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展望2022:全球央行需确保流动性 中美合作将有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
2022年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50年。
197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建交奠定基础。1972年2月21日,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8日,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50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几经波折。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又走到了历史的关键节点。
回首2021年,中美探索相互尊重、平等交往的新范式。2021年2月11日、9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两次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2021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除了元首外交,中美两国高层也在安克雷奇、天津、苏黎世、罗马等多个场合深入沟通,在多个领域展开对话与博弈。
2021年12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2021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时指出,一年来的折冲和交锋再次说明,中美关系之所以遭遇严重困难与多重挑战,根本原因在于美方对中国和中美关系做出了战略误判。对此,中方的态度一贯而且明确:要对话可以,但应当平等;要合作欢迎,但应当互惠;要竞争无妨,但应当良性;要对抗不惧,将奉陪到底。王毅强调,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中美半个多世纪交往得出的最主要经验教训,今后的历史必将继续证明这一真理。
世界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美两国对抗将面临可怕的风险与后果,这事关重大。双方需要保持冷静、加强沟通与讨论,并在符合两国利益的共同话题上加强合作。杰弗里·萨克斯同时担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任、《柳叶刀》新冠委员会主席。
萨克斯强调,美国应更清楚地意识到中美合作的优势,需摒弃唯我独尊、试图主宰世界的心态。
展望未来,萨克斯认为,中美之间可以在绿色和数字发展、全球基础设施、科学和医疗进步、非洲减贫、全球金融稳定等领域开展强有力的合作,并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作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萨克斯致力于消除极端贫困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问题专家。2001年至2018年期间,萨克斯被联合国原秘书长安南、潘基文,现秘书长古特雷斯聘为特别顾问,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00-2015)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2030)的推动者之一。
他还表示,全球化将进入新阶段,美国主导全球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多极化的世界,需要构建一个以《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的多极全球体系。”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应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合作。
萨克斯预计,2022年初,新冠疫情仍是各国面临的一大挑战,而中国的抗疫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中美合作仍极其重要且将互利共赢
《21世纪》:2022年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你如何看待过去50年的中美关系?
萨克斯:非常幸运的是,50年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两国关系是建设性和合作性的,这表明双方密切合作更能互利共赢。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敌意越来越大,这主要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焦虑。
美方的这些焦虑是错误的,因为中美合作仍然极其重要而且能够互利共赢。我们要努力恢复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并加强合作。
《21世纪》:你曾经表态,中美关系目前面临一些挑战,因为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国内兴起。为什么麦卡锡主义会再度兴起?
萨克斯:麦卡锡主义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对前苏联的恐惧与时任参议员乔·麦卡锡(Joe McCarthy)政治煽动的产物。换句话说,这个恐惧现象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政客操纵产生的。乔·麦卡锡当时的年轻律师罗伊·科恩(Roy Cohn)后来成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律师,这并非巧合。特朗普也是把恐惧政治作为一个操纵工具。
《21世纪》:展望未来,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中美关系?
萨克斯:我们需要重申,中美两国可以在绿色和数字发展、全球基础设施、科学和医疗进步、非洲减贫、全球金融稳定等多个领域展开强有力的合作,这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我们还需要强调,两国对抗将面临可怕的风险与后果,这事关重大,因此双方需要保持冷静、加强沟通与讨论,并在符合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话题上加强合作。
简而言之,避免中美之间的对立极为重要,而美国在避免冲突方面负有主要责任。美国应更清楚地意识到中美合作的益处。遗憾的是,许多美国领导人的心态是美国必须占主导地位,美国必须处处争先、唯我独尊。这种心态可谓误入歧途,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桶”。我们需要美国保持这样一种心态:美国需要合作而不是试图主宰世界,美中合作可以解决大量全球问题。
《21世纪》:中美两国在哪些领域可以合作?
萨克斯:几乎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将受益于中美两国的强力合作,包括:终结新冠病毒大流行、开发新药物和疫苗、推进世界能源系统的脱碳进程、普及新能源汽车、推广5G技术、保护全球生态系统等。
此外,中美应该加强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特别是要避免亚洲出现新的军备竞赛、新的核武器竞赛和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武器系统。
美国主导全球体系的时代已结束
《21世纪》: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全球化似乎出现变化。在你看来,全球化是否依旧不可逆?
萨克斯:全球化依旧是非常重要的。全球迫切需要专业化、商品的全球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融资。当然,全球供应链的性质将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全球供应链需要在环保上坚持可持续发展;其次,全球供应链将受到数字化的强烈影响。此外,与以往相比,专业的服务贸易将日益增多。
《21世纪》:诚然,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将进入新阶段。在构建新的国际秩序中,中美关系将扮演什么角色?
萨克斯:美国主导全球体系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多极化的世界,需要构建一个以《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的多极全球体系。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应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合作。美国应该对中国更尊重,主动抛出橄榄枝,开展更多合作。
此外,世界所有大国、所有国家都应该对联合国多边进程的两个关键文件, 即《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重新作出庄重承诺,因为它们是全球合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支柱。
《21世纪》: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国际社会应如何在这一议题上展开合作?
萨克斯:可持续发展是指促进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全球合作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都至关重要。全球合作将促进全球繁荣,全球合作应帮助贫穷国家促进社会公正性,将加快世界能源体系零碳化的转型之路,将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21世纪》:近年来,区域合作逐步增多。这与全球化有冲突吗?
萨克斯:区域合作是全球化的核心部分。欧洲国家明智地强化了他们在欧盟的合作。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也应该分别在东盟、非盟加强合作。中国应该在RCEP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合作,因为RCEP由中日韩与东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
区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同一个地区的国家共享生态系统、河流流域、可再生能源,以及进行大量的贸易和旅行活动。邻国应该和平相处,而不是在地区冲突或冷战中站在对立面。
与此同时,基于强大的区域合作,区域间合作应该进一步加强,例如,欧盟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或欧盟与非盟等。
《21世纪》:未来全球中心是否会回到亚洲?
萨克斯: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亚洲,而亚洲经济体正获得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因此,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份额。亚洲国家合作得越多,全球中心重返亚洲的情况将会更早地出现。
需警惕引发新的金融危机
《21世纪》:今年以来,全球通胀不断攀升。你认为目前使用“休克疗法”合适吗?
萨克斯:2020年3月前后,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大幅增加货币供应,以应对全球经济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萎缩的威胁。与此同时,全球各国的财政政策非常宽松。如今我们感受到大规模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导致的通胀效应。我认为各国央行将在2022年尽力遏制通胀、以防范潜在风险。
我们将面临的挑战是,在任何主要地区收紧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全球经济衰退。其中,重要的是要保持贸易开放、避免保护主义,避免在收紧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引发任何金融危机。
《21世纪》:随着主要央行开始退出量化宽松,为保持全球金融体系稳定,国际金融机构应采取哪些措施?
萨克斯:全球央行需要确保流动性。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重蹈2008年9月的覆辙。当时美国政府意外地、不负责任地拒绝拯救雷曼兄弟公司,导致雷曼破产、引发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
我们需要避免任何可能发生的金融恐慌,因此全球主要央行需要为这一目标密切合作,为实力较弱的国家提供互换额度和其他机制。我们还需要避免将发展中国家推入新的债务危机。
《21世纪》:展望2022年,你对全球经济有何期待?
萨克斯:随着Omicron变异毒株在全球蔓延,我们将在2022年初面临新挑战。这是非常不幸的,因为许多国家将再次面临严重的卫生和经济风险。2022年,在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吸取各国抗疫的最佳经验,开展全球性的协调与控制工作。中国在遏制新冠病毒蔓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因此中国可以为其他国家如何实现新冠确诊病例“接近清零”的目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旦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我们立即需要致力于实现全球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每个国家对实现绿色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二十国集团可以在帮助构建全球绿色和数字增长轨迹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我们还需要改革全球金融体系,帮助落后国家增加对绿色和数字技术的投资。我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欧盟的“全球门户”倡议和美国的“重建更美好的世界”倡议应该进行合作。例如,这三个项目可以一起合作、共同支持非洲的电气化和数字化。
总之,除非开启跨国合作的新纪元,否则我们根本无法实现气候安全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甚至无法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新冠疫情。
(作者:施诗 编辑:李艳霞)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