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力加大冬奥会、冬残奥会医疗保障 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相约2022北京冬奥会朱萍 2022-02-10 22:12

北京市从17家定点医院和2家院前急救机构选拔了1300名医疗骨干作为场馆的医疗保障人员,并配备了457名院级后备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北京报道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项城市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全面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下,北京市也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提供高水平开展城市服务保障工作,也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运动员们提供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工作。

据了解,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共设置了88个医疗站,提供现场医疗救治以及伤病员分流转运工作,北京市从17家定点医院和2家院前急救机构选拔了1300名医疗骨干作为场馆的医疗保障人员,并配备了457名院级后备力量。为发挥专业学科优势,提供医疗救治能力,定点医院也制定了“一院一策”医疗保障方案。

“我们积极统筹全市各类医疗资源,全力以赴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工作的同时,也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在防控疫情方面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有效救治。在及时发现方面,建立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测预警体系。”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建辉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城市服务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

“一场一策”、精准救治

据了解,为了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工作,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积极统筹全市各类医疗资源,包括全力保障冬奥赛场安全、精准制订医疗救治方案、全力打造冬奥村综合诊所等。

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共设置了88个医疗站,提供现场医疗救治以及伤病员分流转运工作。

针对每个场馆比赛运动损伤的特点,各医疗机构还专门配置了包括骨科、口腔科等专业学科的医务人员,在冰球场馆增配了CT、牙椅等设备,真正实现了“一场一策”的医疗保障。

与此同时,也精准制定医疗救治方案。

2022年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组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渝平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冰雪运动是高风险运动,运动员发生损伤概率较高。

而及时、科学、有效的医疗救治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有力保障。

 “为提升冬季极端天气医疗救治及医疗转运能力,我们建立了赛时急救转运统一调度指挥、血液保障供应等机制,确保医疗救治万无一失。”王建辉表示。

杨渝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与夏奥会相比,冬奥会在运动员的救治方面有很多差异甚至更为特殊。在夏奥会中,大多数的运动均在场馆内进行,医生可以在赛场旁待命,一有突发事件立刻就可以到达受伤运动员的身边;但在冬奥会中,很多赛事在极长的雪道上进行,如果运动员受伤,医生很难在数秒钟之内到达受伤运动员的身边,甚至会面临下雪、大风、低温等环境因素干扰。

 “所以冬奥会要求4分钟之内到达运动员身边,3分钟之内算是很快的速度,而有的在野外滑雪时,救护人员无法到旁边就必须采用直升机救援的方式去救治运动员。”杨渝平介绍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就设有一个停机坪来满足冬奥会的救治需要。

北京市延庆区区委副书记黄克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在运动员的救治方面,延庆赛区采取了场馆内和场馆外紧密协作、紧密联动的救治方式。黄克瀛分享了一个救治案例,1月31日,有一名外籍的技术官员突发疾病,在市级专家的指导下,迅速被送往延庆的定点医院,在定点医院经过全力救治之后,很快脱离了生命危险,后来这个病人进一步转运到北医三院进行救治,2月6日这位患者已经出院了,出院前他给所有的医护人员写下一封感谢信。 

城市疫情防控

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也离不开我国防疫工作的强力保障。

冬奥会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张岩介绍称,为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城市运行顺畅,北京市所有参与应急值守的保障人员全员接种了新冠疫苗加强针,并已于1月15日完成驻点集结,每48小时接受一次核酸检测。同时,北京市还关注封闭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后勤服务,让保障人员无后顾之忧,让保障队伍充满战斗力。

据了解,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冬奥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协同北京市冬奥组委,将涉冬奥伤病员分为新冠肺炎确诊与疑似患者、闭环内发热症状患者、闭环内其他伤病员、闭环外发热症状患者、闭环外其他伤病员等五类,实施精准分类收治,避免不同风险伤病员流线交叉。赛时定点医院将有2100余名医疗骨干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此外,北京市还配备了60名市级专家、10名院士给予高水平技术支持。

“我们建立完善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测预警体系。全市680余家传染病诊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80余家发热门诊、150余家肠道门诊开展发热、腹泻等病例监测,60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11种症状监测报告,1000余家药店进行医药服务相关信息报告;构建了覆盖七大交通枢纽、各中小学校以及2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的传染病动态监测系统,建立了口岸、机场、车站、市场等场所重点人群、环境、物品的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及快递等行业人员常态化监测机制,最大限度提高疫情及时发现能力。” 王建辉介绍说。

在快速处置方面,建立了“百名流行病学调查专家”队伍和全市3600人的流调队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比对、核酸检测、血清抗体动态检测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等方法,及时理清传播链条,快速查清疫情源头,确保在2个最长潜伏期内切断疫情传播。

在精准防控方面,坚持科学精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生活及社会秩序的影响;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日单样本核酸检测能力达156.3万份,核酸采样点达400个;持续加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接种5863.69万剂、2265.56万人。

在医疗救治方面,全市负压病房增加至1420间、负压救护车增加到197辆,所有病例在市级定点医院收治,单人单间隔离诊疗,多学科专家组集体会诊会商,坚持中西医并重,实行“一人一策”诊治方案,全力以赴提升救治效果。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各赛区也对涉奥场所做好了全面消杀准备,加强排查检测,落实人-物同防等。

如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孟锐介绍称,截至2月9日,朝阳区已经完成了超过77万人次的总高风险人员的排查、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管理;已完成核酸检测5万件次,消毒面积近700万平米。同时,对2400余个点位进行病媒生物监测均合格;并强化卫生监督检查,已累计检查了770户余次,进行现场快检超过了1000件,也均合格。

(作者:朱萍 编辑:林虹)

朱萍

高级记者

关注医药大健康领域(上市公司、创新企业), 机械制造、环保等领域。擅长深度调查,开得了挖机。欢迎联系爆料:zhupi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