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创新机遇”之四丨商汤科技崛起背后的AI密码:“香港+内地”协作创新新模式

大湾区观察朱丽娜 2021-12-07 16:40

业内已经达成的共识是,要想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必须依赖于虚实结合基础设施的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丽娜 香港报道 走进商汤科技位于香港科学园海滨大楼的办公室,随处可见的都是这样的最新“黑科技”产品。手势识别、姿态识别、自动驾驶系统……一个个新奇产品展现出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化、智慧化生活场景。

“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是目前全球融资额最多、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AI)公司,亦是香港科技园公司培育的首家独角兽。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创办人汤晓鸥教授与多名学者和研究生共同创办了商汤科技。通过深度学习的平台和产品推动各个产业升级,从而构建了中国的深度学习引擎和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商汤科技香港及澳门公司总经理尚海龙笑言,香港办公室是商汤科技的创新“出生地”,内地是创新“生长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已经到了一个无人区的状态。”

把虚拟照进现实

AI已将过去很多科幻场景变为了现实,并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引擎。业内已经达成的共识是,要想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必须依赖于虚实结合基础设施的建设。

“人工智能单独来说是不能成为一个行业的,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多是两个方面,一是帮现有行业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是帮现有行业降低生产成本。一是提升效率,二是降低成本,只有在这个空间里头人工智能才能生存,这是它的意义所在,”尚海龙坦言。

以城市交通为例,伴随不断增加的运营里程、快速攀升的线网流量,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轨交网络日渐复杂,内生矛盾逐渐加剧,城轨交通的乘运安全和运营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演进和推广,轨交智能化被认为是解决复杂系统内生矛盾的有效途径。从目前城轨智能化发展的状况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主要围绕“保障乘运安全、提高乘车效率、优化客流管理、提升服务体验”四大维度,并结合“车、站、路”三大场景落地智能化应用和解决方案。

作为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商汤科技以“坚持原创,让 AI 引领人类进步”为使命和愿景。凭借自主研发并建立了深度学习平台和超算中心,商汤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自动驾驶、增强现实、面部识别、图像识别、物体识别、文字识别、医疗影像分析等。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指出,要想真正打通虚实融合,就要全面实现物理世界的数字化。然而,在日常所生活的城市中,仅有20%的头部需求得以满足,仍有80%的长尾应用场景未被覆盖,而这些长尾场景中却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要满足更多的长尾应用,实现AI的规模化落地,就需要SenseCore 商汤 AI 大装置这样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商汤所打造的SenseCore AI大装置则可以推动通用型技术的研发,能够全面解决长尾应用的需求问题,打通算力、算法和平台,大幅降低人工智能生产要素价格,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的 AI 创新和落地,进而打通商业价值闭环,解决长尾应用问题,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

“香港+内地”协同创新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人才缺口特别是顶尖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香港拥有五所排名世界前一百的大学,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如此密集的城市在全球可谓屈指可数。“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最知名的是同行评审(peer evaluation)的系统,即对接国际来进行同行评价,这是香港的特色,香港学者经常可以参加世界顶级的学术会议,从而推动自己的专利成果在国际范围内去发表,更加靠近前沿,”尚海龙说。

商汤的快速崛起,与其独有的“得人之道”有关。目前,商汤是创业公司中科学家最多的公司之一,有数百位员工拥有顶尖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在孵化阶段,(商汤)已经迅速聚集了大概四、五十名的博士,其中也有部分教授一起创业,这凸显了香港在高端人才供给方面的优势,”尚海龙表示。

据了解,在AI人才奇货可居的当下,商汤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揽才”之道,除了在市场上招聘成熟的AI人才,商汤还有自己的人才造血机制:先通过学术上的联系把师兄弟吸纳进来,形成导师纽带,配备基础设施和架构,包括给予硬件资源、数据标注、硬件平台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导师的示范作用,把其他人才吸引进来。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商汤的印象是“学院派”,事实上,商汤更像是一个汇聚了全球AI顶尖人才的“研究院”。众所周知,商汤起初诞生于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核心团队一部分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硕士等;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微软、谷歌、联想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

同时,商汤始终坚持“原创”,与全球各大知名高校紧密合作。目前,商汤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及行业伙伴成立“人工智能算力产业生态联盟”,旨在共同促进AI生态的构建,推动国产原创技术的落地应用。

2014年,商汤以香港为基地,发明了首个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技术,用于还原图像细节,该技术已被顶级智能手机厂商广泛应用,在内地普及。同时,深度学习框架作为人工智能研发的基石,在香港研发的SenseParrots是商汤专有的深度学习框架,作为人工智能模型的核心训练引擎,亦是SenseCore的核心。在此训练框架的基础上,商汤在上海临港建设大型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数据中心(AIDC)。

科创企业:走向世界

由于缺乏配套的产业链,香港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往往选择金融、法律、医生等行业。科技人才短缺一直是众多香港科创企业面对的掣肘之一。去年,香港科技园举办的职业博览有1100个创科职位空缺,收到7万份申请,最终仅200人获聘,反映业界需要的人才与大学的学生,在技术要求上有落差。

“过去香港一直是以服务业为主,尤其是金融专业服务为主,所以其实过去香港也没有特别多所谓的科技产业能够吸纳科技人才。从就业的朴素角度来看,过去大家的选择可能肯定也不会是在科技创新这个方向,”尚海龙坦言。

尽管香港拥有数所全球知名的高校,但本地人才供应的断层问题十分严重。尚海龙认为:“高级别的人才在香港有很多,甚至是国际领先的,但是基本型的配套型人才,香港是短缺的。真正创业的时候除了博士,还需要有工程师,还需要有能够落地的产品研发人员。”

为了培养下一代人工智能专家及强化大湾区科技人才的整体竞争力 ,商汤科技与香港本地教育科技公司尊科 (Trumptech) 合作,在香港科学园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 AI 发展中心。该中心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 AI 发展中心的先导发展基地,并计划未来扩展至大湾区内其他城市。

由于人工智能产生价值的前提是为现有的产业赋能,在尚海龙看来,“AI企业必须要走向大湾区、走向内地、走向海外、走向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去找到它赋能的场景,才能去找到’+’后面的一些具体的客户,只有这样的路径才可能是最成功的。”

在“十四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尚海龙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应该更加积极主动规划,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香港。他表示,香港应聚焦于”快速把产学研由0到1由1到多推向市场,打造小而精的样板企业,而且使这些企业迅速进入内地和国际市场。这可能是香港的一个增值点。”

此外,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也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可以探索AI的应用场景。”大家能看到的很多服务业,像金融医疗服务也都是在进行中的。相应来说,香港在这些产业有竞争力,再插上AI的翅膀,由科技去助力,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尚海龙说。  

 (编辑 李艳霞)

投资推广署一直积极鼓励有意于香港设立公司或拓展业务的内地企业以香港作为业务发展的首要据点。从业务筹划以至实施扩展各个阶段,免费提供专业意见及支持服务。投资推广署亦与香港科技园、香港数码港等紧密沟通,为企业提供香港最新创科平台信息。

香港投资推广署相关查询请联系:彭文俊先生 创新及科技行业主管(粤港澳大湾区)

电邮:bryanpeng@investhk.gov.hk 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图案以微信联系

(作者:朱丽娜 编辑:李艳霞)

朱丽娜

记者

21海外版资深记者,关注香港财经、科创、大湾区所有好玩有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