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 资讯通研究员邢瑞涵 综合报道 日前,《“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印发,重点围绕充分发展数字经济部署了八大任务。同时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将稳步提升。
国信证券认为,数字产业化将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当前急需攻破部分核心领域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技术能力。产业数字化覆盖范围较广,当前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已达31%,未来需重点解决不同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面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全面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利好中小企业发展
开源证券认为,全面信息化将给企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利好中小企业发展。
疫情的常态化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线下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规划中特别指出要打破技术和协议壁垒,实现高质量数据要素的互通有无,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打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应用,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支持龙头企业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同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物流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智能支付的普及,能源信息化、政务信息化都将提升社会效率,为产业链结构强链补链,帮助资源协调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获得了和大企业一样的发展机会,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汽车智能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载体,智能汽车作为未来新的信息入口举足轻重。开源证券认为,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智能家居,这些信息入口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演进,汽车将成为移动生活空间,新的智能终端,新的人机交互入口。
大力发展汽车智能化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把握新时代数字经济话语权的重要抓手。以汽车电子观察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近年来整体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汽车电子领域长期以来被国际大型汽车电子企业如博世、大陆、日本电装、德尔福、伟世通、法雷奥等占据,前六大汽车一级电子供应商占据全球汽车电子市场52.1%的市场份额。未来汽车产业将在供应链格局上发生剧烈变革,我国有望借此机会实现国产替代和弯道超车。
投资逻辑
申万宏源证券建议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关注:
硬件基建相关:
紫光股份(000938.SZ):公司是主营信息电子产业的中国高科技A股上市公司。核心业务基本覆盖IT服务的重要领域:硬件方面提供智能网络设备、存储系统、全系列服务器等为主的面向未来计算架构的先进装备。
5G主设备:
星网锐捷(002396.SZ):公司是国内领先的ICT应用方案提供商,是国家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多次承接和入选国家火炬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形成大批具有国内和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
IDC:
宝信软件(600845.SH):公司系宝钢股份控股的上市软件企业。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撑中国制造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中国领先的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
奥飞数据(300738.SZ):公司是专业的数据中心业务运营商和通信综合运营企业。服务范围包括数据中心服务(IDC)、容灾备份、异地双活等互联网增值服务和产品。
光环新网(300383.SZ):公司是业界领先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为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IDC及其增值服务、IDC运营管理服务)、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ISP)以及云计算等互联网综合服务,是北京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服务商之一。
光器件
新易盛(300502.SZ):公司是领先的光收发器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一直专注于光模块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光模块在光纤终端完成光电信号转换,是光纤传输的最核心部件。
光库科技(300620.SZ):公司是专业从事光纤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光纤激光器件和光通讯器件。
天孚通信(300394.SZ):公司是光通信精密元器件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形成了多个产品系列齐头并进,互促发展的综合布局,为下游客户提供一站式、组合式产品解决方案,为全球光网络提供优质连接。
中际旭创(300308.SZ):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光模块供应商,主要致力于高端光通信收发模块的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产品服务于云计算数据中心、数据通信、5G无线网络、电信传输和固网接入等领域的国内外客户。
(报告来源:申万宏源证券、开源证券;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刊载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
(作者:邢瑞涵 编辑:元劳谦)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