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丨一株年宵花的绽放之路

21大消费唐唯珂 2022-02-09 17:33

疫情使得市场需求减少,花卉囤积只能放坏,花农如履薄冰,花卉市场陷入寒冬。

21世纪经济报道唐唯珂 实习生田超群 昆明、广州报道

“云楣将叶并,风牖送花来。”历史上,古人总是以花卉寄情思。花,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总是承载着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

正值新年,为了讨个好彩头,怀着美好祝愿开始新的一年,粉色的、红色的、紫红的各类年宵花也进入热卖阶段。在岭南,春节逛花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一个分支,包含研发、生产、储藏、营销及售后等一系列活动。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数据,2019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57万公顷,截至2020年底,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较去年有所减少,种植面积的缩减和2020年疫情的影响、智能化种植普及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关。

据《2021年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报告》,2020年中国花卉零售市场规模为1876.6亿元,同比增加13.3%。我国主要的花卉消费场景主要为家庭消费、礼仪消费和节日消费,春节期间的年宵花就是最常见的节日消费。

鲜花是仪式感的象征,城市越大,仪式感的重视程度越高,一、二线城市接单较多且稳定,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的接单量位列前四。而小城市在花卉购买力上虽与大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对花卉的需求量还在增加,下沉市场不容小觑。

中国云南省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着丰富的花卉种类和资源。云南作为世界花卉三大产区之一,目前已经拥有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鲜花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成为全球鲜切花的产销中心。因此云南的花卉产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都是较为成熟的,形成了育种、种植、加工、流通、消费于一体的产业链。

但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鲜花的消费也受到影响,“2020年初遭遇疫情,昆明又下起了大雪。当时最困难的时候,春节后大约有一个月左右,花市的交易量很少,即使有了交易,也很难运输出去,鲜花又无法长期保存,损失特别大。” 恒云澳洲腊梅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小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交易量少,花卉储藏不易,运输难成为云南花农的难题。

疫情的反复使得市场需求减少,花卉囤积只能放坏,花农如履薄冰,花卉市场陷入寒冬。

花市热潮遇冷

90后种花人陈小平16岁就涉足鲜花产业,已经从事养花种花4、5年,在昆明宜良承包了澳洲蜜腊200亩,主要种植澳洲蜜腊和部分尤加丽。“澳洲蜜腊属于年宵花中的高端品种,主要颜色是粉色和白色,色彩清新、香气宜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养,瓶插期长达1个月。”陈小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

图:陈小平种植的澳洲蜜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摄

澳洲蜜腊近两年也因此成为年宵花市场的“新晋宠儿”,虽然花市中年宵花的种类愈加丰富,但受疫情影响,“新晋宠儿”的价格也并非一直向好。

谈及澳洲蜜腊的价格波动情况,陈小平试着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相较于疫情前,澳洲蜜腊的销售价格也产生较大波动,南方多地的线下年宵花市取消,致使年宵花价格有所下降。疫情前一般一扎为300-350g,4-8支一扎,过去没疫情的时候能卖到70-80元一扎,还供不应求,现在的零售价格只能达到30-40元一扎。”

虽然云南昆明厚实的产业基础和优渥的地质条件吸引了众多花卉名企入驻各大花卉产业园区,昆明花卉园区的集聚效应形成,形成“全国看云南,云南看斗南”的花卉产业发展格局,但是疫情导致的价格波动,销售渠道受阻、储藏困难等问题都频频出现在这些花卉企业面前。 

新品种的推出往往会引起市场的兴趣,推动销量,品种的更新或许能为疫情下的年宵花市场带来转机。澳洲蜜腊就是近两年年宵花市场的新贵,原产于澳大利亚,后引入云南种植,成为年宵花市场上的代表性花种。

但是新品种的培育所耗费的时间成本是较大的,在引入过程中还要考虑成活问题。“澳洲蜜腊种植本身会以每年30%-40%的产量增加,一旦种植,都会等待5-6年的时间长到老了才会考虑换品种。”陈小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也从侧面说明新品种的培育成本较大,品种更换并非易事,想通过更换种植品种达到缩减成本的目的并不现实。

此外,人力成本也是目前花卉市场种花人需要考量的因素。

新年前后,陈小平的种植基地上,采摘工人都在忙碌的进行采摘工作,平常10个人左右工作的车间已经增至50人,年宵花的人工成本增加,人力成本的加大投入一方面体现了今年年宵花市场需求尚存,另一方面价格的缩减幅度也变得有限。

此外,线下销售渠道依然是鲜花销售的主要渠道,但受疫情影响,一些线下花市取消,如广东多地的迎春花街取消,消费者逛不了花市,鲜花全部在店面堆积,昆明市的花农和斗南花市的经销商们都面临着疫情下的“寒冬”。

云上花市

线下销售受阻,线上销售渠道成为花农的另一种选择。

疫情常态化导致线上发展迅猛,花市也开始由线下转向线上。天猫年货节期间,天猫超市与云南、广东、四川、山东、浙江等五个花卉大省的400个基地合作,直接由原产基地直发送货上门,这种产地供直发模式在减少成本和损耗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年宵花销售正值旺季,当地很多花农都在寻求改善疫情销售情况不佳的办法,目前线上电商模式成为众多花农积极采取的方式。以我的基地为例,目前线下销售有所下滑,但线上销售却提升了不少,目前订货量已有往年的三分之一。”陈小平表示电商模式卖花已经成为当地花农会采取的方式之一。

但是种植户独立出来做电商的并不算多,陈小平说道,“我们种植户很少自己做电商,一方面,自己也不太懂,另一方面,种花也顾不过来。” 作为一个花卉种植大户,陈小平自己原本也是做经销商的,而后涉足鲜花产业,陈小平的鲜花,原来基本上都是走传统的经销渠道,通过拍市或者批发对外销售。

花市转为云端销售,从试行推广上来说是可行的。据调研显示,在天猫超市“云”购年宵花的用户中,近五成是26-35岁的年轻家庭消费者,四川银柳、云南产澳洲腊梅广受欢迎。面对行业的发展现状,抓住市场的空缺,利用技术实现线上售卖鲜花或许不失为一个机会。

随着春节的临近,昆明宜良的澳洲腊梅种植户陈小平,最近每天忙着采收鲜花。他正忙着将刚刚从基地采切的澳洲腊梅花枝,送往昆明斗南的鲜花发货仓。陈小平目前200亩的澳洲腊梅是天猫超市在云南的年宵花专供基地之一。

但是线上销售渠道仍不是鲜花产业的主要销售渠道。据陈小平介绍,在目前的渠道销售方面,十分之一是线上,其他都是线下。

B端转C端 

集中鲜花仓发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间商在中间赚差价,降低了年宵花成本,是疫情期间减少成本的举措之一,此外,对于花卉成本的集中管理还可以打通花卉销售的全链路。

目前花卉市场的供应链端企业面对疫情的冲击,批发端和线下花店生意的低迷,这也使得之前主要面对B端的花卉企业开始探索转型转向C端。

“花醉美2020年之前没有接触C端,之前都在批发端和花店生意。2020年花店生意不太好,批发花店下降,开始发力做C端,目前销量已经盖过了B端。目前一天围绕C端的发货量可以去到3w扎。在云南昆明斗南最突出的就是围绕鲜花的产业起来了,形成了自身的产业集群,冷链车,对应农资,周转箱等等配套十分齐全。” 云南花醉美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链端负责人周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这种集中管理花卉,打通花卉市场全链路非常看好。

图:昆明斗南花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摄

图: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唐唯珂 摄

图: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仓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摄

位于昆明斗南花卉市场的鲜花发货仓内,一扎扎新鲜的花材经过质检合格后,被送进1400多平方米的恒温包装车间,重新进行分拣,并进行二次包装。这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4-16℃,以降低鲜花的呼吸作用,延缓鲜花的开放,大大降低了花材在前端发货的损耗。

这个建成于2019年的斗南花市第一个供应链恒温包装车间,从车间区域划分、花检作业流程、鲜花打包操作流程、车间消毒工作,都制定了精细的管理标准。

 为了减少鲜花在运输途中损伤,每一种花都有针对性的包装形式和固定位置。鲜花包装使用定制的包装纸和包装箱,包装箱较厚的材质耐挤压、耐运输;包装纸使用的是硬纸材质,表面涂了防水层,既可以防止鲜花上的潮气浸湿包装纸,又能够防止纸质材质吸收鲜花的水分引起脱水;为了减少冬季低温或夏季高温导致的鲜花受损,包装车间还通过系统计算流程,自动根据下单的地区范围,加棉或加冰保温。 

“要把年宵花从产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既要小心呵护,又要与时间赛跑。打包装完成之后,鲜花还要进入预冷车间进行快速打冷,将温度降低至2-4度之间。这些被细心呵护的花,会赶上昆明第二天最早一班飞机出发,飞往消费者家中。” 花醉美供应链负责人周琦表示这类产地直供模式最需要注意的点就是保鲜保质和快速。

云销售的渠道模式使之前由花店主导的鲜花市场发生转变,批发商直接售卖对花卉产业的模式也产生影响。

未来构建全新的鲜花销售模式才是花卉市场转型的关键,如花点时间推出的“预购+周期购”的日常订阅模式符合当下年轻人的需求,为用户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也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城市白领有购买鲜花的需求,但是鲜花批发市场偏远,街边花店规模小种类不多的问题。

预测用户需求,采取数据驱动的方式,分析用户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传统鲜花店的损耗,保证物流速度,通过预购避免库存滥余等问题,这也是未来花卉行业在产业链上需要做出的转型,打通上中下游,实现全链路发展。

(作者:唐唯珂 编辑:张伟贤)

唐唯珂

产经版记者

重点关注大健康、零售和文旅领域。从基因科技、生物制药、互联网药店到商超数字化,酒店业变革都欢迎来聊,邮箱:tangweike11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