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培动力吴怀磊:涡轮增压器渗透率将继续提升 氢燃料电池、锂电池并非“有你没我”

21世纪经济报道 董鹏 广州报道
2021-12-08 05:00

据霍尼韦尔发布的《全球涡轮增压市场预测》,涡轮增压器的渗透率自2015年以来呈快速上升态势,并且未来渗透率仍然将进一步提升。

202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启动了新一轮增长,尤其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迅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大势已成。

而华培动力,作为一家专注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先进制造企业,是全球涡轮增压和排放系统关键零部件的专业供应商之一,主要从事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放气阀组件、涡轮壳和中间壳及其他零部件等。

如今,新能源汽车大势已成,作为以燃油车零部件为主要业务的华培动力又将如何自处?

12月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2021南方财经国际论坛”在广州启幕。

期间,参加南财国际论坛的华培动力董事长、总经理吴怀磊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吴怀磊。资料图

转型氢燃料电池空、冷系统

《21世纪》:如何看待汽车行业的新能源转型?

吴怀磊:传统燃油车的技术发展已经走到了极致。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2000年之后才开始真正发展,中国从2000年的年产200多万辆到2017年超过2800万辆,然而传统燃油汽车的核心技术比如燃油喷射系统,以及涡轮增压系统等被全球为数不多的各个领域的寡头垄断,使得中国传统燃油汽车技术“空心化”,中国是全球第一汽车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从而让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汽车企业,包括整车厂家以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如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商,与跨国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具有了同台竞争的机会。

《21世纪》:新能源转型浪潮下,公司有哪些计划?又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吴怀磊:围绕“积极拥抱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战略发展方向,就新能源布局而言,公司选择的氢燃料电池领域,包括氢气系统、空气系统和冷却系统;具体产品涵盖从传感器到执行器到控制器等核心产品。

公司于2020年底收购了无锡盛迈克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以盛迈克为起点拓展公司智能传感业务,目前公司已进入博世的供应链体系并开始排量供货;同时公司与博世在氢燃料电池空气系统、冷却系统的压力、温度传感器以及氢气系统的压力以及氢气泄漏传感器等新能源传感器领域展开同步研发,为迎接氢燃料电池的广阔市场做好充足准备。

不仅如此,公司也开始了线控制动底盘高压传感器的开发,从而使公司的压力传感器产品线从中压扩展到高压。

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并非完全割裂,部分技术是可以通用或者延续的,华培动力与控股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华涧新能源,依托原有的涡轮增压器材料、空气动力学、转子动力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氢燃料电池空压机总成产品,所有核心技术比如高速电机、电控、空气轴承等完全自主开发,通过了严格的实验和验证,并即将投入批量生产。

依托燃料电池空压机的开发建立起来的核心的电机电控技术,使后续可以孵化出其他同类的系统或者总成产品,如氢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等。

从今年开始,全球各个国家氢能源产业政策以及路线图的推出,极大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视觉中国

氢燃料电池发展将大幅提速

《21世纪》: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双碳”战略的推进,是否会对涡轮增压器等传统业务构成冲击?

吴怀磊:可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在各国排放标准不断趋严的背景下,为满足更为严苛的排放标准,越来越多的传统燃油车企放弃自然吸气发动机,转而选择更为高效、节能的涡轮增压器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达到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消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同时,涡轮增压器作为提升车辆动力性能的有效手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据霍尼韦尔发布的《全球涡轮增压市场预测》,涡轮增压器的渗透率自2015年以来呈快速上升态势,并且未来渗透率仍然将进一步提升。

过去几年,公司传统业务也保持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对碳排放的要求日趋严格;“双碳”目标要求降低传统能源消耗强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入。因此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装配涡轮增压器汽车的市场需求,从而对涡轮增压器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公司以“创新驱动未来”为愿景,积极拥抱汽车智能化的浪潮,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推动公司的产业和技术升级,在“从零部件的生产到系统集成”“从以生产制造为主到以研发设计为主”“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战略方向上不断地前进。

《21世纪》:氢燃料电池的发展何时会大幅提速?与锂电动力电池二者是否矛盾?如何看待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选择?

吴怀磊:二者并非“有你没我”的关系。氢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高,低温起动性能很好,而且安全,排放出来的是水,对环境绝对亲和无污染。

目前主要问题是氢燃料电池的产业链还不完整,氢的制备以及储运成本过高,因此导致氢燃料电池使用成本过高;同时由于当前氢能源的规模很小,规模效应没起来,导致整个产业上零部件的成本很高。

但是,从今年开始,全球各个国家氢能源产业政策以及路线图的推出,尤其是中国以及各地方政府对氢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地,极大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参照锂电池的发展节奏来看,今年可以看作是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元年”。

至于未来的市场格局,将会是氢燃料电池与其他电池共存的状态,并可能出现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互相搭配组合的状态。原因是,消费趋势要求未来的汽车需要兼具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而从目前供给情况来看,锂电池、氢燃料电池都存在短板,将二者组合则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作者:董鹏 编辑:朱益民)

董鹏

财经版记者

常驻成都,前期货“红马甲”,跟踪衍生品市场、周期类上市公司。邮箱:dongpe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