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离”新兴市场成独立投资目的地 国际大行看好“共同富裕”题材 对银行、地产保持谨慎

21世纪经济报道 胡天姣 北京报道
2021-12-10 05:00

2021年,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分析师意识到,他们无法将中国继续放置入所谓的“新兴市场”类目,而是成为一个独立的投资目的地。

“如果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抱有信心,那么现阶段便是组建中国资产组合以成为长期赢家的好时机。”富兰克林邓普顿新兴市场股票团队首席投资官Manraj Sekhon如此表示。

房地产政策在明年不会出现方向性改变

中国央行近期释放稳定房地产的明显信号。即便如此,在大多外资机构眼里,仍需仔细密切观望2022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一帆表明,房地产行业仍在去杠杆过程中,且依然构成经济下行的一个主要风险。目前已经看到,中国政府温和宽松以稳定市场的态度,整个房地产行业会从过度扩张状态有较大地收缩。

她解释说,对房地产而言,今年其面临的很大风险并非由“三条红线”政策触发。两大房地产违约为最主要因素,同时也加大了通过香港市场发信用债的困难。这些债务以往较为稳健,通过发新还旧,杠杆率得以慢慢降低。而如今若不能发新还旧,叠加对预售款严密的监管,确实给房地产商带来了流动性挑战,尤其是在2022年一、二季度在香港市场中每个季度都有100亿的债务需还款的情况下。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称,此轮房地产行业收紧,主要控制的是整个房地产行业从开发商到银行风险的敞口跟债务的上升。但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缓解地价上涨的压力,政府在2021年并没有着手治理这个问题。

他表示,从经济结构转型的逻辑看,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挤压了资金对其它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政府希望的是资金更多地投入产业升级、绿色环保等领域。房地产政策收紧在去年四季度就出台了,房地产市场直至今年三季度才出现了明显的下行。

也有机构转为相对乐观态度。布兰迪环球投资管理基金经理Jack P. Mclntyre认为,明年会是举足轻重的一年,不会出现更大幅度的经济增长放缓或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

Jack P. Mclntyre说,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进一步去杠杆化,也没有向更广泛的全球经济蔓延。目前它需要的是重新成为更大的增长动力,但是否能够推动有机增长仍然存疑。

外界希望中国开始提出更积极的经济增长政策,例如更有利的信贷和财政刺激,而这些刺激政策也将传导至更广泛的全球经济。

朱海斌认为,以往逆周期调整会涉及财政、货币、房地产与金融监管等各类政策的同向调整,如今它们之间出现了背离,短期的逆周期调整主要依赖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房地产行业政策与金融监管、中长期政策目标挂钩,预计这些政策的方向在明年不会改变。

“现在市场共识度较高的是明年房地产行业政策将会出现调整,但应不会有方向性的改变。”朱海斌解释,主要是以微调为主,防范与控制尾部风险。

他举例说明,如近期出台政府指引等房贷相对宽松政策,对过去几个月间运动式去碳做法的纠偏等。“这种趋势预计于2022年间将持续,但包括互联网监管等方向性的趋势预计不会出现新的改变。他认为,纵然中国在财政与货币政策中仍有发挥空间,但政府不会充分用尽,因此对明年的政策判断为相对中性,而非刺激性。

高盛表示,从客户收到反馈显示出,随着监管框架的形成,未来几个季度可能会有更多法规公布。但大多数人认为,就监管强度和对市场的相应冲击而言,最糟糕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这种观点可以解释为,他们预计监管周期可能会从公告阶段过渡到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可能会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定价监管对盈利和股票风险溢价的影响。”

对“共同富裕”主题股票与监管普遍乐观

各个机构2022年股市押注日历中,半导体、互联网零售及媒体等仍为外资青睐的投资板块。

高盛表示,看好半导体、互联网零售和媒体,但对房地产、金属采矿和化工则较为保守,这反映了其对“共同繁荣”主题(或可获得政策支持的行业)的普遍乐观,以及互联网公司在今年的一次性损失(如罚款)、重组成本和再投资之后的盈利恢复潜力。高盛看好互联网零售和媒体在被大幅降级后的估值恢复情况,以及它们在今年盈利下降后,在2022年和2023年恢复强劲有机增长的潜力。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预测,海外中概股在过去九个月间大幅回调后,将进入下一个阶段。此阶段股票回报表现不错,但回报率的提高并非靠盈利的增长,而是靠估值的提升。

展望A股市场投资机会,威灵顿投资管理投资总监李以立看好消费升级、互联网和本土化此三个拥有良好前景的领域。

“未来几十年里,消费仍将是结构性趋势。”李以立补充说,在互联网领域,看到针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行动已导致部分企业的股价出现大幅下跌。“然而,我们认为这些公司的股价已经反映了负面风险,因此这一领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

长远来看,李以立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依然完好无损,而他另一个看好的领域是多个行业的本土化趋势,该趋势尤其利好先进的科技公司,如半导体行业企业。

瑞银预计,MSCI中国指数约有中双位数的上行空间,新经济板块有望出现投资机遇,但防御性的医疗保健行业将更会耀眼,且有结构性增长的机会。

瑞银将未来两至三年中国新经济板块的年均盈利增长预测从25%-30%下调至15%-20%。估值下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板块增长前景的吸引力下降。不过,龙头企业的市盈增长比率目前颇具吸引力。

就板块和风格而言,瑞银偏好现金流充裕且资本支出将增加行业中的部分大盘股,如IT、非必需消费品、医疗保健和通讯服务板块。这些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应会提供较高的股息,且股票回购有望增加。“2021年的医疗保健行业表现乏善可陈,预计在明年下半年经济增长放缓后,防御性的医疗保健行业将享有结构性的增长机会。”瑞银补充,其具体看好医疗保健、健康科技、基因疗法、医疗设备等领域。”

新经济领域不乏机遇,在ESG成为全球顺势发展的时代潮中,瑞银同时也在为绿色经济转型而布局。

“全球现已有59个国家表明于2050年间达到净零碳排放,预计在今后到2050年全球能耗将增加50%,这也意味着在清洁能源领域投资会大幅度地增加。”胡一帆由此认为,绿色科技、清洁空气、碳减排解决方案以及碳交易策略领域都存在着丰富的投资机会。

有增持就有减持。2022年,高盛与富达均不看好银行、房地产、材料等以投资拉动市场的行业情况。

“随着去杠杆化周期的延长,其对房地产相关行业持谨慎态度。”高盛表示,在减持方面,高盛将回避与房地产相关的类股,特别是房地产(倾向于国有企业开发商而非私营企业)、材料(特别是钢铁和水泥)和银行,因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放缓和利率的走低,它们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压力。

富达在价值型股票中,更偏爱周期性股票和工业股票,但对银行仍持谨慎态度。但在瑞银眼里,受惠于共同富裕驱动的改革,品牌消费品公司、领先零售银行和保险公司将迅速增长。

与此同时,富达对估值最贵的成长股也持谨慎态度,比如高端技术和软件。对比之下,富达也更喜欢新兴市场的科技机会,在2021年的市场调整之后,这些市场出现了良好的价值。

“对股票市场来说,软着陆的可能性更大。”富达总结说,考虑到各种风险的交织,投资者谨慎的做法是建立更加稳健的投资组合,即偏重质量,限制杠杆。

瑞银提示,从内部来看,在宏观杠杆率高企之际,中国需要加大投资以实现长期经济目标,这可能引发对债务可持续性和市场稳定性的担忧。如何审慎应对这一压力并继续自我完善,将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天姣 编辑:辛继召)

胡天姣

记者

探索全球资本市场,债市,汇市;也关注银行、老派与新兴金融、绿色金融,还着手人文金融。欢迎交流探讨!联系方式:邮箱 hutj@21jingji.com (无事不要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