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创投困境破局:强化投后管理,助力行业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娄秋琴
2022-01-27 11:02

近年来国家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展和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为中国创投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12月,我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24610家,私募基金规模19.76万亿元,其中有15012家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占比60.99%。创投基金在2021年增长快速,新备案基金4517只,同比增长72.14%,备案规模2230.95亿元,同比增长31.84%,基金数量和管理规模都呈上升趋势。

但从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上看,募资两极化趋势愈发显著,国有资本快速扩张,市场仍存在结构性募资难问题。

在一系列政策影响下,随着部分行业红利褪去,投资赛道越来越趋同,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投行业的洗牌愈演愈烈,虽然2021年投资案例与退出案例都在同比上升,但投资贵与破发常态化趋势明显,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距大幅收窄。

要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创投机构不断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把“募、投、管、退”每个环节的工作做足做深。

由于“募资端”涉及投资所需要的资金,“投资端”涉及收益来源的项目,“退出端”涉及基金收益的最终实现,这三个环节自然会受到投资机构的普遍重视。但是,由于投后管理缺乏标准化流程,成效很难评估和量化,难以形成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成为四个环节中最薄弱的一环。也正是因此,很多机构普遍存在“重投前轻投后”现象。

做好投后管理,不但有助于募、投、退三个环节无缝连接,也有助于提升机构品牌效应。

一、投后合规管理助力“募资端”拓宽募资渠道

2018年国家出台资管新规后,创投机构募资难进一步加剧。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更让市场雪上加霜,2021年因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私募基金的稳健发展,新设立的基金数量和规模虽然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募资结构两极分化态势更加显著。

10亿以下的基金数量占比超过90%,但金额占比却不足40%,而数量占比不足1%的50亿规模以上的基金新募规模占比超20%。

从完成募集基金的情况来看,2021年也只是同比小幅回升,说明对于资金的具体落实,市场仍然谨慎,而且社会保险等长线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的动力依旧不足,创投机构仍然还面临募资难的问题。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政府引导基金等国资背景的LP已经成为国内股权投资行业资金的重要来源。

清科研究中心通过分析2021年度新募集人民币基金管理人的国资属性发现,单只基金规模越大其基金管理人国资属性越显著,10亿以上的人民币基金有半数以上由国资背景基金管理人所管理,而新募集的超百亿的人民币基金则全部由国资背景管理人管理。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的2019年新募基金的数据显示,国资背景LP认缴总规模已占基金总认缴额的70.4%,国资背景的机构管理基金总认缴规模占全部基金规模的61.3%。

国有资本主要通过出资母基金、直投基金参与到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中。其中,政府引导基金已经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作为GP的投资机构想要缓解募资难的问题,应当加强与国资背景LP的合作,深入了解国资背景LP选择GP的条件。

因为国资背景LP的资金一般被认定为“国有”属性,相比于社会资金要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因为我国设有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以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虽然股权投资尤其是早期项目的投资具有较高风险,但如果基金出现大幅亏损,客观上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相关责任人员要对亏损作出合理解释,以证明其已经尽职尽责,不存在渎职行为。

为此,国资背景LP不但在投资前要开展严格尽调工作,调查GP的管理团队、基金历史业绩以及基金的决策机制、风控流程、运营和执行的合规性等情况外,而且在投资后也要跟踪了解GP的投后管理,了解被投企业的相关情况,以保障投资的安全性。

因此,GP如果做好基金的合规管理及投后对被投企业的包括合规在内的系列赋能,会更容易得到国资背景LP的青睐。

此外,股权投资是一项长线投资,从成立到挂牌上市的时间有的长达十几年。虽然很多投资机构在呼吁长线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但这还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需要国家重视创投行业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另一方面也需要创投机构提升投资专业能力,提升投后和合规管理水平,使基金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才能吸引到更加重视安全性的社保资金等长线资金。

二、投后管理助力“投资端”获取优质项目

如今全球利率普遍较低,疫情后尤其明显,全球的资金涌入股权投资的赛道,去追逐优质的项目,但优质项目总是稀缺有限的,当优质项目在有大量资金可供选择的情况下,投后管理将成为拿下优质项目投资份额的重要环节。

因为不同投资机构提供的钱本身并无本质差别,优质项目选择与哪家投资机构合作,除了看资金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看哪家投资机构在投资后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赋能与服务。目前很多优秀的投资机构在投资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投后管理模式。

据融中财经刊载的《2021,投后之王:那些PE/VC竟然让LP更值钱》一文介绍,高瓴资本、深创投、红杉中国、经纬创投、源码资本、丰年资本、毅达资本、黑蚁资本等机构的2021年PE/VC“花样投后”引人注目。

比如,介绍了深度价值创造(DVC)是高瓴资本探索出的一套投后服务模式,包括人才服务、数字化升级、管家服务、终身学习平台、创新生态资源、海外并购/战略赋能、精益制造/供应链等多个专业序列团。深入企业一线、通过科技重构价值链、帮助企业重建动态护城河,形成新的生产力、生产效率、组织方式,打造企业的长期发展价值。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投资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投后管理体系,这些投后的帮助、服务与赋能可以有助于吸引到优质项目,可以助力投资机构拿到优质项目的份额。有的投资机构在优质项目中能够多轮跟进,甚至拿到更大投资份额,本身就是优质项目对机构投后管理服务最直观的肯定和认可。

三、投后管理助力“退出端”实现投资预期

投后管理虽然是募、投、管、退的第三个环节,但与投前是整体互动的,是投资的延续,尤其是投资逻辑和商业思路的延续,一个项目能否实现投资价值,能否达到投资预期,投后风控管理和赋能服务至关重要。

投后管理一般包括投资协议执行、项目跟踪、项目治理和增值服务四部分内容,前面三项主要是为了控制风险,最后一项是帮助赋能。良好的投后管理可以帮助被投企业控制风险和赋能增值,有助于企业健康成长从而实现退出。

比如,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交流、走访等手段及时跟踪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信息,落实投资协议的执行,通过合规监督尤其是财务审计进行项目跟踪与治理,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减少损失;另一方面通过提供战略建议、行业趋势判断、业务和人才支持、产业资源对接、法律和财务培训、后续融资策略和对接等方面的帮助,全方位赋能被投企业,可以提高被投企业上市或者其他退出方式的确定性和成功率。

尤其是在目前有些赛道存在估值高和投资贵的现状下,投资中后期的项目未必能获得理想丰富的收益。

一是中后期项目投资成本大,一旦估值被市场追捧太高,退出时收益未必可观;二是注册制下虽然退出更加容易,但新股破发却常态化,IPO上市不代表一定赚钱。

很多创投机构更加重视关注早期项目,但项目越早期,意味着退出的时间越长,必然面临着越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为即使投入时是市场看好的项目,但在漫长的退出期,如果后劲不足或者运营不善,投资风险都有可能失控,而加强投后管理,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失败,但至少可以提高成功率,有助于退出时实现投资预期。

四、投后管理助力投资机构提升品牌效应

募资能力、投资能力、管理能力和退出能力综合决定了一家投资机构的品牌竞争力,管理能力虽然无法像其他三个环节那样具有募资数据、投资数据、退出回报数据等硬性指标进行评估和量化,但也是影响投资机构品牌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如前面所言,投后管理可以助力其他三个环节,三个环节中所体现的数据也有投后管理贡献的力量,投后管理不能因无法量化而被忽略。

在一系列政策影响下,部分行业红利逐渐褪去,创投赛道越来越趋同,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投行业的洗牌会愈演愈烈,如何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追求数据等硬性指标,也要展现投资机构存在差异化和特色的软实力,而投后管理就是投资机构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投机构关注早期项目,这就需要创投机构付出更大的耐心,以陪伴作为投资策略,这种投资策略不但需要创投机构增强自身投研能力和拓宽资源渠道,以求在项目早期阶段发现价值,而且还需要创投机构为这些项目主动提供投后管理,进行风险控制和赋能帮助,这些表现有利于投资机构在业内赢得好的口碑,有利于吸引到更多愿意等待的长线资金和优秀的成长性好的项目。

此外,国家这几年一直在加大对企业合规管理的力度。投资机构应当顺应趋势通过投后管理助力被投企业走合规之路,转变过往“企业不合规是正常”的传统思维,尤其是资本市场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企业的合规监控只能越来越严,帮助被投企业做好合规管理不但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还有利于树立合规品牌效应。

(娄秋琴: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合作硕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

(作者:娄秋琴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