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毛群安:实现“健康中国”,不能只依靠医疗卫生系统
第一是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第二是要从依靠医疗卫生系统向全社会整体联动转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全民健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要实现‘健康中国’的愿景,只依靠医疗卫生系统的力量是不够的,国家、行业、个人需要形成合力。”在12月21日进行的国是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毛群安发表了上述观点。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毛群安回顾称,健康扶贫工作主要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需求问题。
“我们把工作落实到按户、按人、按病,创新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技术,对30类重大疾病制定了诊疗规范以及费用上限,保障了贫困人口中的重大疾病患者能够跟上共同小康的步伐。”
但毛群安同时指出,健康扶贫主要是解决医疗问题,主要靠医疗卫生系统。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全民健康,健康问题并不等同于医疗问题。
毛群安强调,两个转变至关重要。第一是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要着眼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在人民群众不同的生命阶段提供其所需的优质医疗健康卫生服务。
毛群安直言:“按照这个标准来说,我们今天有很多服务是空白,有很多服务是不充分、不平衡的。”
第二个转变是要从依靠医疗卫生系统向全社会整体联动转变。毛群安表示,在共同富裕的路上,需要完成一次健康革命。大到党委政府、各行各业,需要推动理论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小到个人,需要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而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关心。
毛群安举例称,只有公众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才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社会基础。如今,困扰人民群众健康问题的主要是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病,慢性病重在预防为主,关键要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入手。
全民健康,需要人人行动、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各方应当如何发力?在中国外商投资协会副会长,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看来,政策端改革、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以及供给端创新合作方面将大有可为。
在政策端改革方面,宋为群指出,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等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在政策端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措施,破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致力于消除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困局。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许多创新医药产品可以通过合理的价格惠及更多百姓,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也正在不断提高,在政府努力下,包括人均预期寿命等国内主要指标持续提高,“健康中国”目标的各个方面得以全面稳步推进。
宋为群同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突出了公共卫生事业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加速老百姓寻医问诊模式变化,“后疫情模式”中越来越多患者会选择在居住地寻求医疗服务。
宋为群期待,随着国家推进共同富裕的各类举措出台,不仅将进一步缩小地区收入和消费差距,也将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中小城市的下沉。越来越多中小城镇的居民不用再奔波到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来就医,而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全方位、全周期的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
(作者:尤方明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