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大国安全的任督二脉

人文郑磊 2022-01-22 05:00

在全球巨大的主权债务风险和企业、个人破产倒闭的潜在危机面前,“安全”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提出要“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确保粮食安全、能源矿产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其中粮食和能源安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方面有两本新书值得阅读,一本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另一本是《大国电力》。前一本书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作序,作者团队30年来一直研究粮食安全问题,收集了大量国内外粮食安全的数据资料,是一本有学术和应用价值的专著。《大国电力》是一部中国电力行思录。电力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中国电力工业走到今天,经历几代人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作者宋明霞是亲历者。这本书的副标题是“2002-2021中国电力企业成长叙事”,由首任能源部部长黄毅诚作序,贯穿2002年电力企业改革元年和2021年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起点,写史、写人、写风骨,写国家重大工程,从西电东送第一个工程、三峡工程、长江大保护到全球能源互联网,从煤电、水电、新能源到新能源云,展示了20年来中国电力建设波澜壮阔的画卷,对于了解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关系提供了真知灼见。

中国曾经创造了农业时代最辉煌的成就,就当下的发展来说,也是成功的,解决了14亿人的温饱问题,举世罕见。然而,我们仍需要居安思危,因为中国粮食仍未做到自给自足,在粮食供应结构上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中国已经进入较先进的工业化阶段,而新中国农业史也可圈可点,这本书的第三部分用详实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客观评价。在第四至五部分,王宏广团队深入探讨了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问题、战略对策,得出“低水平、高难度、紧平衡、弱安全”的基本判断,指出了九大难题,提出了构建粮食安全的“六元指标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总产增长了近5倍,中国成为第一粮食大国。14亿人口的年均口粮超过了国际标准400公斤。这是在超过3亿亩耕地支援了城镇化的基础上取得的成就,是农业科技进步的硕果,良种率和农业机械化率已经超过了95%。但是,我国每年仍需进口粮食超1亿吨,而且大豆自给率只有18%。通过国际对比分析,我们看到各国粮食自给率是不同的,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在美洲,特别是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国。在和平环境下,我们可以依靠全球粮食交易市场解决缺口,但应明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常规农业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改善粮食消费结构和提高总量,应该大力发展种业、化肥,尤其是转基因农业。

2022年是中国用上电力的第140年,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国的电力建设水平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水电第一大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电力建设和消纳产业链。清洁煤电发电量、核电在建容量、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等均为世界第一。尽管化石能源发电仍占50%以上,我国正在加速提高新能源发电占比,计划在2030年和2060年分别达到峰值排放和碳中和目标。

《大国电力》用了近一半篇幅介绍了中国电力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以用“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总括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策略和路径。中国在特高压输电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确立了标准体系和引领地位。这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主要骨干,另一个方面是智能电网和微电网,这是能源互联网的终端结构,用来实现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的利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国家电网新能源云,但是目前风电、光伏发电和水电的弃电比例仍很高,亟需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慧能源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将发电、输配电、负荷、储能融入智能电网体系,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而且要看到,智能电网也有助于更快推进和完善电力市场化进程。在煤电方面,中国在30万千瓦以上规模电厂已经实现了节能减排。在煤炭清洁利用方面,煤制油已经实现国产化,对于富煤贫油的中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全球仍有20%的人口无电可用,25%的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未来10至15年的大变局,我们资源利用、能源系统和食物与土地利用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衣食住行首先就是粮食,其次是电力。这是国家安全的任督二脉,一定要保证通畅,才能为中国创造一个和平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郑磊 编辑:杜尚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