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最近的市场属于“疯狂下跌”,加仓怕被套,清仓怕割在地板上。很多朋友对今年基金投资颇有怨言,要么骂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调仓、要么骂销售机构,当初怎么推了一只烂基金、要么骂自己,为什么当初盲目冲动。
投资很多时候,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面对同样的市场,有人觉得是加仓的信号,也有人觉得是逃命的警笛。
为什么会抱怨和投诉呢?往往是“实际获得的”跟“内心期望”的不一样。比如,以为购买的是无风险的短债基金,结果一天亏了6%;抢购爆款基金的时候,都是渴望一年翻倍的,结果持有了大半年,收益不到1%。到底该如何提高投资中的满意度呢?
一、分清“预期收益率”和“要求收益率”
这里我们先弄清楚两个概念:预期收益率和要求收益率。
1. 预期收益率。是指市场可以提供的收益率。比如,我们常说低估值/高估值,往往是估值比较低的时候,说明未来预期收益率可能比较高;估值比较高的时候,说明未来预期收益率可能比较低。
2. 要求收益率。市场参与者要求的收益率。比如,很多投资者看到前面很多基民都赚钱了,前面XX基金净值又创新高了,以为自己买入也能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这里的期望收益率就是“自身要求收益率”。
于是我们发现:
当“市场预期收益率”>“自身要求收益率”时,客户就很满意。比如,在市场低迷,基金净值连创新低时,推荐给客户的基金,客户往往比较满意。
当“市场预期收益率”<“自身要求收益率”时,客户就不满意。比如,在市场情绪高涨,基金净值连创新高的时候,推荐给客户的基金,后续投诉可能性比较高。
所以,如果要提高投资的满意度,那就要想方设法寻找到高“市场预期收益率”产品或时机,以及降低“自身要求收益率”。
二、高“市场预期收益率”和低“自身要求收益率”
1. 高“市场预期收益率”
市场是不可预测的。要找到高“市场预期收益率”。
其一,寻找低估值品种。比如目前很多品种估值是已经处理合理的区间,比如消费、医药、港股我觉得是可以大胆的布局了的。
其二,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入场。目前基金发行比较低迷,日光基看不到了,很多渠道朋友疲于奔命,也卖不出多少量。往往是“基金难卖,后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2. 低“自身要求收益率”
.这两年,基金投资环境不错,很多媒体不停的在推送“炒股不如炒基金”、“XX基金翻倍”等言论,往往都是在提高客户期望值,在提高客户“要求收益率“。
所以,在开启投资的时候,设定“合理的收益率的锚”。
其一,可以对标“三年定期/通货膨胀率”等等指标,降低“要求收益率”。千万不要抱着1年翻一倍的心态,不然很容易心态失衡。
另外,我们经常说的是,权益类基金过去15年平均年化收益可以达到15%左右,是“平均”不是“每年”,更不是“时时”。根据偏股基金指数测算(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数据表明,在2010年-2020年共计2674个交易日期间,如果投资者一直持有基金,即可获得131.4%的总收益率。但如果去掉涨幅最高的前20个交易日,那么总收益率就将变为-6.6%。
其二,也可以利用“赚来钱/省下的钱/零钱/闲钱”,降低对“投入资金的期望收益率”。点击了解:4笔钱开启投资
三、享受投资过程,发现投资之美
对于投资也是如此,最后的结果我们都是无法把握,重要的是享受投资的过程。
“开始投”,我们要试着去梳理家庭财务状况,开始思考这笔钱到底是为了谁?
在“持有过程”中,我们要去关注自我情绪的变化,关注自我行为的偏差,关注自我对一些信息的反应,及时记录和总结;
在“结束一份投资”后,又要总结其中的得与失,这才构成了投资,而不仅仅是一个最终的“收益率”。
罗丹说“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眼睛应该聚焦在“过程之中”,这样才能发现旅行之美,投资之美!
(作者:巴蜀养基场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