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双区”建设迭代“2.0” 畅通经济内外循环
当前,广东着力推进的“双区”建设,即作为重要依托和主攻方向,并且已迈向“2.0”阶段,加快在新形势下创新发展。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正式迈向了“2.0”。
9月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重磅推出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既是重要标志,也为广东加快“双区”建设发展增添了更充沛动力。
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刘金山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改革开放的前40年,我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和生产中心,未来我国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还将成为世界消费中心。广东加快“双区”建设,就是在世界生产中心和消费中心并重的情况下,引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升级,这是国家赋予“双区”的宏大责任和使命。
“过去,我们一直都讲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新时代,我们还要在更大范围、更广角度、更深层次加快改革开放,所以广东要进一步瞄准全球融资、融智,拓展全球化视野。”刘金山表示。随着“双区”建设深化,广东锚定“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这一目标,强化支撑、联通和撬动三大功能,加快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高端要素集聚地、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内外循环衔接地、安全发展支撑地,努力再创广东新优势。
“双区”建设迭代“2.0”
作为中国经济、人口、外贸、财政第一大省,广东正依托进一步改革开放,探索新的更大作为。当前,广东着力推进的“双区”建设,即作为重要依托和主攻方向,并且已迈向“2.0”阶段,加快在新形势下创新发展。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会长陈广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的落地实施将推动“双区”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尤其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和进一步激发市场作用,包括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各类“放、管、服”政策的密集涌现和加快实施,体现了广东改革开放新活力。
以前海为例,中央在顶层设计中对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行了新的细致谋划,提供了清晰方向指引,包括营商环境优化、服务业开放、畅通与港澳衔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等,“接轨国际”和“引领带动”的双向思路都有明显体现。
比如,针对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将建立健全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针对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将建立与港澳接轨的开放便利管理体系;针对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将充分利用香港全面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服务。
横琴则明确将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场准入制度,包括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与澳门衔接、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在遵循宪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前提下,逐步构建民商事规则衔接澳门、接轨国际的制度体系。
刘金山表示,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广东必须以“双区”特别是两个合作区为引领,切实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要以“双区”特别是两个合作区为突破口,推动营商环境向现代化、国际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全球科创高地和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通经济发展“循环圈”。
12月20日公布的《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也提出,广东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开放合作高端平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这其中,广东再次明确,未来将培育壮大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 湛茂五大现代化都市圈,推进都市圈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打破经济循环“堵点”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广东扛住了压力。
“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几乎断裂,这种情况下,广东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并牢牢依托‘双区’发展新动力,再加上激活广交会、电商等渠道效用,积极开拓市场,相对有效地化解了部分经济冲击。”刘金山表示。
广州市凯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半导体等仪器和软件的开发、制造和销售,是一家落户于广州并与港澳合作密切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娄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香港、澳门跟内地的联系紧密,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从创新创业的角度看,国家对推动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企业从中也获得了强劲动力。
“以我们自己为例,公司依托于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的政策宣讲、场地补助和政府津贴等,这对初创型的科技企业都是非常有利的支持。”娄凯表示,近年来,粤港澳三地青年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科研和产业融合发展越来越顺利。
这正是“双区”特别是两个合作区建设所聚焦推动的重点:疏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循环“堵点”。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例,中央明确支持以清单式申请授权方式,在经济管理、营商环境、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与此同时,“双区”范围内诸多城市致力于加快营商环境优化,不断加快“软联通”。刘金山观察到,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市营商环境均有明显提升。“现在企业注册、登记等都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方式完成,而且大湾区各市基本都实现了‘多证合一’‘最多跑一次’‘跨区域通办’等服务场景,让企业、人才、资本逐渐享受到更多优质化发展环境和资源聚集效应。”
“双区”引领的作用和优势正是这样逐步显现。“以我们这种科技型创业企业为例,不仅计划在内地打开市场,未来也将通过港澳平台对接海外市场。此外,港澳在内地创业的科技型创新企业还需要一定外币资金运作,物料采购和运营方面也有不同需求。从长远角度看,我们计划在香港和内地设立公司,促进外币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对接,更好推动发展。”娄凯表示。
(作者:陈洁,邓心怡,李泽慧 编辑:杜弘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