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N型的启动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近日,中国光伏行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1年版)》显示,2021年,国内新建量产产线仍以PERC电池产线为主。而N型电池(主要包括Topcon电池和HJT电池)目前市场占比约为3%,较2020年基本持平。
不过,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的预测中,2022年,N型电池有望快速放量,占比从3%提升至13.4%。且据分析机构统计,TOPCon2022年底的产能有望超过35GW。
“2022年是N型的启动年。”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统计,目前已有十多家企业布局N型产能。到今年年底,N型总产能有望超过40GW,占比20%。
作为N型技术的积极推动者,组件龙头企业晶科能源自完成科创板IPO融资后,加大对TOPCon技术的投入。
根据该公司的IPO融资计划,其所募集的100亿元资金,将部分用于投入年产7.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这其中,该公司所建高效电池新产线均主打N型TOPCon技术。
目前,晶科能源N型电池产能基地主要为浙江海宁和安徽合肥两大基地,N型组件产能主要集中在合肥基地。据钱晶介绍,目前合肥基地8GW N型电池产能已投产,海宁基地Tiger Neo首片N型电池片成功下线。平均转化效率达到24%以上,主要用于自供。
“对于晶科而言,未来的策略是加大一体化,也就是说硅片、电池、组件的产能会更趋同。”钱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晶科能源目前的N型电池的平均转化效率在超过24%的基础上,未来将提升至25%以上。“这是一个规模化的效率,在叠加目前行业领先的良率,将直接促使电池生产的成本优势。”
事实上,业内消息称晶科能源还在继续研究N型叠层技术。对此,钱晶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这个过程需要一步一步走。”
2021年11月份,晶科能源在国内正式推出了基于N型TOPCon技术的Tiger Neo组件系列产品。公开资料显示,在性能、功率、能量密度和可靠性方面全面增强,该组件产品其量产输出功率最高可达620W,转换效率最高可达22.30%。
“目前这款组件的签单量除了日本地区没有明确的需求(日本客户本身的产品认证周期比较长,再加上日本客户对新产品的接受度需要更长一段时间),其他海外地区都有签单量。”钱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几个月以来,其N型组件海外签单总量达到GW级别。
钱晶表示,在未来两年,晶科能源N型产品在出货比例上预计进一步上升。
(作者:曹恩惠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