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黑科技丨AI翻译传递冬奥温度:助推信息沟通无障碍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清清 北京报道
2022-01-25 16:4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清清 北京报道

每一届奥运,都是科技进步的集大成者,最“硬核”的新技术都会在奥运舞台上首先绽放。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自动计时系统首次将误差精确到0.01秒;1948年伦敦奥运会,则首次实现了对赛事进行电视转播;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首次采用“人工造雪”技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首次投入7万台电脑,并使用了互联网技术;2018年平昌冬奥会则首次在大型赛事上使用了5G技术。

如今,距离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不到半个月,而在这一届冬奥会上,AI语音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站到了舞台的中心位置。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介绍称,科大讯飞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为赛事提供自动翻译和相关的语音转换、语音识别以及语音合成等硬核技术,助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实现赛场内外的沟通无障碍。

“奥运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科大讯飞希望用科技的力量让世界更美好。”杜兰指出。

信息沟通无障碍

即将开幕的冬奥会,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冬奥健儿与工作人员。在各方高效沟通的背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

早在去年9月,一款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便已亮相,其自带智能手语生成服务,能够将言语转换成手语的方式,从而表达出来;亦或将手语转换成言语,为听障人士与外界交流提供了便利。

此外,央视新闻与百度智能云联合打造了首个AI手语主播,在进行冬奥新闻报道的同时,还能进行准确及时的赛事手语直播。通过手语翻译引擎和自然动作引擎进行精确流畅的手语效果呈现,让听障人士也能够便捷地获取比赛资讯。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科大讯飞在助力冬奥会的信息沟通无障碍方面,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杜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科大讯飞围绕面向冬奥的语音语言平台开发及应用、面向冬奥的便携式翻译终端产品开发及应用、面向冬奥的会议办公及信息发布系统开发及应用、面向冬奥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交互设备开发及应用、冬奥项目示范应用及知识产权保护五大总体目标进行应用场景落地。

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刘俊华则进一步举例称,基于智能语音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科大讯飞研发定制了具有冬奥特征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及语言服务平台,可提供面向冬奥场景定制优化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自动问答等多种核心能力。

具体而言,这套系统目前可以同时支持60个语种语音合成、69个语种语音识别、168个语种机器翻译和3个语种交互理解。在冬奥场景下,汉语与英/俄/法/西/日/韩等重点语种翻译准确不低于95%;平均每句翻译响应时间不超过0.5秒。

与此同时,科大讯飞还专门针对冬奥场景,研制了冬奥便携式翻译设备、穿戴式翻译设备、智能问答设备、赛事多媒体会议办公和信息发布系统等,并根据冬奥组委统一要求向冬奥统一的公众服务APP“冬奥通”提供语音翻译服务。

除了语音转换及翻译之外,借助科大讯飞图聆平台技术能力打造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平台也在首钢园落地。有了智能服务机器人平台加持,更加“智能化”的首钢园,将对奥运赛事有关的人、物、事件、建筑、设施等进行“数字化”,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资源。

据刘俊华介绍,在首钢园智能服务机器人平台上,集成了丰富的AI管理和数据闭环功能,涵盖各场景下智能服务机器人所需的AI核心交互能力,如知识图谱构建工具、多模态交互等。

“它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翻译、导航、酒店入住、赛事查询、旅游观光等环节,为参赛的运动员、游客、办公人员,提供多维度、全天候的智能服务,以满足冬奥会的国际赛事服务需求。”刘俊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攻坚复杂场景

当前,科大讯飞在冬奥会上的技术应用百花绽放。这背后则是持续多时的缜密备战。记者了解到,在助力冬奥的过程中,科大讯飞也进行了多次攻坚。

2019年9月,科大讯飞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致力于打造首个信息沟通无障碍的冬奥会。

“自2019年4月开始,由10人组成的项目团队正式驻点冬奥组委,全程保障相关服务。”科大讯飞方面介绍称,“特别是团队克服疫情风险,持续提供服务,为冬奥会组织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多语言服务。”

之所以严阵以待,一方面是因为冬奥会关系重大,另一方面也在于冬奥会的复杂场景对技术的挑战。

刘俊华指出,相较于过去的大会场景而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全球各国代表团,主要建设以中文为核心的数十个语种翻译,语种更多,难度更大。同时,在专业领域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比赛场地、项目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术语、训练数据积累上侧重不同。

此外,在技术研发方面,由于需要研发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等多项任务的几十个语种翻译系统,而且需针对奥运会场景进行定制优化,所需要投入的研发力量巨大,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完成。

“通过不断地讨论和技术尝试,最终我们在少量必要数据条件下,通过统一建模让中英文的技术和数据积累有效溢出泛化到其他语种,实现了多个任务多个语种系统的快速实现,同时结合多语种模型自动训练及定制优化平台,推动多语种系统的批量研发,解决纯人工耗时耗力问题。”刘俊华表示。

至于科大讯飞成立冬奥专项团队,则是力图保证示范应用的效果。据介绍,由于实际应用场景的复杂性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实际场景的效果问题无法及时反馈和修复,也导致了效果迭代进展缓慢。冬奥专项团队的成立,则能够积极为冬奥会办赛、观赛、参赛等场景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

而这些努力不仅将助力冬奥会的顺利举办,也将进一步渗透到生活日常。“冬奥犹如最前沿科技应用的试验田,高新科技率先在奥运会使用,然后进入到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百姓生活等领域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去解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刚需命题。”刘俊华表示。

(作者:杨清清 编辑:张星)

杨清清

资深记者

关注人工智能、电商零售、新兴科技及传统零售变革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