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制度型开放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探路高水平开放新范式

大湾区观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振,王帆 2022-02-18 14: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帆 广州报道

当人们翻开世界地图时,总会发现一条规律:沿海的湾区,集聚了发展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如此,粤港澳大湾区亦是如此。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对外发布以来,从中央到广东,一系列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其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在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资源跨境流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高水平开放的新范式。

尤其是,2021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再次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更高水平开放的全新使命。

在受访专家看来,当前在全面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腹地,也是联通国内和国际循环的关键枢纽。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的方向一定是引领制度型开放,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高水平开放的新引擎。

为引领新一轮制度型开放探路

开放是粤港澳大湾区与生俱来的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的珠三角九市在内,有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特点,天然具有开放基因。尤其在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的先锋,作用与使命巨大,使得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产品“引进来”独具优势。

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指出,作为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的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可利用其“先行先试”的优势,通过制度创新克服粤港澳三地的体制机制差异,进一步推动三地经济的融合发展。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深水区”,中央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更高水平开放的使命。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要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受访专家表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承担着与众不同的使命,尤其是在进一步探索制度型开放方面,未来将为国家全面深化对外开放进行压力测试;前海被赋予了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使命,承担起了为全国进一步开放探路的角色。

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认为,以往单靠政策性开放带来的减税降费等优惠力度,已经不适应更高水平开放了。未来要开放,一定是把国际最先进的诸如贸易规则、公平竞争等制度环境放在某个区域试验,然后再向全国推开。粤港澳大湾区承担着为引领新一轮制度型开放探路的角色。

因此,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的发布,在为澳门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和为香港创造更多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全新指引,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高水平开放的新范式。

实际上,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发布以来,珠海、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推动开放的动作频频。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组建合作区管委会、执委会和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合作区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建设蓝图加快落地。自横琴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以来,到2021年底,合作区新设立澳资企业183家,实有澳资企业4744家,同比增长32.55%。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加快扩区规划建设,坚持1/3新出让产业用地面向港资港企。2021年10月,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建设正式启动,聚焦深港合作,面向国际性大型金融机构、港外资金融机构、数字金融机构打造功能集聚区。

2021年10月,在粤港澳大湾区层面,“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开通,这是构建粤港澳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的重要一步。

不唯金融领域,广东今年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从加快发展新兴服务贸易、促进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等方面明确21条具体措施,提出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完善服务贸易政策体系,逐步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推动大湾区高水平开放。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新挑战,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还是长三角地区,都选择以“更加开放”回应,向全球摆明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态度,向全世界释放共享中国大市场的积极信号。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奇帆认为,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出发,原本作为外循环牵引国内重要节点的大湾区应当成为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相互促进”的关键仍在于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学院院长郑永年撰文指出,在当前急剧变迁的国际环境中,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以大湾区规则一体化凝聚形成强大磁场,吸引全世界的资本、技术、人才完全融入大湾区产业链与价值链。

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在衔接国际规则方面全面提速,在货物通关、商事登记、资金流动、执业资格、食品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超过1万家港资企业使用简化版公证文书办理了相关企业登记业务;推进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在美容师、美发师项目中首次实现粤港澳“一试多证”,400多人通过一次考试获取粤港澳三地及国际4个证书。

今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正式印发实施,内容主要有6大领域,包括24条具体措施,其中包括推动深港澳地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深港澳三地通信运营商创新通信产品、下放港澳服务提供者来深办医审批权限等新举措。

深圳市长覃伟中在相关发布会上指出,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这要求深圳更好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广州也制定出台了《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启动营商环境5.0改革,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其中一个方面便是围绕资源跨境流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加强与港澳、新加坡合作,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振,王帆 编辑:杜弘禹)

王帆

政经版记者

关注教育、人口、城市竞争力,深耕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政经新闻。欢迎交流,个人微信:wangfan25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