会进行降准操作。2021年3季度,社融存量同比为10%,GDP隔年同比为7.66%,二者差值为2.34,明显小于2.5%。在此情境下,央行为了保证社融增速与名义GDP相匹配的视角来看,降准也是一个相对适宜的选择

(2)从价上看——2022年降息值得期待

我们在此再度强调,2022年有降息的可能。应然角度而言,2022年上半年具有降息启动的“应该”性(经济增速位于潜在增速下沿、工业企业利润二季度有穿负可能、直达工具必有但或尚难一条腿走路、华创宏观DR007模型指引经济运行应该匹配更低的DR007利率);从实然角度而言, 2021年下半年有滞涨掣肘,2022年秋天后或有美国加息掣肘,本轮经济下行周期中,2022年留给决策层可以顺利宽松的战略窗口并不是很长。综上,应该降+窗口难得,我们提示资本市场,2022年降准之上,降息可期。

债市影响怎么看?——2022年上半年,债券无熊市,降息或将锦上添花

从社融结构来看,2022年上半年大概率是票据融资同比上行+顺周期融资同比下行的组合(顺周期融资定义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居民经营贷款,居民短期消费贷款,股票融资等受政策波动影响较小的社融科目),历史复盘中在这一组合下,债券从无熊市。如果2022年降息的话,十年期国债将有更大下行空间。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前言

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2021年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我们提示货币政策天平变化的开始,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提示投资者当前货币政策拐点已现,未来一段时间稳增长将作为政策当局更重要的诉求,宽货币正在路上。当下降准预期发酵,我们重申我们年报《赢己赢彼的稳增长》的观点,2022,降准之上,降息可期。


什么时候降准?

2017年以来,降准通常要经过国常会落地,或者是经过国务院政策文件后落地。整个时间窗口大约在国常会和政策文件落地之后的两周之内,最快或需两到三天降准即可落地。

2017年以来,降准没有经过国常会直接落地的总共有三次,两次是在2018年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实施,其中一次是全面降准(2018年4月25日),一次是定向降准(2018年10月15日),剩下一次是在2019年12月23日总理成都考察之后提及“国家将进一步研究采取降准和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多种措施”,并且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之后全面降准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表态“要加强普惠金融服务,采取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提高不良贷款率容忍度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但当时提及降准后并未立刻降准,而是等到2019年9月4日国常会沟通之后在9月6日形成降准。

当前我们认为降准预期已起,但按照历史规律,仍需静待国常会宣布或者国务院文件落地之后,降准通常才会正式落地。


未来的货币政策怎么理解?

根据2018年Q4货币政策专栏,央行明确了量价工具的不同目标,量,保持M2和社融和名义GDP大体匹配;价,利率符合经济潜在增速产出水平要求。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量价均会有不同层面的放松,2022降准之上,降息可期。

(一)从量上看——降准存在一定程度的必要性

1、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需要

阮健弘司长在2019年12月论文《流动性的客观评估与合理调节》中表示,“降准不代表货币政策方向。央行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优化基础货币效率。基础货币的构成中,效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超额存款准备金、货币发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当准备金率降低,法定准备金占比下降,基础货币效率提高”,“不适宜用大幅扩表的方式提供流动性。考虑到各类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目前央行对金融机构债权达13万亿,占资产规模的三分之一,央行需要持续的对这13万亿的金融机构债务进行续作,才能保重市场流动性稳定,操作难度大。”

截止2021年10月数据来看,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33.69%,再度超过央行资产规模的三分之一。11月份央行已经续作了1万亿MLF,12月和1月仍有1.45万亿MLF到期,续作的操作难度较大,因此降准或是调整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较好的选择。

2、稳定社融与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需要

2017年以来,当社融增速与GDP增速的差值小于2.5%的时候,央行通常都会进行降准操作。2018年社融增速与GDP的增速差值持续小于2.5%,年内央行全面降准三次,定向降准一次。2021年3季度,社融存量同比为10%,GDP隔年同比为7.66%,二者差值为2.34,明显小于2.5%。在此情境下,央行为了保证社融增速与名义GDP相匹配的视角来看,降准也是一个相对适宜的选择。

(二)从价上看——2022年降息值得期待

1、应该降息的四个理由

首先,2022年降息符合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理论。央行2018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表明,利率水平应该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要求。根据央行2021年4月的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在5.1%-5.7%之间。2021年9月,易纲行长在《金融研究》刊发文章《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表明“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速仍有望维持在5%-6%的区间”。由此可见,当经济增速破5压力较大时,央行是有降息工具启动的框架支持。

其次,企业利润转负从来伴随降息。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工业企业利润通常领先PPI一个季度转负。我们预计2022年二季度企业利润同比或有穿负可能,这预示着当时央行降息的概率将增加。

第三,直达不够。直达工具仍将有,但尚难一条腿走路。再贷款再贴现政策2020年约有1.8万亿,仅2021年三季度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量下滑约为1.2万亿,单独靠直达工具或难以对冲中长期贷款的过快下滑。

第四,我们构建的DR007领先模型指引利率中枢需适当下移。模型测算2021年二季度末DR007均值约为2.1左右,按照央行DR007利率在OMO7天利率上下波动的视角来看,OMO利率也有下移的必要。

2、能降息的两个理由

首先,从物价掣肘看,窗口期是明年前三季度。经验而言,一般PPI过6%、CPI过3%、核心CPI过2%,三者有其二就可结束宽松周期;2022年若能出现上述组合也是2022年秋季后才有望看到。因此2022年前三季度,存在物价掣肘弱化的战略降息窗口期。

其次,从外部掣肘看,窗口期也是明年前三季度。经验而言,一般中美货币周期反向时,中美息差收窄到50bp同时汇率达到前期敏感位,货币政策独立性会有所掣肘,很难做到完全以内为主。当前中美息差仍有140BP、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目前为6.4左右,距离前期7以上的敏感位仍有较大空间。资本市场利率期货隐含加息概率定价2022年7月美联储加息落地,也就意味着2022年秋季开始存在较大的外部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不确定性。我国至少在明年年中之前都可以保持相当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货币政策可以以内为主的战略窗口期也是前三季度。


2022年上半年,债券无熊市,降息或将锦上添花

最近几年以来,社融存量同比的波动越来越小,个别月份社融读数抬升与否通常与政府发债节奏错位有较强关系,并不必然意味着信用真实企稳或者修复。在此情景下,我们将社融重新拆分为三部分,这三部分定义为宽货币融资,逆周期融资和顺周期融资。这三部分也都对应着经济政策调控的过程。先是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再到逆周期政策逐步发力,随后是微观主体经济活力的逐步修复。

对于十年期国债而言,最舒服的时间窗口,就是货币政策宽松到微观主体活力开始见底修复的时间窗口内。我们以票据融资表征货币政策宽松的开始,顺周期融资表征微观主体经济活力修复的趋势。历史回归来看,票据融资同比回正上行+顺周期融资同比下行的组合窗口内,债券市场走出了三牛一震荡的四轮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社融同比读数抬升不必然意味着债券市场牛市的终结。例如,2015年年中开始,社融同比读数回升,但是顺周期融资同比还在下滑,在此情境下,债市仍呈现牛市。

2022年上半年大概率是票据融资同比上行+顺周期融资同比下行的组合,结合历史规律复盘来看,这期间债券从无熊市。如果2022年降息的话,十年期国债将有更大的下行空间。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者:张瑜 )

张瑜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秉持“政策—经济—资产”的贯穿式宏观研究范式,以经世致用为要求,只做“对而有用”的研究,输出高质量的经济研究、政策解读和资产配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