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必将在高水平科技创新之路上再创佳绩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波
2022-01-22 05:00

从1月19日开始,广东进入“两会时间”,科技创新成为本次广东“两会”的重大主题之一。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科技创新的先锋,广东近年来坚定不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21年9月,广东印发《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突出“四个面向”,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一条主线,开展十个方面的目标设置和七个方面的任务部署,并提出实施“科技创新十大重点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全面布局安排。

在以上政策措施引导下,广东科技创新成就斐然,在2021年底实现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的全国“五连冠”,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在研发人员人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方面也领跑全国。

广东的科技创新能力之所以能居全国前列,主要原因是广东借改革开放的东风,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同时政府制定了“科教兴粤”的战略指引,形成了全民科技意识,并在全国率先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来保护知识产权、引导技术市场发展,从而有效地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高速经济增长与大量的经济机会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政府的积极政策引导是催化剂,规范有序的法治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保障,这是广东取得已有科技创新成就的主要经验,为未来广东继续坚定地走科技赋能之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益的指南。

当然,一直以来,广东也清醒地意识到自身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例如,广东高层次的创新平台数量偏少,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不足,基础研究投入偏低,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模式不够完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仍须努力,同时科技创新能力在区域分布方面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广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采取措施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广东可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以此集聚高端人才、承接重大项目,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建设大科学装置群,优化完善实验室布局,打造高水平科研院所和研究型高校,形成比较完善的科学研究体系。广东还可以进一步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发挥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大合作载体作用,全面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创新协调发展。

二是在“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加强攻关,进一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补足短板,增强长板,在芯片设计与制造、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现代种业等重点领域发力,进一步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在微观层面,广东应重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大企业的引领支持作用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创新归根结底要以人为本,广东应创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广东创业,不断增强广东创新实力。

三是在科技体制方面,广东应在现有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改革,进一步理顺机制,通过科技奖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同时广东应在科技与金融结合方面继续探索,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引入国际先进的金融科技发展经验,培育有利于金融科技企业的环境,形成一批具备先进实力的金融科技企业,以从根本上壮大广东的金融科技实力,甚至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四是在促进科技创新的地域性平衡协调发展方面,广东应当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效率评估体系,深入理解本省不同地区的科技创新潜力与时空演变动力,以建立一套成熟的机制,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从创新表现优异的地区向相对较弱的地区辐射创新能力,全局性地提升本省的创新实力。同时在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场域的创新资源方面,广东也应当采取措施,与全球创新型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

当前世界上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正风起云涌,国内政策也为广东创新营造了有利环境,只需在夯实已有基础上抓住时机,深化改革,积极进取,广东就能在高水平科技创新之路上再获佳绩。

(作者:刘波 编辑:陆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