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彭敏静 珠海报道 1月4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各界人士座谈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注册科技型企业约1万家,其中澳资企业近8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8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8家。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注册企业达到216家,培育澳门企业52家。此外,粤澳合作产业园2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随着合作区全力推进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点项目落地落实,合作区逐步成为国际瞩目的投资热土、创业沃土、生活乐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合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68亿元,同比增长11.1%。合作区挂牌成立以来累计实现财政收入15.76亿元。前三季度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2.69亿元,同比增长9.1%。
“2022年是合作区深入推进、加快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深入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部署,围绕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主攻方向,率先在改革开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创新,加强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生活,为大家创新创业、工作生活提供广阔发展机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委会秘书长、执委会副主任,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政府横琴办主任聂新平说。
澳资项目加速落地合作区
作为首批由澳门特区政府推荐进驻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的项目之一,横琴大昌行物流中心由大昌行澳门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涵盖包括常温、恒温、冷冻仓储及无缝冷冻链物流运输、食品加工、配送等服务。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困扰着跨境物流的发展,但我体验到海关部门在跨境通关问题上做出很多新的尝试。”横琴大昌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萧志伟在接受采访时举例,比如一批肉类进了中国澳门,只要正式得到当地的检疫部门批准的时候,那这些肉类进来横琴冷冻仓库是不需要重复提交文件,再做检疫。
这只是澳门企业借助横琴载体拓展发展空间的成功尝试案例之一。自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以来,合作区新设立澳资企业183家,实有澳资企业4744家,同比增长32.55%,覆盖国民经济17大行业门类,从数据可见,澳资企业参与合作区建设热情高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当前合作区初步建立以商事登记改革为重点的行政服务体系、以清单管理为重点的市场监管体系、以通关便利为重点的贸易服务体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的金融创新体系、以国际公信力为重点的法治体系等五大集成性改革创新体系,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模拟测算,横琴整体营商环境已进入全球前20名。
得益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此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还推进了粤澳半导体基金项目、空客直升机中国总部项目等12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形成合作区加快建设的示范效应。
聂新平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横琴空间+澳门资源+优秀人才+现代产业+成果共享”的发展模式,精准招商引资,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文旅会展、现代金融等领域重点企业和项目落地。加快制定出台支持澳门企业在合作区发展、商事登记跨境通办、私募投资基金实地办公等政策措施,推动产业集聚度全面提升。同时,用好中央财政补助支持政策,加快制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产业目录,细化落实个人所得税优惠实施办法,更好吸引集聚境内外投资、人才、科创等高端要素资源。
政策落地前可通过企业试点
为大力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加快构建“1+1+1+N”重大政策框架。
其中,三个“1”分别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条例(法)》《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N”是指分线管理、财税金融、市场准入等一系列重点领域政策。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现场获悉,配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起草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条例(法)》已形成草案文稿,《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正加快修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报中央大湾区办备案后印发实施。此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加快研究制定合作区经“二线”进入内地物品的税收优惠政策,配合和推动中央、省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合作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为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合作区正制定合作区人才发展总体规划,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目录清单,编制《合作区境外专业人才职业备案试行管理办法》《合作区境外职(执)业资格清单》,推动双15%所得税优惠政策尽快落地实施。
“产业跟人才一直是互为目标的。澳门作为自由港,在制度上可以引进人才,但是引进人才要结合产业,我们应该结合澳门现在准备落实的人才计划。”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表示。
芯耀辉科技有限公司联席CEO余成斌认为,在引进人才方面,合作区可以跟澳门开展更多联动。澳门在吸引国际高端人才上优势明显,而合作区拥有产业基础和广阔市场。合作区人才政策可以与澳门人才引进政策相结合,将澳门更多国际人才吸引到合作区发展。
余成斌还表示,未来合作区人才政策不仅仅针对高端人才,拥有产业经验的中端人才也是企业的中流砥柱,此外还应在培育人才上下功夫,为全国各地人才到横琴发展提供更完善的生活配套。
“我们每年有1000多人外籍员工在横琴办公。”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龚良庆表示,由于文旅产业的特殊性,一些艺术家需要频繁往来,他希望接下来能对这类人群给予工作签证办理的便利。
同样,澳门殷理基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李佳鸣表示,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备受澳门市民关注。她期待接下来合作区可以进一步创新监管办法,让经常往返琴澳两地的居民更加便利通关。
李佳鸣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坦言,政策落地需要一段时间,可以用一系列过渡性的解决办法。她建议,在重大政策出台之前,可以通过企业试点尝试一些新政策的突破。
“在试点过程当中,既可以让某些急需政策的企业享受到政策,同时对政府制定未来的政策也有帮助,了解到将来政策是否应该制定。”李佳鸣说。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