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新时代中国呼唤“金融创新”

人文刘美琳 2021-12-29 16:05

文/刘美琳

1980年到1999年的20年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每年GDP增长速度差值为0.45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增长仍由发达经济体引导。2000年到2019年这20年间,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上升到了3.6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开始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这就是过去经常说的经济新常态。

然而,新的变化正在出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对明年GDP增长的预测,发达经济体2022年大概平均增长4.5%,发展中经济体大概增长5.1%,两个群体之间的增长差异又回到了0.6个百分点,这是所谓的2022年新经济新常态。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学与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看来,导致明年经济新常态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来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经济冲击的程度出现更大的分化,二是美联储政策调整可能会导致经济表现的分岔。

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将走向何处?在告别过去40年的经济奇迹后,如何实现“新常态”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哪些重大转型?在黄益平最新力作《金融的价值:改革、创新、监管与我们的未来》中,对于读懂中国的未来宏观经济趋势和我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底层逻辑,提供了务实指导和崭新视角。

纵观过去40年的经济改革历史,2008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此前后,中国宏观经济反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经济从之前的“高速增长”突然变为“持续减速增长”。第二,经济结构从之前的“严重失衡”迅速走向了“再平衡”。第三,金融体系从“相对稳定”演变为“系统性风险上升”。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我的看法是奇迹已经过去,但是未来还没来,仍在来的路上,即中国经济尚未完全进入新常态。” 黄益平认为,中国经济将迎来什么样的发展轨迹,这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话题。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一个重大挑战是“金融创新”问题。纵观历史,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往往以金融支持为基础。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都是因为新技术引发了产业变化,而每一次工业革命也都由金融革命来支持,包括信息产业革命、互联网出现与普及,都由资本市场发展来推动。

目前看来,新时代的金融挑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中国过去的金融运行方式是不是适合支持技术创新;二是中国过去没有金融风险,现在风险变大之后能否控制住。当这两个问题混合在一起,就需要金融创新,这既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创新,也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

近年以来,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明显变高。究其原因,黄益平认为,经济增速降低加上产业要更新换代,这就意味着微观层面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与此同时,产业更新换代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企业都要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引发新的金融风险,这是增长速度持续下行必然导致的结果。

“过去,政府给所有金融机构兜底。导致的直接结果之一是道德风险,反正有人兜底,金融行业从业者就对风险不介意,肆意扩张。”现在的难题在于释放局部的风险点,打破刚性兑付,让市场来决定。“该破产的破产,该违约的违约”,但具体从哪里着手去做,确实很难判断。在打破刚性兑付这方面,中国做得最成功的是股票市场,但在其他金融市场上如何打破刚性兑付,打破之后会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这对决策者来说是很困难的抉择。

此外,过高的杠杆率也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因。中国如今的金融体系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体系之一,广义货币(M2)供应量已远超过美国。也正因此,讨论中国经济问题已经很少有人再担心经济结构失衡,谈论最多的问题是杠杆率是不是太高。

金融风险在不同的领域之间游走,一开始是股票市场,之后又到了债券市场,还有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市场,包括资本外流等。只要资金瞄准某个市场,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商品市场,这个市场马上就会出现泡沫。归根到底,资金总要找到投资的出口。问题就在于资金很多,能投资的标的却不多,这种风险未来要逐步释放和逐步缓解。

导致系统性风险的最后一个原因是金融监管体制。过去的监管体制由“一行三会”各司其职,后来在实践中发现,交叉业务变得越来越多。随着金融领域的交叉业务、新兴业务和全能型银行的运营模式越来越多,过去的分业监管方式不够有效,所以金融监管转型变得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中国奇迹已经过去。未来即便经济增速降到6%甚至5%,只要是高质量增长,对中国经济而言也非常好。” 黄益平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新时代,但转型能否成功还存有疑问,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新旧动能转换。

“新旧经济在资源的使用上有竞争关系,新经济和旧经济经常是反向运动的。”在他看来,旧经济无非就是由投资拉动,比如基础设施、房地产等。而在新经济的培育过程中,金融创新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金融创新,产业升级首先会遇到很大障碍,其次是很难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也正因此,下一步中国能不能成功地超越奇迹,能不能进入较低速度但更高质量、更平衡的增长阶段,“金融创新”至关重要。对此,书中认为,目前中国急需对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从长远发展来看,光靠餐饮外卖、共享单车类创新无法支撑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力量是技术进步,是产业的升级换代,在这一点上还需做更多努力。

(作者:刘美琳 编辑:梁信)

刘美琳

政经版记者

关注城市、消费、年轻人、艺术商业。欢迎交流,个人微信:lynneliu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