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创投风向:元宇宙依旧大热,热门赛道泡沫现隐忧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植 上海报道
2022-01-14 20:45

2022年投资哪些赛道,俨然成为众多创投机构面临的新挑战。

多位创投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今年创投机构依然看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服务、半导体、元宇宙、AI诊疗等硬科技赛道,但经历2021年的疯狂投资,越来越多创投机构正担心这些赛道的“泡沫”日益加剧。

一位国内大型创投机构负责人向记者直言,以生物医疗赛道为例,2020年前,这个赛道热门项目的B轮股权融资估值普遍在3亿-5亿人民币,但随着去年大量资本涌入生物医药领域,如今很多生物医疗项目B轮股权融资估值基本都在2亿美元左右,最高甚至超过5亿美元。尽管创投市场难免会出现一些投资泡沫,但如此疯狂的高估值,很可能令大量生物医药企业在未来2-3年批量“倒闭”。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创投机构在制定今年投资策略时,纷纷强调立足于早期投资、提前布局、不追风口、深耕行业。

“其实,中国内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与制造业产业链重构,正创造巨大的先进制造技术补缺与国产替代投资机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机器人、半导体等热门制造领域的底层材料、关键部件与关键技术都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此外,新能源的使用、储能等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以及合成生物学、新药研发等biotech领域也存在诸多投资机会。”他表示,但与此同时,2022年创投机构必须学会一面与“泡沫”共舞,一面尽可能规避部分赛道的泡沫破裂风险。

元宇宙火热背后冷思考

记者多方了解到,继2021年后,元宇宙依然将是众多创投机构争相扎堆布局的一大热门赛道。

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表示,在科技领域,新事物诞生初期的确容易出现炒作氛围。

“类似元宇宙的应用很早就出现,比如一款叫second life的游戏在网络世界创造了另一个独立的、与我们现实生活不大一样的社会,给很多玩家一个沉浸式的体验,但是,元宇宙不完全是游戏,它还包括社交、电商等场景。”他指出。

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指出,资本市场历来喜欢新概念,元宇宙很大程度迎合了资本市场的这种期待,加之消费互联网赛道投资机会日益减少,吸引越来越多创投机构聚焦这个赛道投资。

“但是,当前元宇宙赛道里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项目其实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当前元宇宙软硬件生态尚未成熟,或许今年这个赛道可能会出现新的投资机会,二是很多元宇宙的场景应用是否具备真实市场需求,仍是未知数。”一位长期研究元宇宙投资机会的创投机构投资总监直言。目前多数创投机构针对元宇宙赛道的投资策略,都是先从底层硬件基础设施布局,再逐步延伸到软件应用,最后再拓展到元宇宙应用生态领域的投资。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也令当前元宇宙赛道里的显示屏、Micro LED、ToF、3D扫描、结构光、衍射光等AR/VR硬件设备研发企业倍受创投资本高度追捧,不少企业仅仅拥有某些技术成就(尚未完全商业化应用与产业化落地),却能拿到动辄数亿美元的高估值。

“这些元宇宙硬件设备企业能否获得巨大的成长空间,很大程度还要看大型科技公司的脸色。因为后者的新产品更能引领整个元宇宙市场的发展风向。”这位长期研究元宇宙投资机会的创投机构投资总监直言,比如苹果的VR/AR眼镜的应用场景与技术标准,很可能引领相关产品的发展空间与市场风向,若某些元宇宙硬件设备企业的技术能力或产品方向与此“截然不同”,可能面临更高的市场拓展挑战。

聚焦高门槛壁垒细分赛道规避泡沫破裂风险

相比元宇宙赛道扎推投资热,2022年众多创投资本能对其他热门赛道的投资则趋于谨慎。

“以新消费赛道为例,随着创投市场趋于理性,且大量创投资金正向行业头部机构集中,未来大部分基于伪需求的消费品类赛道腰部、尾部项目可能会大批倒闭。”多位创投机构人士向记者指出。

此外,前些年半导体芯片研发企业的股权融资节奏,基本是两三年一轮,但随着去年大量创投资本涌入这个赛道,很多半导体芯片研发企业的股权融资节奏明显加快且估值大幅飙涨。

这令他们担心,鉴于半导体芯片研发技术日新月异与应用落地不确定性较高,未来不少高估值但技术研发优势不强(或产品商业化应用前景不明朗)的半导体芯片研发企业也将面临巨大经营风险,令创投资本蒙受“损失”。

光速中国合伙人朱嘉坦言,当一些热门赛道的股权投资进入火热状态时,市场估值会明显快速提升,甚至产生泡沫。这不但会加大创投资本的投资风险,还会令优质项目争夺变得艰难。这时对创投机构而言,更需要深耕产业挖掘不易资本重点关注的优质潜力项目,以及对行业发展与技术革新趋势看得更深,投得更早。

董占斌直言,在这种环境下,目前创投资本会更看好具有高门槛与竞争壁垒效应的硬科技赛道细分领域。比如消费级医疗赛道,青松基金探索了约两年时间,发现有些特定疾病患者不用去医院,是可以通过远程医疗设备在家里进行便捷诊疗,但这个赛道需要创业企业具有较深的技术积累,且前期申报医疗器械审批周期也相对较长,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与技术壁垒。

“在一些硬科技硬件研发领域,我们希望创业团队既有专利又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商业化应用经验积累,如此别人就无法复制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令创业团队能充分发挥市场先发优势。”多位创投机构合伙人指出,过去,创投机构或许更强调赛道的规模效应与成长速度,但随着创投资本涌入令众多赛道泡沫程度加重,未来创投机构要规避赛道泡沫破裂风险,会更聚焦高准入门槛、高技术竞争壁垒的细分市场加大投资。


(作者:陈植 编辑:林坤)

陈植

高级记者

长期关注全球宏观经济,私募股权,外汇期货,金融科技与产融结合。邮箱:chenzhi@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