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代表蒋伟楷:加快大湾区“制造”向“智造”转化,机器人产业应用很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魏雯静 广州报道
2022-01-22 17:5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魏雯静  广州报道   中央先后出台了多部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升级,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排头兵,广东正加速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

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浩洋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伟楷提出,要加快“制造”向“智造”转化,促进大湾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机器人产业应用需要重点关注。

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结构发展相对成熟 

蒋伟楷代表调研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凭借沿海地缘优势、科研资源丰富的智力优势、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和对机器人应用需求旺盛的市场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在全国已脱颖而出。

产业结构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本体研发及生产企业占比、高端产品收入占比、平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等指标均处于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的中游水平。经过多年的优化调整,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结构与外部环境已相对成熟,推动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本体生产、系统集成、场景应用等要素也稳定发展。

在创新支持等方面,大湾区不仅创新培育了应用机器人的自主品牌,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而还引导支持机器人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加强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等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向高端迈进。

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也让世界各国看到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护、降本增效、各类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应用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由于无接触经济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将使智能机器人更广泛的进入人们视野,为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制造”向“智造”转化的深度与广度还需加强

蒋伟楷代表同时发现,尽管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以及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已有一定基础,但受限于自身技术及行业各自的局限性,“制造”向“智造”转化进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制造”向“智造”推广深度广度不够、“智造”整体技术含量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开放的应用示范平台、企业之间差距明显、资金不足和成本过高等方面,制约了“制造”向“智造”转化进程。

蒋伟楷代表因此建议,“制造”向“智造”转化进程要有系统思维,达到“4 转 1 化”,即转思想、转战略、转战术、转手段与建立适应“制造”向“智造”转化的企业文化;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化,开展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联合攻关。

他还建议,建立多层次、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体制,壮大产业发展人才库;加大精准招商工作力度,积极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巨头进入或扩大投资;加强政策扶持,强化要素支撑;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帮助“智造”对接应用场景,拓展市场。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魏雯静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