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稳“三农”路径:保粮食安全并着力调整结构,产业促进做好“三个着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莎 北京报道
2022-02-23 22:15

立足自身,下大力气调整结构问题,下大决心扩大大豆和油料的生产,能够多种一亩是一亩,多收一斤是一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发布会上指出。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做出全面部署,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脱贫攻坚战胜利后,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实现了“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做好“三农”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当下的具体体现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唐仁健在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时谈到,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高强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两大特点是“稳”和“实”,并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概括为一个“稳”字打头,两条保障底线,三项重点工作和四大突出变化。“稳”表现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两条保障底线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工作即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四大突出变化即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和抓点带全面。

多措并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之一,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8部分内容中居首要位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粮食”一词出现了23次,集中于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两个部分,是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粮食”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年。

高强指出, 保障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我国有十四亿人口,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基本充足,但结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需求将继续呈现刚性增长的态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国际形势复杂等背景下,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保安全和防风险仍有压力,而粮食安全在国民经济安全和国家战略安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统筹做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调控等任务和目标。

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从粮食进口格局来看,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454万吨,相当于我国粮食产量的24%,其中大豆进口9652万吨,约占粮食进口总量的58.7%。

钟钰指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既要放眼全球,有效利用国际市场,也要防止外部风险传导输入,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策略,才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1年我国粮食总量对外依存度约为1/4,个别品种对外依存度高,如大豆对外依存度达90%左右,是拉低我国粮食自给率的主要品类。提升大豆产能,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自给率,从总体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针对大豆和油料对外依赖度高的问题,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大豆和油料生产专列1条内容,明确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唐仁健指出,我国既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加大豆油料的供应,但更重要的是立足自身,下大力气调整结构问题,下大决心扩大大豆和油料的生产,能够多种一亩是一亩,多收一斤是一斤。

唐仁健表示,将重点从积极恢复东北地区的大豆面积,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积极发展油料生产这三个方面着力;多油并举、多措并施,经过5-10年的努力,争取大豆和油料的自给率能够实现较大提高。

钟钰谈到,提高大豆自给率并非一蹴而就,短期内完全自给并不现实,“不能太着急”。就目前情况而言,扩种大豆每年或能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大豆自给率。

钟钰提醒,在我国粮食生产过程中,粮食生产向主产区过度集中(2021年13个粮食主产区产量占总产量比较2003年提高7.5%),农民种粮收益相对非农收益仍有差距,部分地区粮食储备规模落实不严格等问题还有待改善。

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通过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等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在加强地方粮食储备管理方面,钟钰建议要参考当地消费结构,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储备,加快落实社会责任储备,形成中央地方社会责任多维构成的储备网络,加强粮食的储备、物流和跨区调运能力衔接建设。

整体来看,钟钰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保障粮食安全各项任务均抓住了粮食问题中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的“牛鼻子”,规定细致。后续一方面要强化落实,严格考核,另一方面在如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等特定任务上要加强财税等支持政策,加快粮食生产产业链延伸。

三项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两条底线除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之外,还有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产业发展是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的重要着力点。高强指出,产业兴旺可以提供乡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唐仁健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三项重点分别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其中乡村发展聚焦产业,明确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高强表示,产业发展的前提是盘活乡土资源,促进要素流动,核心是协调好人、地、钱问题。要加强党组织领导,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培养经济带头人,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解决“人”的问题。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多元化供地方式,完善乡村产业用地保障机制,真正要让用地指标落实落地,解决“地”的问题。要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乡村产业,解决“钱”的问题。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在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明确要求,重点做好“三个着力”。

即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三大乡村产业;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同时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平台带动作用,打造城乡联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总结各地做法的基础上,对乡村建设的实施机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要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作者:李莎 编辑:林虹)

李莎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