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厂投资拐点:百亿资金买来的“教训”?

甲子光年2022-01-20 14:42


阿里聚、腾讯快、字节莽、美团怪、百度没啥存在感。

作者 | Amelie

编辑 | 刘景丰

互联网大厂投资,似乎正迎来变革的拐点。

昨日(1月19日),一则字节跳动裁撤投资部门的消息在网上刷屏,原字节战投一号位赵鹏远带5人转去总裁办,负责公司整体战略;财务投资团队基本全清。

与此同时,接近阿里投资的相关人士也向「甲子光年」表示,目前尚未听到其相关动作,估计也会有一些调整。

过去十年,投资曾是BAT等互联网大厂最重要的商业竞争方式之一。

在自己业务尚未触及到或不具优势的领域,他们通过凶猛的投资并购,构筑起各自的互联网帝国。所到之处,寸草难生。

甚至某些领域的互联网创业者一度形成一种基本共识——创业目的就是等项目跑出商业模型后卖给BAT等互联网巨头,即to BAT;因为即便不卖,最终的结局大概率也是被BAT“吃掉”。

然而在2021年,这些巨头的投资部门几乎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投资亏损。先是腾讯低调下线了投资部,三季报投资公允价值暴跌百亿元;然后阿里爆出战略投资接连亏损;百度也在2021三季报中披露,百度投资亏损了189亿;字节投资则显得焦躁起来,在各新兴赛道进行“雨露均沾”式广撒网。

尽管如此,但数据仍显示,巨头们对外投资的步伐越来越快。其中最明显的是腾讯和字节,2021年投资数量均较上年增长了70%多。这其中,产业投资已成为更明确的趋势。

为此,「甲子光年」梳理了过去一年互联网大厂的投资事件,试图从微小的变化中,细数历史的发生。

1.低调背后:投资亏损加剧,产业投资崛起

从整体数据上看,过去一年各大互联网公司对外投资的步伐是加速的。

从投资数量上看,腾讯火力遥遥领先,从2020年的183家增长至2021年的312家;字节跳动紧随其后,2021年共投资了68家企业,较上年增长了近80%;相比之下,阿里、美团的投资数量显得少了许多,阿里投资了57家,美团投资15家,但比其上年也有大幅增长。

尽管各家在投资节奏上开足马力,但各家都开始变低调了。

腾讯投资转身,投资官网悄然下线

2021年3月,有网友发现,腾讯投资官网已悄然下线,打开域名investment.tencent.com后显示空白。彼时,腾讯对此并未有任何发声。

这与2020年4月腾讯投资官网首次上线时的高调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官网高调介绍了其核心管理团队,包括腾讯集团副总裁李朝辉为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5名董事总经理和4名执行董事,彼时媒体也对此争相报道。

官网分为投资公司、增值服务、关于我们以及新闻动态四大部分。在介绍中提到,自 2008 年腾讯投资成立以来,其已投资超过 800 家企业,包含百余家上市公司及独角兽企业,覆盖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财报也显示,腾讯超过52.8%的资产是投资业务的资产。也就是说,投资类资产已经成为腾讯最大的资产。

当然这些投资也为腾讯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腾讯2020年财报的“联营资产”科目中,腾讯并未按照常规的公允价值方式计量,而是采用极为保守的成本法处理。

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腾讯有高达1317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并不被纳入利润表中,而是算作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公积中。

而到了今年第三季度,腾讯投资表现一改往日的光鲜。财报显示,腾讯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下跌了364亿元,主要由腾讯投资的公司股价下跌造成的。

除了官网下线,腾讯投资部门的人事也进行了低调的变动。在11月的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产业生态投资负责人、腾讯云启创新生态负责人庄文磊也以新身份亮相,而此前他的身份是腾讯云战略投资总经理。

新的腾讯云启创新生态更注重对产业的关注和创业者全方位的孵化,以资金和资源扶持中国创新企业,并延伸出产业加速器、产业共创营等方式。

这与腾讯官网在“增值服务”部分表述颇有异曲同工之感——强调了腾讯投资的“赋能”作用,包括HR/PR/GR/财法税支持、CEO学习交流平台等。

此外,在投资项目的表现上,2021年,腾讯留意了更多早期项目。据「甲子光年」统计,过去一年腾讯投资了80家C轮之前的企业,占总投资的26%。被腾讯选中的早期项目,背景大多非常光鲜。

例如,成立于2021年1月的元象唯思,是前腾讯集团副总裁、AI LAB院长姚星离职后创立的科技公司,据介绍,其致力于打造互联网与现实世界相融合的无缝生态,与马化腾提出的“全真互联网”概念也不谋而合。

这意味着过去在互联网领域多次躺赢的腾讯投资,正在走出舒适区,向未知领域探索。

阿里投资息声,战投亏损接连不断

2021年8月3日,阿里巴巴公布2022财年第一季度(2021年4月1日-6月30日)财报,其中该季度战略投资亏损139亿元,主要是社区团购、淘宝特价版、本地生活服务和Lazada等业务。

过去这曾是阿里重投入的业务,然而随着社区团购风口衰落,以及阿里本地生活难见起色,亏损也越来越频繁。

无独有偶,11月,另一则消息显示,阿里入股大润发4年亏损86亿,入股苏宁同样也没改变赔钱的命运。这让阿里的投资业务再蒙阴影。

阿里投资也成立于2008年,至今已有14个年头。最初,它是集团内的一个投资部。在头三年时间里,阿里资本仅是“试水”地零散跟投。直到2011年下半年,阿里投资部招进了第一个有专业投资经验的人选张鸿平,才逐渐形成了自有风格。

实际上,过去几年阿里投资一直以“强势”著称。据《财经》报道,蔡崇信曾在2016年投资年会上提到,阿里投完一家公司后,非常希望被投公司帮助阿里改造内部业务。对被投企业来说,他们需要让渡“控制权”,想方设法融入阿里版图。

这样鲜明的投资风格给阿里带来了不少失败案例。如虾米、优酷、UC浏览器、网易考拉、豌豆荚等昔日独角兽,均在卖身阿里后逐渐没落。围绕阿里投资,“收购魔咒”的质疑声近些年愈来愈多。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阿里系对外投资事件共516起,总投资金额达8262.3亿元人民币,平均每起投资金额为16亿元。其中,2018年是阿里投资的高峰期,全年公开参与投资事件达117起,披露投资金额约1980.16亿。2019年投资热度有所下降,投资事件骤减至65起,总金额也降至1035.29亿。

也是在2019年,阿里投资部走向动荡。2019年6月,阿里调整组织架构,战略投资部业务权重提升,负责人直接向张勇汇报。然而半年后,意外爆出阿里战投部资深总监谢鹰离职。此后,阿里战投部内部也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复盘,阿里散落在各个业务主体的投资部(蚂蚁金服战投部除外)全部划归到集团投资部统一管理,并在投资时要更贴近业务。

到2021年,「甲子光年」注意到,几乎没有任何一位阿里投资人员在公开场合发声,甚至连热门的投资新闻报道也是寥寥。该年度其并购次数大幅减少,仅收购了孟加拉国外卖订餐平台HungryNaki和点餐系统美味不用等两家企业。而企名片数据显示,2017至2019年,阿里每年并购次数分别为7家、6家、8家,历年并购的耗资也达百亿元。

与此同时,阿里退出投资的消息却时不时有放出。据企查查数据,2021年,阿里退出的公司不下5家。其中包括被要求出售的媒体《南华早报》、芒果超媒、财新,亦有生鲜物流赛道的蒙牛“天鲜配”、万象物流、百世快递,还有短视频APP鹿刻。12月31日,阿里还被爆出出售持有的29.6%微博全部股份。

百度投资反思,一年4次人事调整

最新的2021三季报显示,百度亏损165亿,其中,百度投资亏损了189亿,规模仅次于腾讯。

亏损主要由几个老面孔造成的:爱奇艺、知乎以及快手。这些过去的知名项目,在2021年几乎无一例外遭遇股价下跌、市值缩水等状况。

回到2016年,百度风投成立时,李彦宏亲自出任董事长,并参与重要项目的评估判断。也引得媒体争相关注。2017年,百度对投资体系进行重构,将投资结构分为三部分:对内是百度战投,负责战略投资;对外是百度风投、百度资本,分别对应下一代科技创新早期项目、泛互联网中后期项目;此外,其还成立了多个产业基金,包括专注人工智能项目的度秘基金、专注视频的视频基金、AI产业基金等。

相比于腾讯、阿里曾在拼多多、美团、滴滴等投资光辉战绩,百度在投资成果上逊色很多,甚至在媒体报道中,“看不懂”是业内谈到百度投资最常用的词汇。

“看不懂”的百度投资,在2021年迎来了它的动荡之年

1月,原投资负责人蔡翔(Scott Cai)离职。蔡翔此前为好未来副总裁,于 2020 年 8 月加入百度,2021 年 1 月离开,任期不满半年;

3月31日,据晚点LatePost消息,齐飞担任百度集团战略规划部负责人,此前他是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而原本负责百度战略的百度副总裁、CEO助理陆原,被调入移动生态事业群担任移动生态发展中心负责人;

8月,百度二季报发布之际,还宣布了一项人事变动:余正钧被任命为CSO(首席战略官),负责企业战略及业务发展,他同时继续担任百度CFO,直至委任新CFO为止;

11月,新任CFO罗戎上岗,接替余正钧,罗戎曾是好未来教育集团首席财务官。

频繁的人事变动或许意味着百度对投资战略的调整,其正全面复盘和反思投资策略。

字节投资焦虑,大手笔加码新赛道

从2021年出手了68家公司的投资节奏看,字节跳动追逐热门赛道迫切之心“昭然若揭”:

除了企服、文娱两大历来重点的投资领域,医疗健康、AR/VR、工业机器人、仓储机器人,均是其去年大力加码的赛道,而这些正属于一级市场炙手可热的领域。

例如,去年8月,字节跳动豪掷90亿收购VR眼镜及一体机生产商PICO,令同来竞价的腾讯败下阵来。据极客公园报道,字节以股份+现金形式,将PICO收入囊中,只为了进军元宇宙,建立自己的元宇宙平台。

在机器人领域,字节跳动一年内连续出手四次,投资了三家公司,三次作为领投机构,包括仓储机器人领域,拥有大片海外市场的Syrius炬星;工业机器人领域,服务于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迦智科技;以及服务机器人领域,盈峰集团旗下的子公司盈合机器人,数额均在亿元级以上。至此,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无论是布局海外的,还是聚焦国内的,都被字节“雨露均沾”。

字节跳动自2014年对外投资以来,战略融资一直占据主导位置。IT桔子统计显示,在对外投资的前三年里,字节跳动战略投资达到42起,占总投资数量的27%。此外,字节跳动对外发布的财务投资招聘信息显示,其战略投资分为多个组,其中仅有一组投资是偏早期、财务性质的。

2.投资领域:人人都爱汽车产业链

如果要给2021年互联网科技投资的共同点找个关键词,那一定是——“汽车”。

数字可以证明巨头对这个领域的偏爱程度:

腾讯投资了9家汽车交通领域公司,总出资规模在200亿以上,被投方业务地区涵盖英国、印度、印尼等海外多地;

阿里投资了7家,其中,二手车交易平台Cars24、网约车平台T3出行和GoTo是与腾讯共同投资;

美团投资了4家,包括禾赛科技、毫末智行、轻舟智航和赢彻科技,分别聚焦激光雷达、无人配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研发;

百度延续了以往的投资节奏,2021年投资了集度汽车、几何伙伴和天天泊车,分别属于整车、自动驾驶系统和智慧停车研发商。从2017年开始,百度保持着平均每年2-4家汽车领域的投资。

尽管各个巨头对汽车产业链都很热衷,但很明显,各自算盘并不相同。

2021年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声明了腾讯布局汽车的定位:“不碰硬件”、“不造车”,而是致力于汽车数字化。

落地到实际,不缺钱的腾讯把汽车产业链几乎所有数字化环节投了个遍:网约车平台、二手车平台、路况查询软件、自动驾驶系统……过去的一年,腾讯通过战略融资、股权融资、举牌增持等各种手段,企图占据汽车这个全新的流量入口。

阿里与上汽成立的智己汽车,今年1月新召开品牌发布会,亮相首款产品。而阿里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多聚焦在“交易”层面的价值。2021年,阿里汽车投资版图包括T3出行、大众出行、GoTo等,无一不是网约车平台或汽车交易平台。

在自动驾驶领域,阿里仅投资了元戎启行一家,据CEO周光透露,阿里将为这家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提供同城货运应用场景,支持其发展。

百度对整车领域的布局比阿里更为彻底。2021年,百度“奇袭”造车赛道,和吉利的合资品牌“集度”,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500亿元,用于开发智能汽车技术。而在此之前,百度已投资了威马汽车、狮桥两家整车制造厂商,以及亿咖通科技、VisualThreat等软硬件厂商。

美团亦有十分明显的投资重心——自动驾驶。

这需要追溯到美团投资理想的原因。王兴曾解释道,美团本质上是一家移动公司,因此车辆对美团很重要。理想汽车研发的自动驾驶、人车交互等技术,未来会与美团的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言下之意,为了提高美团吃喝玩乐的服务效率,美团需要理想,本质是需要自动驾驶技术。因此,2021年,美团除了自研无人配送车、无人配送平台外,在上游投资了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下游应用端投资了轻舟智航、嬴彻科技等公司,覆盖城市公交、干线物流等场景。

除了汽车之外,互联网公司都有各自偏好的领域。

腾讯的口味非常专一,企业服务、游戏、医疗健康三大板块,连续三年投资比例保持高度稳定。而如果拉长时间线看其近五年投资领域的分布,企业服务、游戏、文化传媒等板块,年年都居前列。

其2021唯一较大的口味变化,或许是受“双减”政策影响,减少了教育培训领域的布局。与此同时,腾讯金融领域投资占比提升。去年一年,腾讯在海外金融板块广撒网,投资Lydia、Ozow、PhonePe等多家移动支付与金融交易服务商,遍布芬兰、法国、南非等世界各地。

阿里最明显的变化是,其罕见地放慢了企服领域投资节奏。

2017-2020年间,企服每年位居阿里投资领域榜首。但2021年,阿里寥寥的四笔投资聚焦在家居定制软件、软件开发、大数据服务以及海外购物平台。这也许是因为多年广撒网后,阿里企服的生态网已日益细密,补齐生态“最后一公里”的诉求日益得到满足。

与阿里克制的节奏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字节跳动去年在企服领域火力全开,共投资了14家企业,涵盖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数据中台、多领域SaaS应用全产业链。

自2017年以来,字节在To B领域进展迅速,推出了火山引擎、飞书等多个重磅产品。在阿里、腾讯等巨头们高调进入产业互联网下半场竞争后,字节跳动加速企服领域投资,亦显示出其加入分羹的迫切之心。

与其他巨头相比,美团投资偏好显得有些另类——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物流运输为其投资比重排名前三的领域,具体来看,其中包含AI芯片、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仓储机器人等赛道,其“前沿科技”属性更为明显。

3.底层逻辑:中心化VS连接者

转入产业互联网下半场后,互联网巨头们在投资方面,愈来愈呈现出两种大逻辑:

一种是“中心化”投资逻辑,以阿里为首。

早在2018年阿里投资者日上,蔡崇信就解释了这种逻辑。他讲投资并购比喻成“围棋游戏”,被投资的公司如同散落在各地的棋子,需要在阿里这盘棋局上得到合理地规划调整,阿里更偏好能为公司创造“1+1>10”效应的项目。

解释得更直白些,每一笔投资,都必须围绕电商、支付等主业展开,为阿里主业服务。

阿里在去年的投资者日上,将其投资目的概括为“为现存业务创造价值”+“寻找未来新机会”,前者目的占了绝大多数,创造了享道出行、小猪民宿、怪兽充电等大手笔投资,后者目的占据少数,包括智己汽车、擎朗智能等投资。

2021年12月,阿里管理层新发生大调整,武卫将从2022年3月31日起不再担任集团首席财务官(CFO),届时由集团副首席财务官(副CFO)徐宏(Toby)接任。

云启资本董事总经理陈昱告诉「甲子光年」,张勇是普华永道审计师出身,精通财务。此次CFO换血,或许代表了阿里财务将往更保守、更谨慎的方向改善,其投资策略也将更注重“业务导向”。

美团的投资风格亦如此。近两年来,美团在无人驾驶、物流运输、仓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显示出强烈的投资偏好。高瓴的创始人张磊曾说,美团的业务扩张、开疆拓土,看似霸王枪法,大开大合,让人难以归类,无从对标,然而,“透过纵横八方的业务逻辑,你会发现,王兴其实一直是坚持以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美团无不在为所切入领域提升效率,为用户创造价值。”

陈昱认为,美团的第一性原理,就在于“优化经济模型”——“美团是一家服务公司,本质上属于‘人力密集型’企业,提高效率的需求迫切。例如,美团的低速无人配送车提高了配送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支出。”

不同于阿里、美团,以腾讯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强调的是“连接型”投资。

3Q大战以后,腾讯就调整了投资策略,一直延续至今。马化腾多次强调腾讯“开放”、“连接”的属性——业务聚焦“两个半”,即社交与内容,以及部分互联网+,除此之外,互联网+所有剩余的部分,都交给合作伙伴。

落实到投资上,是“连接一切”的宏大野心。仅从投资数量上看,2017年以来,腾讯每年投资在150起以上,2021年更是突破了300家,平均不到2天就投资一家,速度吊打所有其他互联网厂商。

在“为现存业务创造价值”和“寻找未来新机会”之间,腾讯明显倾向于后者。陈昱告诉「甲子光年」,如果将腾讯看做是一家不受限的市场化投资机构,很多逻辑也就好理解了,例如,大力转向to B、加注中早期科技项目、投资机器人全产业链等等,都符合了近几年VC市场大趋势。

同样长于社交、流量的字节跳动,投资逐渐“腾讯化”。从领域上看,文娱传媒都是两家多年的投资重头。除此之外,企服、医疗等近年来字节大力加码的领域,也是腾讯科技投资的重头。

2021年,与字节主业相关的文娱传媒板块,占据其总投资数量的13%,与其主业不太相关的企服、游戏、医疗、生产制造板块,合计占比48%,两者的比例也正印证了,相比于和主业产生协同效应,字节跳动投资更注重搜寻信息,以便“挖掘市场机会”。

“你的,我的,他的,最后都是互联网巨头的。”在巨头们持续加快的投资步伐中,这样的宿命曾重复上演。然而,在强调硬科技、反垄断的时代,巨头扮演的角色,必然将愈来愈多地从“控制者”,转向“赋能者”。

一个新的变化是,近日中基协网站信息显示,“哈勃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哈勃投资)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机构类型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

这个出身华为的战投团队,在成立3年后走向独立对外募资的道路了。变化在此前已经显现,百度、京东分别于去年6月和11月在海南三亚成立私募基金企业;去年8月,字节旗下投资公司原天津字节跳动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更名天津字节跳动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消费互联网黄金十年的结束,让互联网巨头正在告别过去的舒适区。在硬科技投资的新时代,他们也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式。而以更独立的方式做产业投资,已经成为大厂投资部门越来越清晰的道路。

END.


(作者:甲子光年 )

甲子光年

自媒体

精品科技产业服务机构,致力于推动科技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