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2-23 05:00

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市场机制,形成良性竞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但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方政府间的GDP竞赛主导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并发挥了杠杆性的作用,各级政府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手段是利用自己控制土地与其他资源以及政策制定权,以各种优惠手段(包括减免税收或利税返还、低价供地、财政补贴、给予某些行业的垄断经营权等)、以开发区或产业园区为平台吸引投资,发展本地经济。其中还包括为支持工业而忽略环境保护执法、工人社保制度的建立等。

这种地方政府间竞争导致各地的经济规则不同、要素价格不同以及市场的地区间分割,政府本身应该是维护市场秩序的角色,但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角的竞争导致自己成为资源配置者,并且呈现出逐底竞争的特征:更低的地价、税收以及更宽松的市场监管与执法,从而扭曲了市场资源的配置,恶化了市场环境,造成一系列问题。

在同一时期,由于政府和国企掌握着主要生产要素,比如土地、信贷、矿产、能源等,它们主要是由政府定价;与此同时,在知识产权等要素领域,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制度保护,在数据等新兴要素领域缺乏及时的规制,造成了传统生产要素的垄断以及新型要素市场治理的缺位,非常不利于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更不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及鼓励创新。

在市场治理领域,食品安全、环境执法、质量监督、知识产权侵权等领域的执法不够全面彻底,也形成了大量的灰色地带与表外市场。地方政府间竞争主要依靠资源和要素,进而也将企业拖入地方政府提供的低成本竞争模式,但政府的资源有限,一旦消耗掉过多发展资源与空间后,就会丧失发展的动力和前景,真正市场竞争是依靠企业的创新与可持续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就是要摆脱旧的发展模式,建立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与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市场机制,形成良性竞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推进价格改革和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仍然存在制度规则不够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也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

这场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角色的转变,从经济主导者与资源分配者的角色转向市场秩序的制定者与维护者。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提升监管治理水平,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在全国范围内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最终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促进中国经济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环境中良性竞争与高质量发展。

(编辑:陆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