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高性能计算中心、3年投入2亿:杨元庆和联想助力上海交大科技创新

21Tech杨清清 2021-12-14 19:47

联想集团计划在未来三年拿出2亿元人民币,在科研领域、人才培养和新技术孵化三个领域,与上海交大开展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清清 北京报道 12月14日消息,“思源一号”高性能计算机正式揭牌启用。据介绍,其每秒运算可达6千万亿次,其算力为中国高校第一,全球HPC TOP500第132。

该高性能计算设备是由上海交大1981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校友、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捐建。

与此同时,“杨元庆科学计算中心” 也在上海交大位于张江科学城的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内落成启用。

今年4月10日上海交大125周校庆时,杨元庆曾在校庆典礼的演讲中宣布个人出资1亿元,为母校捐建一座采用联想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全国高校一流的绿色水冷高性能计算中心,如今历时八个月建设,该计算中心已建成落地。

“这座中国高校算力最强,每秒运算达6千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正式启用,意味着它终于可以正式服务于母校基础科研和重大项目之中。”杨元庆在揭牌仪式上表示。

中国高校算力No.1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企业科技集团总裁童夫尧介绍,“思源一号”高性能计算机总计算力为6千万亿次/秒(双精度)。在今年11月发布的全球TOP500高性能计算机榜单上,“思源一号”的计算力排名第132位,算力超过哈佛、剑桥等国际名校。

在中国高性能计算TOP 100榜单上,它排名12位,中国高校高性能计算排名第一。

除了中国高校算力第一之外,“思源一号”还具备超高计算密度与功耗密度、绿色节能、能源可循环利用三大技术特色。

在计算密度方面,“思源一号”计算密度是通用数据中心的5倍,需要的机房面积不足通用机房的1/10;在绿色节能方面,中国数据中心的平均PUE(能源利用效率)为1.9, “思源一号”采用第五代温水水冷技术,PUE值为1.1,相比传统风冷散热方案可节省42%的电力和二氧化碳排放。

在能源利用方面,用余热回收技术,计算机运算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能够用于研究所球形大厅的冬季供暖、食堂厨房的热水加热、地下室除湿,以及实验室的空调温控,实现每年950吨的额外碳补偿。

“送这样的礼物给母校,我想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杨元庆在发言中表示。

落地李政道研究所

上海交大杨元庆科学计算中心最终在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内落成启用,而后者的建成也颇有渊源。

资料显示,李政道研究所是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呼吁下开始筹建的。2014年12月,李政道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参照对世界科学发展有巨大影响的玻尔研究所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研究所,吸引一群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形成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历练一批属于我国自己的顶级科学家,推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大发展。

2016年11月30日,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首批引入的科学家中包括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

2017年9月,弗兰克·维尔切克获聘为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长。2018年4月7日,李政道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2021年12月3日,上海交大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担任李政道研究所新任所长。

同日,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正式启用,目前已聚集若干学术大师领衔的研究团队,围绕粒子与核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量子基础科学等研究方向,开展多个前沿领域原创性基础研究,实验平台建设正稳步推进。

而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恰恰是最需要高性能计算支撑的。这也是上海交大杨元庆科学计算中心坐落于张江科学城的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内的重要原因。 

3年捐资2亿

早在2015年,杨元庆向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并设立了“杨元庆教育基金”,用于资助计算机系优秀学生及专业领域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

联想集团今天还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据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乔健介绍,联想集团计划在未来三年拿出2亿元,在科研领域、人才培养和新技术孵化三个领域,与上海交大携手合作。

据悉,其中1亿元将用于交大在新计算、新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的研发和交大的人才培养计划;另外1亿元将用于新技术的孵化。

过去多年,联想每年的研发的投入都在100亿元以上,未来三年还将实现研发投入翻番,到2023年将达到200亿。近期联想还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硬核科技人才1.2万人。

“思源精神不仅是我对母校的情怀,也是联想对社会和国家的使命和责任。”杨元庆在发言中表示。

(作者:杨清清 编辑:李清宇)

杨清清

资深记者

关注人工智能、电商零售、新兴科技及传统零售变革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