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李鹏 长沙报道 近日,长沙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长沙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长沙市常住人口数量突破120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以上,居民人均收入超7.15万元,着力推动“精美长沙”建设。
人口作为重要的资源要素,一般来说,地区经济与人口数量成正比。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逝之期,一个城市的人口的数量是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反复强调以人为核心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此次,长沙提出到2025年人口数量突破1200万,彰显了长沙对于在新一轮城市间竞争的信心。
长沙成全国最能吸引人口的城市之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长沙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004. 79万,比上年增加了165.34万人,相比2010年增加了300.72万人,增幅达到42.64%,成为全国最能吸引人口的城市之一。
2017年长沙加入了新一轮的人才争夺大战,出台了人才新政22条。发展至今,长沙人才新政的各类配套细则不断出台,今年3月出台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人才集聚发展若干措施》,甚至被称为了“史上最强人才新政”,为长沙吸引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湖南省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强省会”战略,有了这一战略加持,各种资源要素加速向长沙转移,未来几年内,长沙人口必然将保持稳定增长。
虽然大量的政策措施短时间内能够吸引人才入驻,但不是长久之计,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是在“人才争夺战”中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新一轮城市竞争中重要的依托。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大量合适的就业机会以及创造较低的生活成本是实现“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
长沙多措并举留人才用人才
2020年,长沙人均可支配收入51477.60元,这个数据在全国排名第十,在中西部高于武汉、成都、郑州等城市。另外,近年来长沙始终坚持“房住不炒”,通过限房价、竞地价、购房政策等“组合拳”措施,保证房价稳定。
易居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报告》显示,长沙的房价收入比仅为6.2,在50个城市中居于最末位。长沙的“低房价”意味着人们能够较低成本实现“安家”,也有更多资金实现高质量消费和生活,这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优势。长沙在对外推介中也将“低房价”作为一项优势来吸纳国内外人才。
此外,留住人才最重要的还有就业,这也是用好人才的关键所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不少北上广深的计算机、科研等领域的湘籍人才,面对长沙的各类政策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萌生了回长发展的想法,但回长沙以后却在找工作方面遇到了困难,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和环境,让大量人才又回到了一线城市发展。
今年,长沙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5%,着力培育壮大人工智能、航空(大飞机)配套、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新型显示器件等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数控机床等特色产业集群;谋划布局类脑智能、氢能与储能、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集群。产业升级将带来大量优质就业机会,有望推动长沙人口数量和质量提升,实现“人兴、产旺、城强”。
随着长沙突破千万人口,公共服务面临更高要求。这次出台的《规划》,在住房保障、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年扩大高中规模;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由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等。这一系列强有力的公共服务措施,将长沙人口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鹏 编辑:杜弘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