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董秘|平安银行周强:守初心 赢当下 谋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袁新韫,见习研究员谭颖怡,李书婷 深圳
2022-01-11 17:35

本期我们邀请到平安银行董秘周强带您了解从历史发展重大机遇中诞生、成长,不断发展壮大的平安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袁新韫,见习研究员谭颖怡、李书婷 深圳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寻找 2021年21世纪卓越董秘”于2021年6月9日正式启动,旨在研究资本市场兼具代表性与价值的卓越董秘案例,鼓舞新势力董秘持续服务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活动聚焦多个热门行业,将定期采访多位优秀董秘,分享其独到的行业见解与宝贵的管理经验。本期我们将目光投向历久弥新的银行行业。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银行业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考验,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稳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继续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绩。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 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不同经济体在复苏的道路上向着差异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竞争将持续挤压银行息差收入空间,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时不我待。在由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由系统转向多元,我国银行业需要审时度势,敏捷应对监管、 竞争和技术升级的需求。

做综合金融,一直是平安集团心中一个瑰丽的梦想。要做综合金融,银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从保险起家到金融,再到“金融+科技”,平安既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更是拓荒者。“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是平安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未来,平安银行在复杂且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如何坚守 “初心”,稳固自身市场地位,并谋求更大的发展?本期我们邀请到平安银行董秘周强带您了解从历史发展重大机遇中诞生、成长,不断发展壮大的平安银行。

以科技为剑,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ESG是近来备受金融市场关注的评价维度。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我们关注到 平安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的“复工复产”“六稳六保”号召,服务实体经济。请问在这方面平安银行有哪些举措与创新?

平安银行 周强:平安银行高度重视ESG工作,把ESG的核心理论和标准全面融入企业治理中,建立了从董事会、管理层、到各部门和各分支机构的ESG治理体系,明确各层级权责,在服务实体、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方面,都作出了一系列创新和努力。

在绿色金融方面,平安银行坚持把绿色金融作为一个产业来积极发展,在总行层面高举高打,成立以胡跃飞行长挂帅的绿色金融管理办公室以及总行一级部门--绿色金融事业部专职推动全行绿金业务,形成针对绿金业务的专项额度、定价优惠、风险政策及打法指引。在总分敏捷联动层面,我们开展了“七步成诗,点绿成金”的专项活动,通过作战地图的制定及“一行一策”的设计,分行按图索骥、定向营销,总行“下田帮扶”、形成合力,形成了高效敏捷的总分联动体系。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余额933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到531亿元,分别较2020年末增长146%和134%。

同时,平安银行积极响应监管号召,加强在我国绿金市场上的创新推动与发声引领,于2022年1月6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正式发布国内银行业首部绿色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发布会当天线上在线观看用户达到21.3万人。平安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行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先后荣获凤凰卫视2021“碳中和行动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突破奖、财联社2021年中国银行业绿色金融论坛年度最佳贡献银行奖、国际金融报第四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绿色金融先锋奖、深圳市2020年绿色金融创新先锋奖和支持实体经济优秀奖。

此外,平安银行还致力探索乡村振兴服务模式,促进共同富裕。通过融资、融智、品牌和科技赋能,推动综合金融与三农场景相结合,致力于打造集政府、农业龙头企业、银行、保险、农研院所于一体的产业振兴共建平台。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金融帮扶工作。2021年1-9月,投放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资金66.2亿元,惠及7万农户;自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投放319.26亿元,惠及88万贫困人口和农户。

21世纪经济报道:平安银行是唯一一家设立六大行业事业部的银行,覆盖了交通物流、医疗健康、能源等多个国家重点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建设。请问平安银行是如何聚焦行业生态,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的,您能结合实际例子谈谈吗?与传统打法相比,生态化打法的特点与优势在哪里?

平安银行 周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银行业的发展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随着新阶段客户需求的进一步深化,能否提供基于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优质综合化服务,成为了行业的新课题。

平安银行聚焦重点行业发展,坚持行业化的方向,设立了地产、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汽车生态、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六大行业事业部,目前业内只有平安银行保持了六大行业事业部的完整建制。行业银行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细分行业或行业生态内的市场份额和品牌领先的机构。

在行业生态经营方面,平安银行利用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围绕“真投行、真行研、真甲方”,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行业银行作为载体和牵头方、投行打点、交易打线、团金打面的“四位一体”协同机制,全面打造了车生态、房生态、基建生态和资本市场等投融生态圈,以全方位的复杂投融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目前,根据不同行业生态特点,结合资源禀赋优势,各行业事业部已形成各有特色的差异化生态打法。

以车生态、房生态和基建生态为例:车生态领域,在C端,我们的汽融市场份额是行业领先的;在B端,我们是第一家开展汽车经销商三方库融业务的银行,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车生态的打法就是将B端能力和C端能力有机整合,形成强大的B+C服务模式,实现从上游零配件、主机厂、下游4S店、以及到终端用车、养车等各类场景的全覆盖。例如我们针对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创新推出的直销贷模式,通过C端放款资金流封闭回笼,给 B端车企授信,在业内是独一无二的创新模式。房生态领域,我行是市场上最早成立了地产行业事业部的银行,首创并且连续九年发布《地产金融白皮书》,具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业务模式上也充分展示了生态化打法:以土拍保证金增存模式为例,今年4月以来,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落地了1500多亿土拍保证金存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建生态领域,基础设施金融事业部是集团内复杂投融的牵头执行人,其特色是以基建生态为核心,牵头协调集团资源,协同团金会打造平安基建生态圈。其生态打法是复杂投融做1,商行做N,提供“投融建运”全链条服务,以LUM带动AUM提升综合收益。

与传统打法相比,生态化打法不是一户一团队的客户经营模式,而是行业银行+投行+交易银行+团金“四位一体”的大包围深度合作模式。一方面围绕客户及其生态圈的各类金融需求,平安提供一站式的 “方案独、效率高、价格优、收益全”的差异化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整合集团丰富的行业资源和客户资源,致力于与对公客户共建生态、共同经营C端客户,成为深度合作伙伴。 

21世纪经济报道:过去一年,平安银行在数字技术方面的投入增加了36%。请问平安银行的金融科技在对公业务,包括综合金融领域上有哪些应用?在防风险、降低存款成本、拓宽金融场景等方面、金融科技带来了哪些优势?

平安银行 周强:近几年来,中国金融业随着科技进步发生了巨大变革。金融与科技结合,不仅颠覆了银行、证券、保险等细分领域原有的商业模式,更重构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战略、运营、产品服务、渠道和风险管控等各个环节。疫情对于金融业既是一场考验,凸显了科技的重要性,也是一股驱动力,加速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平安银行高度重视科技引领,将前沿科技全面运用于客群经营、风险控制、降低经营成本等各个领域,在产品、服务、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实现了创新。

在客群经营方面,平安银行构建起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设备、中有数字口袋和数字财资的开放银行数字服务生态,借助金融科技,提升实体经济服务水平。通过物联网技术,银行可以实时获取经企业授权的生产运营数据,直接了解企业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体资产等经营情况,以数字信用为企业增信,缓解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仅如此,银行还可以将采集到的、加工后的数据反向输出给企业,升级企业的信息化能力,赋能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缓解企业的经营难、经营贵问题。同时,银行通过区块链技术和隐私保护计算来保证数据安全可信,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让数据合理变现、产生价值,真正把数据变成有价值的关键生产资料。在用户的后续管理方面,平安银行还可以运用AI、区块链、云计算技术,通过对公业务的统一经营平台数字口袋APP,对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平台所拓展、留存的用户进行数据化运营,并输出个性化产品和权益组合,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防控风险方面,以“星云物联网平台”为例,该平台在数据采集、建模、应用等环节持续优化,实现对实物资产及时的感知、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星云物联网平台”目前已在车辆融资租赁、无车承运人、设备融资租赁、绿色能源及大宗仓储等场景下实现了资产监控与业务验真,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并在贷前、贷中、贷后分别建立监测评估模型,提升风险及时预警及阻断能力;此外,平安银行对公风险中台决策体系及反欺诈风险防控体系采用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通过融合工商、税务、征信、物联网等海量数据源,构建了全流程、立体式智能决策引擎和风险防控体系,更为高效和有效地实现“四流合一”,进一步提升风控能力,保障业务的安全稳健发展。在近期,平安银行还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物联网金融发展与展望2021》白皮书,共同推动建立物联网技术运用过程中监控对象、监控设备、业务流程和风控等要素的标准,为数据使用的规范化和安全性做出贡献,促进数据风险体系的长效建设。

在降低经营成本方面,金融科技的投入效益也十分显著。平安银行建立了包括“AI+营销”、“AI+客服”等在内的数字化客户服务体系,打造客服机器人“小PAi”,对积累多年的客服问答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并基于用户数据及全渠道部署,实现7*24小时在线解答。AI客服持续升级,在提升服务准确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对公AI客服准确率从2021年年初的87%提升到目前的94%。

 

以“甲方”视角出发,树立投资者信心

21世纪经济报道:三季度,平安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0.1%,成绩亮眼;但股价却不温不火地原地徘徊已久。纵观整个银行业的二级市场估值,也大多表现平平。您如何理解这种经营成绩反应不到股价上的现象?9月,平安银行高管集体增持公司股票,请问是否出于市值管理方面的考虑?

平安银行 周强:首先,从中长期来看,平安银行的股价和市值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银行业指数近三年涨幅不到30%,而我们的涨幅接近100%,位居全国性股份行和国有大行前列,总市值一度创历史新高;在估值上,我们的市净率超过1倍,市盈率位居全国性上市银行第二位。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资本市场对我行发展战略和前景的高度认同。

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走势较弱,银行板块受个别地产公司暴雷等多重因素影响,也普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理论上说,股价应当体现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也映射出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但在我们看来,从宏观政策和微观层面进行全面的、差别化的理性分析,可能是沙里淘金的投资关键。

举个例子,就从投资者关注的房地产调控对银行的影响来说,从宏观上来看,房住不炒、地产严监管的调控政策,初衷是“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的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是顺应民心民意的,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所以我们认为个别地产公司暴雷不会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具体到我行,截至9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20.29%,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9.65%,均小于监管上限,在股份制银行中也属于较低水平。我们已对存量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进度、销售和回款情况进行了全面盘查和检视,整体风险可控。加上我们房地产事业部的投研赋能,对房地产业务风险实施总部统一管控,实施严格白名单制度,在一整套严格的房地产风险管控体系下,我们对房地产资产质量有信心。

我行战略清晰、执行有力、策略有方,综合金融和科技优势明显,管理层在适当的时候增持股票,表明了管理层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认可,也表达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董秘,您认为应该如何树立投资者对平安银行股价的信心?平安银行未来 上升的势能在哪里?

平安银行 周强:与国有大行和多数股份制银行相比,平安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并不算大,但近几年来,我们明确了“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战略目标和十二字战略方针,全面升级新三年战略举措,经过一以贯之的探索和努力,在多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找准了方向,铺平了跑道,注入了动力,并且准备好了安全垫和降落伞。

在我看来,平安银行未来上升的势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在多个业务领域展现出突出的科技实力。举几个例子:我们拥有100%知识产权的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是业界第一个将核心业务系统由大型机集中式结构迁移到PC服务器分布式架构的成功案例,最近获得了人民银行和证监会颁发的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我们还成功发射中国金融业的首颗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倾力打造了具有市场领先优势的“领航”资金交易平台,以及在风险预警和处置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智慧风控、智慧特管平台等等。

其次,综合金融将为我们提供用之不竭的资源和动力。平安集团拥有2亿多的零售客户,目前与银行重叠的仅有6,000万,还有1亿多金融级客户尚待挖掘,其中达到私行级别的客户近100万,而目前我行私行客户还未到7万。同时,银行作为平安集团团体综合金融业务“1+N”的发动机和生态连接器,可以整合各项资源,运用多种融资工具,一站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不论是短期贷款还是长期资金,不论是债权、股权还是夹层,不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我们会真正从客户“甲方”的角度,从客户的利益出发,帮助客户设计合理的融资方案,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

第三,资产质量优良、拨备计提充足,抵御风险能力强。2021年三季度末,我行不良贷款率1.05%,不良+关注贷款比例为2.42%,拨备覆盖率268%,在股份制上市银行中都处于前列。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行零售贷款占比超过60%。大家知道零售风控不能靠人力,无论是测评、监控,预警、催收,还是核销、拨备,都要依靠系统和大数据来完成。简单地说,系统能保证每个阶段的贷款拨备计提准确,一旦进入损失类就会很快被核销,从而有效降低了拨备覆盖率的需求和新增拨备的压力。所以说,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都已成为我行的一个竞争优势。

第四,这些动力和势能最终都会体现在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上。2021年前三季度,我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0.1%;而且由于资产质量历史包袱已全面出清,将逐步进入盈利的“释放期”,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净利润增长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我们相信,长期看市场最终会反映公司价值,股价暂时低迷的优质银行终会拨云见日,重新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因此,目前也正是投资者低位布局优质银行股的好时机。

展望未来,平安银行坚定转型、匹配策略,必将迎接焕新未来。2021年是平安银行战略转型第五个完整年份。回首过去五年,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推进零售转型,并不断把自身商业价值融入时代发展框架中。展望未来,平安银行将强化实干型人才战略,提升整体科技水平,塑造全新的管理方式和文化。同时,在具体战略举措上,我们在年度工作会上已经部署了2022年十大重点项目,短中长期匹配不同的策略:短期速战速赢,中期强基固本,长期布局未来。我相信,平安银行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通过持续变革、不断深化转型进阶,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一定能够成功应对各种挑战,更好奉献社会、服务客户、回报股东!

 

(作者:袁新韫,见习研究员谭颖怡,李书婷 编辑:李玉敏)

袁新韫

资深研究员

资深研究员、21资本评价负责人(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卓越董秘评选等),关注资本市场动向。邮箱:yuanx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