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汽车金融新赛道

汽车金融 2022-02-14 19:01

2021(第十二届)中国汽车金融年会,邀请重磅嘉宾针对“新形势下的汽车金融新赛道”,探讨严监管下汽车金融面临的新挑战和破局思路。

对话主持:

王丹妮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汽车金融》主编、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副院长

对话嘉宾:

武  峰  北京朗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汽车法律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徐育林  广汽汇理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姜  东  易鑫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

李  霞  吉致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王丹妮:近两年,汽车金融市场的新形势就是严监管,我们先请武峰律师谈谈,严监管对汽车金融行业哪些领域影响比较大?金融机构又该怎么应对?

武峰:影响最大的,第一是车贷业务,第二是助贷业务。

车贷业务,如个人汽车贷款、经销商/机构汽车贷款,这些业务体量最大,涉及面最广。如何做到合规?

首先,车贷业务的申请、发放条件、风险管理都要严格遵守新规的要求,各项运营要合规;

其次,汽车经营产品的设计要合规。

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1月1日修订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新修订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LPR的四倍(目前LPR是3.56%,四倍为15.4%)。有部分汽车金融机构同仁认为,该司法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只适用于没有金融牌照的机构,但审判实务中,很多地方的法院会认为:不管有牌照还是没牌照的金融机构,两者在市场功能、社会主体地位方面都是一样的,不应当作区别性对待。第三,在贷后催收方面,一定要杜绝采用违法违规的骚扰、威胁、暴力恐吓等方式。

《个人信息保护法》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若情节严重,最高可处5000万元以上的罚款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以侵犯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在助贷业务方面,根据2021年6月21日修订实施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把助贷机构的主体定位界定为:获客合作方、技术合作方、风险缓释合作方,且禁止城商行跨地区办理互联网助贷业务。

王丹妮:下面我们请企业嘉宾来谈谈严监管对汽车金融行业的影响?以及你们自身企业做了哪些应对?

徐育林:从汽车金融公司角度来讲,严监管的影响挺大,除了武律师刚才谈到的利率、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监管的加强,今年,还有另外两方面监管加强,一方面是消保——要求成立专门委员会,消保要求写进董事会章程,监管整个操作流程,包括利率、催收方面的规范化操作等,并将全年投诉处理结果公开发布。另一方面,是公司治理。今年9月,银保监会颁布《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其中对股东行为有了更高要求。例如,股东不得下达利润指标、高管不得兼职、高管工资不能从股东处领取、延期支付全覆盖等等。

虽然严监管对企业的很多要求都有所提高,但保证了持牌经营机构合规、合法的经营。严监管是好事,有助于汽车金融公司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用户保障和用户体验。

李霞:严监管背后蕴含的核心是什么?是我们这个行业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用户、消费者我们要承担的责任更大。我的理解是,严监管对于汽车金融公司的治理、整个机制的调整迭代、进化,对我们在自身的全面风险管理方面,以及在相应的合规、风险管理的人才素养方面,都会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每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全面风险意识的加强,对于我们整个行业未来更加健康有序合理的发展,是有非常积极正向的作用。

姜东:首先要肯定的是,严监管会有效地规范市场秩序,减少行业乱象,对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都会带来积极影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不太合规的公司、资金进入到了汽车金融行业,极大地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后来甚至出现了很多“背包客”,也就是两三个人临时攒起来,没有任何风控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的公司,很多时候他们在产品上、规则上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极大地拉低了整个行业的门槛。对我们来说,每天都是激烈竞争的红海,如何与这些不合规的公司有效地竞争,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王丹妮:确实,融资租赁公司在2015-2017年之间可以说是野蛮生长,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严监管之下,会是利好的态势吗?

姜东:监管趋严之后,行业乱象明显少了,恶性竞争也少了,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去提升自身的业务与管理能力。总体来说,严监管利大于弊,我们也呼吁在汽车金融领域,要更加严格地执行到位。

王丹妮:武律师,严监管下融资租赁公司该注意什么?

武峰:根据2020年5月26日颁布实施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融资租赁公司不得发放或受托发放贷款,这个是政策红线。结合此条法律规定,要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要避免名为融资租赁,实为汽车抵押贷款。需告知客户,我们是融资租赁,不是车辆抵押贷款,日常业务运营过程当中,应签订融资租赁合同,而不是签借款合同、车辆抵押贷款合同;第二,要建立健全完善内控制度。有些融资机构的内控机构、内控岗位、内控人员都不是独立的,这是不符合监管要求的;第三是保障知情权,包括我们的服务内容、收费、提供的产品服务,要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王丹妮:那么严监管,会使汽车金融赛道发生怎样的变化? 

林雷:严监管政策涉及到信贷利率,涉及到流程,涉及到规则,涉及到市场主体的变化。严监管下,最大的变化是推动了整个汽车金融市场主体的变化,在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之后,这种变化会在未来更加剧烈。在存量竞争之下,有两个因素在推动着市场主体的变化:一个是市场性质的变化,另一个是政府的推动。在这些过程中,市场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不合规企业退出市场,剩下的合规市场主体将拥有更大的市场。在随后的时代中,领头企业、合规企业、做得更好的企业,将有更大的市场,更加的从容,有更多的企业在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会确定。监管时代会延续更长时间,金融的门槛会越来越高,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换一种说法是,严监管将推动供给侧调整,甚至改革。

王丹妮:新形势除了有严监管,还有新的消费趋势。新能源汽车带动新零售模式的进步,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汽车金融业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徐育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是对传统汽车技术的颠覆,更多是商业模式的颠覆,个别品牌如特斯拉,特别善于打动追求潮流的年轻人,甚至能在精神层面带来巨大影响。

新能源汽车公司更多采用线上直销模式,作为汽车金融公司,必须紧跟他们的步伐,将我们的服务搬到线上,让用户在线上完成贷款申请全流程,增加用户体验感。目前,广汽汇理已经通过手机端APP快速审批、电子合同、人脸识别等科技金融手段,不仅完美配合主机厂线上直销模式,而且效率高,一个贷款申请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用户体验感很好。

另外,新能源车辆全部加装T-Box,汽车金融公司可通过GPS信息获得融资车辆位置等的信息,为风险掌控提供便利,节约风险成本。

李霞:新能源汽车时代,对于主机厂、汽车金融公司来说,最大的变化是要直接面对客户。目前,基本上99.99%的汽车金融客户还是通过2B2C的渠道模式去触达,去服务客户。 今年4月吉利推出纯电动车ZEEKR,为了配合ZEEKR的上线,吉致用了约60天,打造出专为ZEEKR全新直销模式的平台。它对于吉致来说是在直销金融模式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真正从线上、线下、贷前、贷中和贷后全部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高效融合。

我认为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汽车金融业务的变化,第一,是真正从营销方式上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加速数字化转型。

第二,以前更多是通过4S店等专业渠道触达客户,在新零售时代,要做到真正的高效服务,必须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不单单是一个IT系统的打造和建设,而是整个组织和文化的变革。

第三,从主机厂产业链的大汽车生态来说,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和集团体系内的融资租赁公司缔结联盟,打破边界,把各自的专业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并输出,为主机厂的出行生态做好服务。

姜东: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革命,整个汽车市场的格局都面临着重构。从未来的汽车金融发展来看,渠道变化会非常大。销售渠道的变化会给汽车金融业务的服务模式带来新的改变。我们现在和小鹏、蔚来、理想都在谈汽车金融业务方面的合作,在对接过程中发现,“如何让消费者体验更好”是一个核心问题。不仅要给到消费者最优惠的价格、最好的服务,还要形成在线上买车、办理分期的闭环,来给到消费者最好的体验。这对汽车金融公司和平台的IT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后台系统如何和主机厂销售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调整传统风控的逻辑等等。对于汽车金融机构来说,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出一些真正的能力转变和提升,是很重要的。

林雷:总体来说,最新的时代是Z世代的消费者,他们对于服务、产品的要求,和当今时代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出现,是根本的改变,所有的主机厂、企业,都会顺应潮流做出很深刻的变革。第一是网络问题,这是核心;第二点是直销。就看各自拥有的资源是否能把这两个问题处理好。

当今市场上,所有的尝试都值得一做。如全品牌服务,这是个重大变革,它不只是产品的调整,更是企业自身的调整。全品牌服务往往是组织资源的变革,组织管理能力的变革,组织调整。

王丹妮:汽车金融下一个增长点会是什么?

李霞:数字化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营销;精益化运营能够驱动保客营销的增长;客户从拥车到用车的理念,不断变化颠覆情况下,未来涌现出来的直销、订阅模式。

徐育林:下一个增长点肯定是新能源汽车,另外一个是二手车。目前在二手车市场,主机厂、汽车金融公司市场份额都偏低,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我们边干边等待着二手车爆发期的到来。

姜东:我非常看好中国的二手车行业。我的判断是2025-2026年,二手车和新车交易台数的比例是1:1,未来的10年、15年,有可能是在1.3:1到1.5:1之间。假设新车每年销量稳定在2000万台左右,那么二手车每年交易量最高可能会达到3000万辆,以成交单价7-8万左右来计算,整个市场容量差不多在20000-25000亿,所以我非常看好未来中国的二手车市场。

林雷:我比较看好新能源和数字化这两个方向。

 

(整理/张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