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已经资不抵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红霞 实习生孟迪 武汉报道
深陷专网通信业务泥潭,ST凯乐市值持续蒸发,面临退市风险。
1月27日,ST凯乐(600260.SH)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第一次风险提示性公告,若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将在 2021 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8日,ST凯乐再以跌停价开盘,已经是连续四日跌停,当前总市值为19.9亿元,每日市值蒸发约一亿。
1月26日,ST凯乐公告信息显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亿元到-87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9亿元到-8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凯乐科技净资产从上一年的66.38亿元,直接变成负资产。公开数据指出,凯乐科技预计2021年度期末净资产为-4.62亿元到-20.62亿元。
究其原因,凯乐科技表示:“公司涉及的专网通信业务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计提减值55亿元左右;子公司上海凡卓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因专网通信业务停滞、移动智能终端业务大幅收缩,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无法预期未来经营情况,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亿元左右;同时,ST凯乐为子公司提供担保,计提预计负债12亿元左右。”
专网通信爆雷
专网通信是专用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缩写,是指在一些行业、部门或单位内部,为满足其进行组织管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等需要所建设的通信网络。网通信分为服务及设备,分别归属于通信服务业中的其他通信服务业和通信相关设备制造业的通信设备制造业。
在专网通信业务模式下,各上市公司采购原材料时需要向上游供应商以100%的比例预付大额货款。从财报数据也可看出,随着上述公司引入专网通信业务,预付款往往随之激增。另一方面,在向下游客户交付货物前,上市公司只能预收10%货款。这导致当下游客户逾期未支付应收账款,上市公司不得不承担高额坏账,最终“爆雷”。
据悉,凯乐科技于2016开始涉足专网通信业务,第一年就通过该项业务获得了超过51.5亿元的营收,占当年总营收比例过半。由于专网通信业务的预付款较高,2016年凯乐科技期末预付款项激增366.13%至62.1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由正转负。直到2019年,凯乐科技与供应商更改了专网通信产品付款合同条款,将最低预付款比例从100%下调为30%。
尽管凯乐科技下调了最低预付款比例,仍然未能免去风险,专网通信业务将其拉入了泥潭。1月8日,据公告信息,2021年上半年,凯乐科技专网通信业务出现客户逾期支付货款、供应商逾期供货、销售合同无法正常执行的情况,且公司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专网通信业务已停顿。
目前,除公司光纤生产正常进行外,光缆、通信硅管等产品因账户冻结,资金周转困难,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公司有息负债余额较大,且公司的募集资金专户处于冻结状态,故公司无法在期限内筹集资金并按时向监管专户内归还资金。
自从去年“专网通信”爆雷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75%,且专网通信业务对公司正常运营造成了严重影响。据凯乐科技2021年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亏损达62.56亿元,公司资产总额为50.87亿元,负债总额为45.81亿元,净资产仅为5.0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0.05%。
面临退市风险
2021年7月23日,凯乐科技首次披露专网通信业务巨大风险。此后,凯乐科技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核实相关业务情况。
经过进一步核实,信息披露显示,公司彼时银行账户冻结金额4.70亿元,占公司现有货币资金的比例60.20%。同时,公司尚未冻结资金3.11亿元,其中银承、信用证等使用受限资金为2.69亿元。上述冻结资金和使用受限资金合计7.39亿元,占公司现有货币资金的比例94.62%,目前已对上市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实际上,专网通信业务爆雷之后,凯乐科技股票多次出现异常波动。
2021年8月16日,根据相关规定,凯乐科技发布停牌一天的公告,并表示公司股票于8月17日复牌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自此,凯乐科技股票在风险警示板交易,A股股票简称由“凯乐科技”变更为“ST凯乐”。
凯乐科技曾公开表示:“董事会将努力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尽快解冻银行账户,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消除上述相关事项的影响。另一方面,将积极举措改善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保证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争取推动公司回归可持续发展轨道,维护公司及全体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021年11月底,ST凯乐股票交易价格再次受到关注,出现多次异常波动。今年以来,ST凯乐已经两次在公告中披露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靴子最终落地的时间点,凯乐科技指出其2021年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为2022年4月30日。
(作者:陈红霞,孟迪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