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勇:​ 以更高水平开放为着力点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建设

解码大湾区 2021-12-13 13:05

12月12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与金融制度型开放”在广州举办,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和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主办。论坛上,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陈晓勇就“以更高水平开放为着力点 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已有近三年时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伴随着《规划纲要》的实施也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为大湾区建设贡献了许多有益的智慧。

三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果,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在金融领域,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始终如一地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截至2021年10月末,广东银行业支持大湾区贷款余额19.46万亿元,增长了14.8%;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保险资金累计投资广东金额(不含股票)突破1.39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25%,为大湾区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同时,银行业保险业解放思想、创新开拓,积极探索紧贴市场、惠及民生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大湾区发展不断带来新的金融活力。1年前,在中国银保监会指导下,广东银保监局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表落地,这是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区域性专属重疾表。从2020年11月15日首单承保落地珠海,一年来,大湾区专属重疾险已承保7.41万人次,保费收入4.08亿元,提供重疾风险保障246亿元,已经成为大湾区居民投保的重要选择。今年9月,“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落地,一项一项改革创新开放的项目落地,为大湾区发展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陈晓勇提出,要以“更高水平开放”为着力点,开启大湾区金融改革创新新篇章。近年来,围绕更高水平开放,广东银保监局已经落地和积极推动了一些重大项目。

聚焦重点,推出跨境理财通实现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新突破。为有效拓宽资金跨境流通渠道,满足粤港澳居民灵活配置资产需求,在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的共同指导下,广东银保监局与有关金融监管部门通力协作,共同研究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为业务试点奠定制度基础。同时,为确保《实施细则》稳妥落地,广东银保监局同步制定完善的 “跨境理财通”业务监管方案,加强业务统计监测,规范投资者保护安排,确保后续业务监管“落得好、管得住”。

从落地首月情况看,大湾区内地共有21家银行机构约1500个网点开展试点业务,实现大湾区城市全覆盖;业务主要流程全部实现线上化,试点银行机构积极加强跨境协作,在兼顾产品多样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提供“北向通”和“南向通”产品均超千只,为三地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和良好的投资体验。“跨境理财通”业务落地首月跨境资金汇划2.7亿元,投资产品交易金额1.5亿元,业务量初具规模且增长较快,南北向及港澳方发展均衡,社会反响热烈,市场对未来发展持有良好预期,试点成效已初步显现,广东银保监局也将持续跟进评估和提升。

多点发力,多个金融创新领域取得改革新进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只是广东银保监局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围绕《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今年刚出台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广东银保监局指导银行保险业开展了大量的改革创新工作,比如积极推进跨境车险业务创新,按照“由三地保单一地购买,到一张保单保三地”的工作思路,2018年,推动实现了“三地保单一地购买”,到今年10月末,广东(除深圳)保险机构共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3.68万辆。同时,广东银保监局进一步争取总会授权支持,加快推进跨境车险“等效先认”,积极与省有关部门、澳门金管局沟通对接,并指导行业工作小组研究产品设计、数据传输等有关事项,助力“澳车北上”。目前粤澳跨境车险“等效先认”工作已基本具备落地条件。又如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设立,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指导下,牵头会同深圳银保监局和港澳金融监管部门召开多轮座谈会议,研究起草筹建方案,紧锣密鼓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争取尽快将保险服务中心建设相关事项纳入CEPA框架,推动其落地。未来保险服务中心设立后,将为合法持有港澳保单的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更为便利化的理赔、续保、退保等售后服务,促进三地保险业务进一步互联互通。

以点带面,以合作区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跨境制度衔接。粤港澳大湾区面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市场”的全新命题,粤港澳三地制度规则衔接任重道远。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为粤澳深度合作指明了新方向。广东银保监局全力支持合作区机制体制建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广东银保监局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紧扣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核心主线,围绕四大战略定位,按照难易、权限等,制定21项任务措施,分批分类推动落实。总之,要以深入研究和推动横琴合作区与澳门金融规则对接和市场衔接,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入融合发展探索经验、创造活力、奠定基础。

陈晓勇认为,应该以“双循环”为立足点,积极拥抱机遇、迎接挑战。

广东处在双循环的关键交汇点上,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重大的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高度重视,在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 2018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横琴合作区、前海合作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件,赋予广东新的重大平台、重大机遇、重大使命,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广东应当牢牢抓住这一重要政策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将港澳联通国际、专业服务发达等优势同内地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完整等优势更好结合,带动大湾区进一步发挥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功能。

但与此同时,在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新形势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要求,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肩负着“两个大局”深刻变化背景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承载着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

当前环境下广东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从经济方面看,受全球疫情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广东经济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稳步恢复,但仍处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之中,部分传统产业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新经济、新产业尚在培育发展中,面临的形势任务艰巨。金融领域整体风险可控,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需要我们认真研判,妥善应对。

深入推进大湾区金融改革创新面临新的挑战。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大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进展,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除了推进更为复杂的创新项目有序落地外,还需要在规则衔接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由点及面”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其中,涉及诸多基础性、前沿性问题,需要系统性研究,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谋划,积极稳妥推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带动广东绽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为全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战略支点。

陈晓勇提出,要以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大湾区创新驱动和改革引领作用。近期,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广州市政府积极研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的有关工作。张新副省长高度重视,近期专门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讨论,广东银保监局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研究,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加大支持力度,对此,陈晓勇提出三点建议:

立足本土“基本盘”,推动“老机构”焕发“新活力”。

目前,广东银保监局辖内共有银行保险营业性机构近2万家,其中法人银行和保险公司172家,一级分行和省级分公司269家;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外资银行在我局辖内设立了营业性机构135家,广东省是全国首个地级市外资银行全覆盖的省份。经过不懈努力,大湾区已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近年来银行业保险业发展数据亮眼、成效显著,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丰厚土壤。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大湾区在建设国际金融枢纽、促进各类金融要素集聚方面,依然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广州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承载着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的重任,其引擎动力还略显不足,错失了一些促进金融机构集聚的良好契机,一些优质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落户或离开广州,银行业保险业法人机构存在品牌效应弱、上市机构少,发展实力、创新能力距离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在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引新”“挖潜”两手抓,在积极引入优质金融机构的同时,更要着力盘活存量、优化存量、提升存量,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加大对广东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将现有机构做优做强,更好地发挥支持广东实体经济发展和大湾区改革创新的作用。

抢占理论“制高点”,加强大湾区合作区改革创新研究。

目前,“跨境理财通”在推动粤港澳三地制度对接、深度融合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应趁势而为,争取更多改革创新事项在大湾区和合作区率先落地。和其他区域发展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地理环境、历史人文、贸易往来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大湾区、合作区金融改革创新的研究必须下大功夫,需要学界、商界、政界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密切联系市场、展业经验丰富的优势,开拓思维,深入研究,提出更多更优的跨境金融服务思路和方案,以实践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大湾区形成研究、创新、实践的良性循环。

栽好引凤“梧桐树”,系统提升大湾区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金融资源集聚的重要基石。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更应当重视增强区域的吸引力。近年来,在中国银保监会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广东银保监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试点,将自贸区简政放权政策复制推广至大湾区内地8市(不含深圳),实现了“扩大范围、精简材料、压缩时限、公开透明”四大创新,“放管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8市银行支行及以下机构、保险支公司及以下机构的主要准入事项已全面取消事前审批,实行事后报告或备案制,政策发布以来已累计优化行政许可事项3000余项,配套打造的线上准入备案管理系统,大幅压缩备案流程和实践,成为智慧监管的新范本,有效激发了大湾区银行保险机构布局发展的新活力。这方面,我们建议对金融业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各政府部门共同协作,充分汲取其他城市和地区的良好经验,通过简政放权、人才政策、税收优惠、政府办事效率优化等角度多维发力,综合提升大湾区吸引全球资管机构和人才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切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高质量建设和长远发展。

中央赋予广东和大湾区建设的一系列政策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而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的建设将为区域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陈晓勇表示,我们应顺应时代大势,把握战略主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篇沃土上谱写更加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