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需强调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2-14 05:00

导读:稳增长不是重新依靠粗放式的手段和方式保增长,要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发扬专业主义精神,以理性思维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稳字当头首先要稳增长,避免经济波动过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比较突出,国内外环境对明年的经济增长形成不利影响。为了确保经济稳健运行,明年必须发力内需,尤其是政府投资要起到托底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但是,稳增长不等于走老路,不是重新依靠粗放式的手段和方式保增长,更不存在“转向”,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能为了实现速度而忽略质量,因此,要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发扬专业主义精神,以理性思维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

实现经济稳健增长,宏观政策必须稳健有效。“稳健”就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有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管用性,抵御经济下行压力,使“六稳”稳得牢,“六保”保得住。政策发力要有的放矢,要强调效益,要有利于高质量发展,不搞大水漫灌,一哄而上,既不能简单化、乱作为,也不能不担当、不作为。

坚持稳中求进,就是要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稳中求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总基调,经济是一个生态系统,经济运行是一个有序衍化的动态过程,不能中断搞休克主义,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与辩证思维,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有机融合。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既不能急于求成,贪功冒进,也不能原地踏步,无为而治。尤其是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造成新的结构性失衡,破坏系统的稳定性,阻碍改革与发展。也不能各自为政,分兵把关变成只顾自己不及其余,胸中无全局、无整体、无大局。

稳中求进就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没有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与统一领导,改革就会失去方向,也会失去力量,既不能稳,也无法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合理布局了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改革才取得巨大的历史成就。

完善改革的顶层设计,健全发展的宏观战略,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实践标准,遵循经济规律,以实践效果来检验政策的成败优劣。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搞僵化的一刀切,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在具体落实时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科学谋划,以负责任态度推进各项工作。这是确保改革与发展稳中求进最重要的组织基础。回过头去看,很多问题的出现就是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缺乏正确的政绩观,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

过去两年,疫情持续延缓使得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断升高,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我们的改革也到了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刻,国内外形势都要求强调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善宏观经济治理,避免经济波动,加强预期管理,积极调动社会资本活力,实现由上到下与由下到上的畅通,齐心协力谋发展,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稳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