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外贸:助力中小微企业破解资金周转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 上海报道
2022-01-25 05:00

目前,充分拥抱数字化技术发展外贸业务,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共识”。

2021年,中国外贸出口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外贸出口达到21.7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相比增长26.1%。

其中,中小微外贸企业“功不可没”。

外管局通过统计涉外收付款发现,去年涉外收付规模小于100万美元的企业约有65万家,占发生跨境收付款企业的70%。

外贸企业支付服务平台XTransfer创始人兼CEO邓国标,向本报记者表示,疫情正给国际贸易带来诸多变化,其中包括国际交流阻滞加速外贸业务由线下向线上转移。目前,充分拥抱数字化技术发展外贸业务,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共识”。

记者多方了解到,如何科技赋能众多中小微企业克服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的诸多操作痛点,俨然成为新的挑战。

目前,外贸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四大业务拓展痛点,一是部分全球大型银行未必愿意接受中小微外贸企业开户,代理机构需协助后者递交各种资料等待这些银行开户审核;但漫长的等待,往往令中小微企业错失很多业务发展机会;二是不少全球性银行不大愿花费太多精力服务中小企业,包括无法向后者提供最优汇价,令中小企业承担额外的汇兑损失风险;三是众多外贸中小微企业缺乏足够丰富的风控手段甄别跨境电商的各种欺诈风险,导致自身时常遭遇不小的业务损失;四是中小微企业没有足够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导致企业经营时常出现内耗与客户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外贸业务规模增长。

为了解决上述痛点,众多外贸企业跨境支付服务平台一面在欧美各国申请获取支付牌照,为中小微企业快速建立外贸收款账户对接各类全球银行,大幅提高收款结算-结汇提现操作效率同时降低贸易结算相关显性成本;一面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算法模型技术,搭建全面的反欺诈风控体系与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助力中小微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邓国标告诉记者,在跨境B2B电商等贸易新业态领域,2B跨境交易的决策链条更复杂,决策周期更长,且众多外贸企业的跨境支付收款长期受到传统国际电汇手续费高、汇率波动、到账时效慢、语言不通等问题困扰。目前,XTransfer一方面与全球知名银行开展合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合法的外贸收款账户,大大降低国际汇款手续费与货币转化费用,另一方面正给中小微企业提供大数据风控与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帮助他们稳步推进业务全球化。

值得注意的是,外管局等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助力中小微企业外贸业务发展。

去年,外管局继续支持支付机构、银行发挥跨境结算优势,办理贸易新业态外汇结算约18亿笔,金额合计348亿美元,7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收结汇都可在线上自助办理。

今年,外管局还将继续全方位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汇率避险管理,继续与政府部门进一步协商,通过政府、银行、第三方机构合作,吸引更多中小微企业用好外汇套保衍生品,进一步降低汇率避险操作成本。

多位外贸企业人士直言,目前他们特别期待外贸金融风控基础设施在科技赋能下快速完善,令他们享受到大型跨国企业的财资管理与风险甄别服务,助力他们最大限度降本增效,在激烈全球贸易竞争脱颖而出。

破解国际电汇到账时效慢、费用高难题

尽管2021年全球外贸订单涌入中国,不少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言资金周转压力较以往更加严峻。

从事充气泵产品研发生产的出口企业——沃新智创负责人胡靖向记者透露,去年初外贸订单一度激增,但随着供应链问题令企业遭遇不小的芯片短缺风波,很多上游芯片提供商表示交货期将延长至3-6个月。尽管企业内部准备了多套备选方案,但他仍然不得不动用更多资金储备芯片与电子物料,加之国际物流不畅与疫情严峻国家销售疲软,或多或少加重他们外贸回款进度,令他们资金周转压力较以往更加严峻。

“若国际电汇能早一两周到账,可以很大程度盘活我们资金使用效率。但在实际操作环节,国际电汇到账时效慢与手续费偏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位电子产品小微外贸企业财务总监对此感同身受。

记者多方了解到,遭遇类似困扰的外贸中小微企业不在少数。

以往,多数中小微外贸企业全球收款主要依赖国际电汇,但国际电汇网络往往涉及多个银行,且各家传统银行缺乏一套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B2B电商交易付款结算系统,导致国际电汇到账时效偏慢且操作成本较高。近年随着各国加强反洗钱监管,越来越多中小微外贸企业还面临开户贵、开户慢、账户无预警被关停被冻结等新问题。

“目前,众多外贸企业跨境支付服务平台都在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解决这个痛点。”一位外贸企业跨境支付服务平台业务主管向记者指出。具体而言,他们一面在欧美等国家申请获得支付牌照,协助中小微企业快速建立涵盖众多国家跨境贸易收付款的外贸收款账户,并与全球知名银行积极合作加快相关跨境贸易收款到账效率,化解国际电汇的时效慢与成本高问题;一面通过大数据与智能技术,将众多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外贸收款业务量汇聚形成大额交易量,与大型银行磋商提供最优的汇率报价,令中小微外贸企业获取更好的结汇价格以减轻汇兑损失风险。

邓国标透露,目前XTransfer服务约20万外贸中小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算法模型等智能技术,将众多企业结汇与资金到账业务量集合起来,向合作银行争取到较低的汇率价格,令这些外贸中小企业的结汇成本得到明显下降。

“我们内部测算过,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搭建了一套全球财资管理平台,令跨境贸易结算相关的显性成本从5%降至千分之五。”他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外贸企业跨境支付服务平台发现,光靠科技赋能提升中小微企业外贸收款到账效率与降低相关操作成本,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越来越多中小微企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跨境电商欺诈风险。

此前,全球支付处理商——繁德信息技术服务公司(Fidelity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发布报告指出,通过对11个国家671名跨境电商平台高层开展调研发现,去年约 38% 跨境电商企业因支付欺诈活动损失逾6%的收入。

具体而言,这些支付欺诈活动主要包括合成身份欺诈(Synthetic Fraud)、盗用账户、盗取用户身份信息(Identity Theft)以及退单拒付(Chargeback)等。

多位外贸企业人士透露,过去两年退单拒付欺诈行为迅速普及。他们时常会遭遇跨境电商交易环节各类纠纷,被要求撤单退款。其中,不少欺诈分子采取各种手段“冒充”消费者,骗取商家退款,令他们额外承受不小的运营损失。

这驱动越来越多跨境贸易支付服务商开始借助AI机器学习算法技术,构筑完善的反欺诈风控体系赋能中小微外贸企业规避欺诈“烦恼”。

dLocal反欺诈部门副总裁Nicolas Aliberti向本报记者透露,dLocal构建各类大数据反欺诈风控模型对各类欺诈活动进行标记分析,有效遏制欺诈行为扩散。

“过去一年期间,我们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反欺诈策略优化,流程优化、数据优化与算法优化等,令风控打扰率快速下降,即我们无需打扰众多外贸企业提醒他们注意欺诈风险,已经快速帮他们过滤掉一些存在较大欺诈风险的交易量。”上述跨境贸易支付服务平台业务主管向记者透露。这令他们意识到,服务外贸中小微企业的风控体系,不仅仅是协助审核企业各类资料真实性,更需帮助他们规避无处不在的业务欺诈风险。

多管齐下赋能中小微外贸企业做强客户经营

越来越多跨境贸易支付服务商还发现,不少中小微外贸企业在客户经营方面同样具有较高的数字化需求。

多位外贸企业跨境支付服务平台人士指出,不同于大型外贸企业,多数中小微外贸企业在客户经营方面存在诸多痛点,包括B端客户信息记录分散混乱,业务员忙忙碌碌且不知道具体业务磋商进展,多个业务员服务一家境外B端客户导致内部杀价激烈。

“在跨境电商领域,服务商首先要为中小微企业引流量,让更多境外买家关注到他们。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快速成长,广大中小微企业更适应一些产品变化快,生产批量小的订单,助力中国外贸能适应全球经济新变化趋势。”天津中物网络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刘建华表示。

“因此,我们正计划搭建一整套基于数字化的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主能全面掌握境外B端客户资源,快速识别存在重复报价与撞单的客户(阻止内部杀价),及时了解业务员业务拓展最新进展,多标签自定义做好客户精细分层提升外贸销售转化率等。”前述外贸企业跨境支付服务平台业务总监指出。但他们遇到的一大挑战,是不同于大型外贸企业会每年斥资数万元采购这类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多数中小微外贸企业未必能承受如此高的支出。因此他们既需借助更多科技工具大幅降低这类客户关系管理工具使用费用,又令后者成效比肩大型外贸企业。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度,越来越多中小微外贸企业已不再局限于“代工OEM”,而是创建国际品牌拓展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申请美国商标的总数不到3万,2021年这个数字达到23万个。

“目前,我们内部还在讨论联合其他专业品牌推广机构,在客户关系管理数字化工具上融入品牌推广功能,帮助众多中小微企业抢占品牌高地的征途走得更快更好。”他指出。

在邓国标看来,除了科技赋能中小微外贸企业做好客户经营与品牌推广,跨境贸易支付服务商还需借助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为后者提供必要的前瞻性市场洞察。

“目前XTransfer会在每个季度公布两个外贸指数,一是外贸先行指数,二是竞争力指数。通过分析逾20万家中小微外贸企业结算数据,我们可以预测未来数月外贸形势变化,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的竞争力变化趋势等,比如通过分析海外B端买家预付款交付比例数据,就可以预测海外B端买家的资金链状况,以及对中国各类商品的需求度等,从而帮助中国众多中小微外贸企业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在激烈市场竞争里继续脱颖而出。”他指出。

(作者:陈植 编辑:曾芳)

陈植

高级记者

长期关注全球宏观经济,私募股权,外汇期货,金融科技与产融结合。邮箱:chenzhi@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