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RCEP时代丨独家专访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RCEP生效将有力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带一路前沿施诗 2021-12-29 18:30

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表示,RCEP生效将有力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疫后经济恢复和增长,成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引擎。

(图为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中国驻东盟使团供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施诗上海报道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下称“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据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RCEP核准书。

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预计,到2030年,RCEP将带动成员国出口净增5190亿美元,国民收入净增1860亿美元。

“RCEP生效将有力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疫后经济恢复和增长,成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引擎。”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邓锡军强调,中方申请加入CPTPP与实施RCEP是并行不悖的。东盟成员国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也是CPTPP成员国,对中方申请加入CPTPP均持欢迎态度。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邓锡军回顾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历程,他指出,30年间中国—东盟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最为成功、最具活力的典范。展望未来,他认为,随着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双方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相辅相成

《21世纪》: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RCEP的生效将产生哪些影响?将如何促进中国-东盟的经贸关系?

邓锡军:RCEP生效将有力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疫后经济恢复和增长,成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引擎。

一是有力提振地区各国对疫后经济增长的信心。RCEP成员国共同推动协定如期生效,对外发出反对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支持自由贸易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强烈信号,将进一步提振地区国家携手实现疫后经济复苏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促进区域贸易投资大幅增长。在原有“10+1”自贸协定基础上,RCEP货物、服务、投资开放水平均创新高,采用了涵盖15国的原产地累积规则,加上众多新的便利化措施,将进一步提升贸易创造效应,带来蓬勃商机。

三是巩固和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RCEP实现了众多经贸规则和标准的统一,将大幅优化域内整体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推动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拉动区域内消费市场扩容升级,实现地区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同时,RCEP还将通过加大对发展中经济体和最不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技术援助,逐步弥合成员间发展差距,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推动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中国与东盟产业链高度互补、供应链紧密连通,互为对方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伙伴。基于前述RCEP作用,其必将提升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要素流动、生产分工、市场融通,充分释放双方经贸合作潜力。以货物贸易为例,目前我国进口东盟产品中,还有一部分产品因不符合现有原产地规则而不能享受关税优惠,但在RCEP实施后,如某一产品在东盟国家和日、韩、澳、新(西兰)等生产的价值累积起来超过产品总值的40%,即可在对我国出口时享受相应关税优惠;反向亦然。我相信,RCEP不仅将推动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再创新高,也将促进双方服务贸易和投资实现飞跃,这对于双方经贸关系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1世纪》:RCEP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建设有何帮助?

邓锡军:11月22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和东盟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是双方合作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双方经贸高速发展。双方在2015年实现对自贸区的第一次升级,孕育了自贸区2.0版。如今,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起航、《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20年、RCEP正式生效的节点上,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正当其时。

我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和RCEP相辅相成,可共同为打造包容、现代、全面、互利的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挥支柱作用。中国—东盟自贸区为RCEP的酝酿与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而RCEP相比中国—东盟自贸区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准入和规则标准,有利于更大程度释放中国—东盟自贸区潜力,也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划定了基准线。在推进自贸区3.0版建设中,可充分借鉴RCEP的规则标准,并力求实现新的突破,如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等加强合作,培育双方经贸关系新的增长点。

《21世纪》:中国已宣布正式申请加入CPTPP。这是否会削弱RCEP的影响力?东盟成员国如何看待中国的决定?

邓锡军:中方始终支持自由贸易,一贯主张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正在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申请加入CPTPP,体现了中方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意愿和决心。

中方申请加入CPTPP与实施RCEP是并行不悖的。我国为全面实施RCEP进行了充分准备,包括完成关税减让、原产地规则实施、约束性义务实施方面的准备,针对地方和企业开展宣介培训,建立自贸区实施服务平台等,确保能全面严格履行RCEP义务。而随着我国申请加入CPTPP,通过深化国内改革、对接CPTPP标准,我国的营商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对更好实施RCEP将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RCEP其他成员可更好地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东盟成员国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也是CPTPP成员国,对中方申请加入CPTPP均持欢迎态度。

挖掘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合作

《21世纪》: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你如何看待近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

邓锡军:30年间中国—东盟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始终走在东盟与对话伙伴关系前列,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最为成功、最具活力的典范。

这是双方讲信修睦、不断深化战略互信的30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作为世代近邻,始终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为共同目标,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不断巩固睦邻友好,深化政治互信。我们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奉行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东盟方式,积极务实推动对话合作。我们将南海问题置于双方关系合适位置,通过对话协商妥处矛盾分歧,通过互利合作扩大利益汇合,共同维护南海和平与安宁。

这是双方合作共赢、共促地区发展繁荣的30年。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作为最紧迫任务,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对接发展战略,不断拓展互利合作新领域。我们建成了发展中国家间最大自贸区,双方贸易额30年间增长85倍,已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10个月双方贸易额继续强势增长20.4%。我们共建“一带一路”,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工业园等项目在东盟落地,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共同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功签署并即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实施,成为全球最大规模自贸区,必将驱动东亚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这更是双方人文相亲、持续增进民心交融的30年。我们积极推动社会人文各领域交流合作。2019年双方人员往来已达6500万人次,每周往来航班近4500架次,互派留学生超过20万,结成了200多对友好城市。我们共同打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合作基金、菁英奖学金等一系列交流合作平台和旗舰项目。

中国与东盟在危难时刻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展现出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和命运共同体精神。此次抗疫斗争中,我们更是第一时间彼此驰援、雪中送炭。中方感谢东盟在疫情之初伸出援手,更是在东盟国家遭遇疫情时感同身受、投桃报李。中方迄已向东盟国家提供约4.6亿剂新冠疫苗和原液,以及大量抗疫物资,为地区国家遏制疫情发挥了积极助力。

中国-东盟关系快速发展积极推动了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方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启动商谈自贸区、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也是第一个提出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东盟的高度重视带动了其他外部力量竞相加大对东盟投入,提高了东盟国际地位,促进了东亚区域团结合作的良好局面。

中国—东盟关系与双方各自及区域整体发展相伴随行,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树立了邻里间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21世纪》:11月22日,双方领导人宣布,将中国—东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从“战略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与东盟将在哪些领域深化合作?存在哪些新机遇?

邓锡军: 2021年11月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宣布,将中国—东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提出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家园”愿景,为双方关系发展进一步规划了方向和路径。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反映了中国-东盟关系高水平发展的现状,为双方关系设定了更高目标,有助于加强彼此战略互信和全面合作。

展望下一个三十年,中国愿同东盟再接再厉,在既有成就基础上,开拓新思路、挖掘新动力,推动双方友好合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地区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双方应着力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抗疫及复苏合作。中方将继续优先向东盟提供充足疫苗和抗疫物资,加强疫苗和特效药合作,支持东盟加快建设地区疫苗生产和分配中心。中方愿积极落实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为东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疫情应对能力建设等提供助力。中方愿积极对接《东盟全面复苏框架》,充分把握RCEP生效实施红利,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扩大供应链产业链互联互通,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是挖掘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合作。双方要抢抓数字发展机遇,在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大数据、5G等领域加强创新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和数字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已确定明年继续为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要共倡“全球发展倡议”,加强环保、减贫、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发展,构建发展命运共同体。

三是拉紧人文交流纽带。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们需要根据疫情形势稳妥有序恢复人员往来,为重现人文交流活跃局面创造条件。我们将继续开拓创新,加强在文化、教育、旅游、体育、青年、媒体等领域合作,做大做强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友好合作主题短视频大赛等精品项目,互学互鉴,增进了解,促进双方民心相通。

四是坚守多边主义精神。我们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要维护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框架,弘扬亚洲价值观,反对搞封闭小圈子和军事对抗,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愿与东盟一道,以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推动全方位合作提质升级,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开创双方关系更加精彩的下一个30年。

共建"一带一路"为东盟地区注入动力

《21世纪》: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展如何?

邓锡军: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合作成效显著。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这种合作也没有停滞,而是持续释放出蓬勃生机,呈现出全面深入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中国与东盟十国都已签订“一带一路”双边合作文件,与东盟签订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促进了双方发展战略的加快对接。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国际陆海新通道等一批接地气、惠民生的标志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中国和东盟经济融合持续加深,贸易投资合作规模持续扩大,实现了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双向投资累计已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这些成绩的取得,为11国20亿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进一步证明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意愿、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生命力。

《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对该地区的经济复苏有哪些影响?

邓锡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东盟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它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助于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合作、提升区域设施联通水平,也有助于各方开拓新兴领域合作、以创新引领疫后经济复苏。

当前,东盟正推进落实《东盟全面复苏框架》,致力于在疫后实现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发展。中国和东盟已就合作支持《东盟全面复苏框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对于在疫后复苏中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已有充分共识。我们将同东盟国家一道,继续推动发展战略对接,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深化电子商务、智慧城市、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地区经济复苏注入不竭动力。

《21世纪》:你如何看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

邓锡军: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时明确指出,双方要共建繁荣家园,重要一条就是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表的联合声明也强调,双方要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互利和高质量合作,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这些都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合作的方向。

随着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双方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过程中,我们将努力打造更多高质量工程,创造更多最佳实践,确保经济、财政、金融、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也将积极开展健康、绿色、数字等新领域合作,不断提升合作韧性和活力,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施诗 编辑:和佳)

施诗

海外版记者

长期关注美国政经动态和在华外资企业的发展情况,追踪娱乐、体育、医药、文旅等领域的最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