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巨头TPG申请IPO上市:摩根大通、高盛等23家投行券商组团助阵

创业·投资赵娜 2021-12-18 05:00

12月17日消息,另类资产管理公司TPG在美国当地时间16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书。公司拟申请其普通股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TPG”。

本次首次公开募股将由摩根大通证券公司、高盛集团公司、摩根士丹利公司和TPG Capital BD担任联席牵头账簿管理人。加上联席账簿管理人和联席经办人,共有23家投资银行和券商为此次IPO工作服务。

曾有海外媒体引用消息人士话语称,TPG的估值约为100亿美元。根据招股文件,该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1090亿美元。

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在截至9月30日的九个月里,TPG归属于控股股东的净收入为17亿美元,高于2020年同期的3.194亿美元。这九个月的总收入飙升590%,达到约39亿美元。

TPG在全球拥有900多名员工,其中投资和运营专业人士320多位。目前的被投企业280多个,这些企业总部分布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在同期发布的登记声明中谨慎表示,本次IPO受市场情况和其他条件影响,因而无法保证发行是否或何时能够完成,或发行的实际规模或条款。

另类资产管理公司TPG在美国当地时间16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书。视觉中国

千亿PE巨头的“三十而立”

在全球的PE巨头中,KKR成立于1970年代,黑石和凯雷在1980年代相继成立。TPG的成立则是追溯到1990年代初。

1992年,大卫.邦德曼(David Bonderman)、吉姆.科尔特(Jim Coulter)和威廉·S·普莱斯三世(William S. Price III)共同成立TPG,并迅速缔造了挽救美国大陆航空于破产边缘的神话。

当时,TPG联合加拿大航空、 Air Partners 注资4.5亿美元并购大陆航空,后通过卖出股票获得了超10倍的回报。

过去30年中,TPG的大型投资交易不断。全球领域,他们在2002年联合高盛和贝恩资本收购了汉堡王;在2005年与Providence牵头财团收购了美高梅。中国市场上,TPG曾在2014年联合复星医药和李碧菁共同完成和睦家的私有化,并在五年后通过出售所持股权给新风天域实现退出。

以并购投资著称的TPG,已经将管理的资产类别拓展及覆盖到私募股权、成长基金、影响力投资、房地产和公募基金等。

值得一提的是,其在2021年初宣布收购新程投资(NewQuest Capital Partners)的多数股权。双方的资源融合,为TPG开始大踏步进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带来可行空间。

发力影响力投资

TPG一直在给市场带来新意。

除了前述在资产类别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创新,这家投资机构也是影响力投资的先行者。

2006年,TPG成立了上善睿思基金(The Rise Fund),专注“义利并举”的社会影响力投资。该基金也是目前私营机构所发起的最大的专注社会影响力的私募股权基金。

自成立以来,上善睿思基金平台已经投资超过30亿美元,实现了大约30%毛内部收益率(gross IRR)。据了解,该平台的管理资产规模达130亿美元。

根据TPG发布的ESG报告,其在2019年创建了研究机构“Y研究院”(Y Analytics),与全球顶尖高校和智库合作开发出了一套公式,用数学的算法衡量投资后产生的影响力,并转化为货币计量。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TPG继续迈出坚实的脚步。

今年年初,TPG在上善睿思基金旗下成立了气候基金,由Jim Coulter 担任管理合伙人,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 (Hank Paulson)任执行董事长。

截至今年9月30日,气候基金已经融资60亿美元。该基金计划最终募集不超过70亿美元,并预计在2021年完成最后募资。

中国投资路

TPG在1994年,即公司成立的第三年就设立了上海办公室,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私募投资公司之一。

其在中国的投资领域也非常广泛,已投企业包括和睦家医疗、联想、中金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诺富特三元酒店、宜必思北京三元桥酒店、物美、摩拜等。

TPG中国业务的负责人是孙强,TPG旗下亚洲基金、成长基金及社会影响力基金在中国的投资都由孙强领导。

孙强是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开拓者之一,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代表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投资开拓中国市场,后负责华平在整个亚太区的投资业务。

2017年加入TPG的消息得到披露后,他曾透露,应邀加入的原因之一是对影响力投资的看好。

记者了解到,TPG在中国地区的影响力投资已经投资了中和农信、度小满金融、绿客盟、美术宝,并正在气候变化、普惠医疗、普惠金融等领域寻找更多的机会。

此外,TPG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也动作频频,投资了康基医疗、兆科眼科、爱科百发、百心安、叮当快药等企业。

在孙强看来,私募投资与影响力投资非常匹配。

“绝大多数产生社会效应的企业都还处在没有上市的发展阶段,需要长期、耐心,能够承担风险的资金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在这个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他如是说。

(作者:赵娜 编辑:林坤)

赵娜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注私募股权、新兴产业、创新企业报道 zhaona@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