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科网股市值两日蒸发3000亿港元 中概股赴港上市或成“退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江月 上海报道
2021-12-07 05:00

美股上市的中概股风雨压顶,香港市场也受到拖累。12月6日,港股市场再度大跌,生物医药板块及在美、港两地双重上市的中概股跌幅引人注目。恒生指数当日跌1.76%或417点,仅阿里、美团、腾讯、小米就合共拖累近240点。恒生科技指数更是跌破6000点,收盘报于5727.5点,单日跌幅达到3.34%。

这一轮中概股、科网股的大跌,起源于上周五(3日)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终版落地。上周五,美股中概股已经率先进行了一轮“洗仓”式下跌。据记者统计,从12月3日的美股到12月6日的港股,阿里、京东、网易、百度、哔哩哔哩、携程,这六只在美、港双重上市的科网龙头,市值合共蒸发大约3000亿港元。

2021年步入尾声,港股科网板块已经连续下跌十个多月。面对“抄底”呼声,多位市场人士表示谨慎,建议投资者进行“择优选股”。展望2022年,“新经济监管”成为多国政府重要议题,美股也将迎来估值调整,港股科网股依然面对多重挑战。

港股科网大跌

12月6日早晨9点,港股投资者小张早早地坐在电脑前看盘前交易数据。“2021年已经有很多次这样的日子,但还是一样紧张。”他所持有的阿里巴巴(9988)上周五(3日)在美国纽交所狂泻8.23%,而港股一般是要跟随下跌的,以令两个市场价格“对齐”。

“超卖了吧?今天会不会有‘抄底’机会?”小张发出“灵魂拷问”,盘前市场上也坐着很多焦急等待的人,一些数十万股、上百万股的“大单”甚至在以每股118港元以上的价格在成交。然而在9点30分开盘后,阿里巴巴的股价直接“潜入”110港元以下。

七小时过后,港股在下午4点准时收市。当天的港股行情中,除了生物医药板块下跌严重,科网股也再次跟随美股脚步“狂跌”一番。

尤其是“回流”的中概股行情惨淡,在15只美、港双重上市的股票中,除了汽车之家(2518)股价微升,其余14股均下跌。携程(9961)、理想汽车(2015)表现最差,分别大跌13.2%、12.84%,万国数据(9698)、再鼎医药(9688)双双跌近10%。

最为市场关注、交投最热络的阿里巴巴(9988)、京东(9618)、哔哩哔哩(9626)、网易(9999)、百度(9988)五大股份,股价跌幅介于4.4%至5.6%。在上周五的美股市场上,这五只股票跌幅均达到7%或以上,这意味着在港股的股价目前较美股出现了一些“溢价”。

这也反映,在6日的港股市场上,对内地科网持有长期乐观态度的投资者仍在建仓。港股究竟是否在“黄金坑”中、是否是“钻石底”呢?

国海富兰克林全球科技互联混合(QDII)基金经理狄星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称,港股里部分股票的回弹建仓迹象,既有基本面因素、也有技术面影响。

狄星华表示,从基本面来讲,某些港股标的的经营、财务等基本数据仍然反映较优秀的成长性,展望长线发展,能见度也很高,因此每逢下跌,就会吸引投资人敢于买入并长线持有。从技术面来讲,她指出,近期海外股市和A股热门板块均出现资金流出,或正寻找其他投资渠道,港股公司有机会成为建仓标的。

不过,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记者表示,围绕科网公司的负面因素尚未完全落地,尤其是美国政府对新规则的“执行力度”值得关注。“无论是国内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还是美国从审计入手的上市公司监管,投资者应该对之后个案处罚的落地做一些准备。”沈萌认为,2021年看到的明显监管趋势,是全球各国政府正在加强“数字监管”,值得市场留意。

此外,一些买方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短期影响股市的因素也比较多。一方面,针对美国通胀,美联储放弃了“暂时性”的提法,或将加快美国缩减购债规模、以及加快美联储加息,这将主要对美股成长性股票的估值形成打击,或将波及香港的科技互联网板块。另一方面,内地降准将影响港股的资金面流向。

在6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自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人行发言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中概股退路在香港

在《外国公司问责法》终版出台后的12月3日,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上的单日跌幅惊人。12月6日的港股,事实上在反映与美股价格的“对齐”。展望未来,市场人士认为,港股为中概股提供了“后路”。

狄星华向记者表示,中概股主力(大市值且符合港股两地上市条件的中概股)都已经完成在港股的二次上市或双重上市。仍然留在美股的中概股中,有一些市值过小或上市时间太短、暂不符合来港上市条件,但也有至少两年时间做调整,也可在未来寻找机会在香港实现上市。

如同上周五和本周一的大跌,在狄星华看来大概率不会再持续,她分析称:“(大跌中)海外投资者是在担心中概股被强制清算,担心交易受限。”然而,如果公司实现在香港同时上市,那么大多数海外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的股票份额保持对这些股票的敞口。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自2000年形成一股热潮,然而在2021年急冻成冰。科技互联网,原是最早受惠于这种融资方式“摘果子”的行业,但在今年唯有“生吞”苦果。12月3日的美股市场上,中概股随着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终版的落地,仓位再次“乾坤大挪移”,其中科技互联网板块,是最“刺眼”的一个板块。

自从2019年11月以来,十数只原本已在纽交所、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在港股发行了新股,形成在两个交易所“双重上市”。“投资者开美股账户和开港股账户,便利程度相似,转移股票的成本也比较低。”沈萌对记者表示。

造成这两日中概股倾泻的另一原因,是滴滴宣布将主动从美股退市、启动赴港上市的流程。这似乎也将是中概股未来不可避免的“归宿”。

“滴滴在美国继续上市,从未来业务发展、目前股东权益来看,都不是明智选择。”沈萌分析称,“到港股后,滴滴可以继续进行业务整改,逐步符合监管要求,对股东、客户、运营都是最好的结果。”

沈萌进一步补充,港股通引导内地资金“南下”,未来也将对回港的中概股形成加持、承托,“估值上不一定输给美国。”

(作者:江月 编辑:和佳)

江月

记者

南方财经全媒体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专注香港动态,进行股、债、楼、汇等泛金融领域报道。见微、见深、求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