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推进金融制度性开放创新,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解码大湾区 2021-12-12 19:28

      12月12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与金融制度型开放”在广州举办,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和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主办。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府原副省长宋海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宋海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区域和发力点,也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对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促进港澳繁荣稳定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大意义,而加快推进金融制度行的开放,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构建大湾区金融新发展格局,就是大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宋海表示,要推进金融制度性开放,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用非常重大,就双循环而言,将提升粤港澳三地的金融能力,加速广东金融强省建设,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地位,支持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叠加,优化升级,筑牢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国内外双循环的枢纽作用。从内循环的维度来看,将加速金融科技、产业链金融、绿色金融等新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增强金融发展新动能,强化金融与实体的适配性,为形成完整的国内供需体系提供服务的支撑。在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疫情常态化情况下,不断创新跨境金融产品供给,能更好满足个人和机构差异化资金配置的需求,努力推动大湾区内积极保险等金融产品依法合规进行跨境交易。跨境贸易支付结算投资融资等一揽子金融创新制度能够有效提高资金融通的效率,降低结算成本,帮助实体经济发展,扶持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循环的动力,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的支撑。

从外循环的纬度来看,将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稳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发挥“一国两制三区”的优势,提升粤港澳三地在“一带一路”和中非、中葡、东盟的外循环作用,通过金融制度开放,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做大做强离岸人民币市场。实现资本项目可替换等关键制度的破冰,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引入长期增长资金。同时,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将催生利率汇率衍生品工具,场外市场大发展,为构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提升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宋海表示,大湾区金融制度性开放创新已经实现了良好的开局。经过三年努力,大湾区金融制度开放与创新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是很显著的,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彰显四个前所未有

对《粤港澳大建设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201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文件。今年9月,中央又连续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至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出台了六大国家战略。充分彰显了中央对大湾区重要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

相关金融政策的制度设计之新、开放程度之高、改革力度之大、创新突破之巨、含金量之重,都是前所未有。两大合作区扩容数倍,横琴方案提出创新跨境金融管理,实施一二线管理等具体举措。前海方案提出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释放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等措施,这些金融制度的创新开放有利于构建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高质量发展。

战略定位前所未有。粤港澳大湾要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横琴粤澳合作区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新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前海合作区是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实验平台和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体现了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

中央财政对粤港澳大湾区、粤澳和深港合作区的财力支持前所未有。尤其对于横琴和前海合作区都制定了相应的税收优惠和税收支持政策,进一步推动合作区的产业加快发展。

大湾区金融跨境互联互通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全新坐标下,一系列围绕金融现代服务业的大胆实验正在有序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不断扩大港澳投资内地资本和债券市场的渠道,推动实施跨境理财通和债券南向通项目,在大湾区率先试点自由贸易账户、信贷资产跨境转让、外贷便利化业务、跨境资金池、私募股权基金跨境投资等等,降低了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安排。深圳前海许多的创新试点已经向全市推广,截至2020年底,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24万亿元人民币,债券通累计成交金额达到4.8万亿元,同比增长82.8%,而今年跨境理财通开通首月累计业务规模突破2亿元人民币,大湾区内92家试点银行累计开通相关账户13090个,资金跨境汇化2.67亿元,个人累计购买投资产品1.5亿元,这不仅提供了全新的跨境资产配置通道,也为大湾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实践和发展机遇。

大湾区金融发展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30条意见”基本落地。2020年,广东省跨境资金流动规模达到1.5万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累计2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额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结算第一大币种。QFLP机构超过160家,外资金融机构实现地市全覆盖,赴港上市企业达到276家,重大金融改革不断突破,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试点落地实施,历时14年才争取到的广州期货交易所成功获批设立。截至2020年底,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资产按年上升21%,为34.93亿港元。私人银行和私人财富管理资产上升25%,至11.31万亿港元。目前,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内地A股中的70%经香港交易。

债券通日均成交量2020年增长82%,澳门大力推动经济实度多元发展的重点项目,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产业,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截至2020年6月末,粤澳之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是9089.4亿元,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11.5万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1.4万亿元。

以大湾区金融开放加快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应该注意加快四个方面的步伐

金融开放试点的步伐要迈得更大更快。一是将更多的财富管理机构纳入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建议进一步开放公募基金公司、券商、信托公司及资管产品的互认互通试点,吸引更多海内外资金投资国内资本市场。

争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试点,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为基础,账户业务规格统一,适当实现资金管理、账户管理分离,适应人民币国际化和外汇管理需要等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

稳固扩大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范围,支持银行开展跨境电商外汇业务,促进企业集团等外币集中管理,探索开展私募基金跨境投资试点,入境游客境内移动支付便利化试点等等。

推进金融市场,深度融合步伐要迈得更大更快。在已经实现了深港通、债券通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拓宽深港通的范围,加快推动实现期货通、保险通,促进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期货通方面,广州期货交易所已经于4月19日正式揭牌,可发展完整的期货产业链,推动大湾区期货通,通过将内地期货品种与港澳期货品种的互联互通提升期货品种的定价能力。保险通方面,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以及为客户提供更便利化的业务,探索等效相任和一张保单保三地,加快设立港澳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并逐步扩大所涵盖的产品类型。

大湾区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的步伐要迈得更大更快。

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格体系。实现金融市场融合,建议对标最优、最好、最先进,率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运行规则和制度体系,着力破除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有序、跨境流动的约束和障碍,推动大湾区在CEPA框架下优化专业服务从业资格互认的安排,借鉴欧盟经验,逐步实现金融机构牌照和资格单一通行证制度。助力完善国家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跨境监管合作方面,建议科学设置观察期和过渡期。引入真正的金融沙盒监管模式,在小范围真实环境中,粤港澳三地联合开展沙盒监管,为跨境金融业的创新提供提升安全的空间。

高水平推进合作区建设步伐要迈得更大更快。一是推出更多重大的改革措施,成立财税、金融、法律、体改等小组,按照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的政策规划,抓好综合授权,前海扩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型管理体制等重大改革举措,共同研究推进各项具体政策的出台和落实。

深化与港澳的金融规则对接、机制对接,深化跨境投融资的合作。引导港澳金融资源参与大湾区内地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际金融城、南沙国际金融岛等金融高端集聚功能区的建设,以广州南沙、前海和横琴新区为主要载体,共建金融深度合作平台。

实施好广东金融+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高端制造、金融+基础设施等十大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赴香港、澳门发行离岸债权融资,探索赴香港、澳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构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大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