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北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清清 北京报道
数字化,是本次北京冬奥会的一大特点。而在北京冬奥会的背后,作为“双奥之城”的北京,也正在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2月11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介绍称,去年8月,北京市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并发布实施方案,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全年全市实现增加值1.6万亿元,占地区GDP比重达到40.4%,现价增速13.1%;核心产业增加值8900多亿元,增长16.4%,占地区GDP比重达到22.1%。
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2.2万亿元,继2018年首次突破万亿规模后,仅用3年时间又翻了一番,占全国比重达到25.7%,产业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
具体而言,北京的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包括数字新技术前沿布局、持续突破;数字新基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数字新产业动能释放、集群发展;数字新规则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数字新场景汇聚企业、服务民生;数字新开放强化合作、融入全球。
北京发展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则体现在北京冬奥会的方方面面。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运动健儿的训练方案更科学,各项赛事的实况转播更高清,冬奥商品的支付更便捷。也正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8K、裸眼3D等一系列数字技术的支撑,才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冬奥会开幕式。
“数字技术的进步为创意的实现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最近一周的精彩赛事,以及场馆的运行保障,相信也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方位展示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王磊表示。
例如,冬奥智慧餐厅的机器人主厨,可以实现24小时的点餐、制餐、出餐全流程自动化服务;冬奥村房间为运动员安放了多功能智能床;国家速滑馆中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能实时跟踪运动员的位置,灵活捕捉比赛画面。
王磊指出,北京冬奥会中的“5G+8K”示范应用是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推进的,它也是在奥运史上首次采用8K视频技术直播开幕式和重要的体育赛事转播。
同时,以此为契机,北京市建立了全球首个城市级8K播放体系,开通了国内首个省级8K频道,在全市公共场所建设了20块8K大屏,部署了200台8K大尺寸电视机,为疫情不能到场的广大市民朋友们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官盛宴。目前,市民们可到海淀区、朝阳区、经开区等户外高清8K大屏,观赏精彩的冰雪比赛,切身感受科技奥运之美。
“可以说,北京冬奥会不但是一项体育赛事,也是一项数字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大会。数字媒体、智能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等一系列的科技成果,都会成为重要的、宝贵的奥运遗产,在赛后进一步推广应用,继续惠及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王磊表示。
王磊指出,下一步,北京市将加速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北京标杆”。将坚持数据驱动,打通数据生成-汇聚-交易-消费-应用全链条,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实现数据从资源化到资产化的转变;坚持标杆引领,通过大数据交易所、高级别自动驾驶、数字化医疗等标杆工程的实施,建设标杆平台,突破标杆技术,聚集标杆企业,加快培育新一代数字化出行、数字健康服务、数字金融、数字能源等新型标杆产业。
同时,北京市将坚持城市孵化。目前,北京16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已发布或即将发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行动计划,未来通过市区联动,将持续推出重大应用场景,把北京这座超大城市打造成数字经济新技术应用的超级孵化器。
此外,北京市将坚持开放合作,持续办好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积极对接国际数字经济规则,推动技术、产业和治理全球合作,争取国家先行先试政策突破,不断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作者:杨清清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