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宁夏报道
“我们与伊利越来越不像一个物种。”
当谈到现在市场格局时,一家位于西南的国有区域龙头乳企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谈话背景是,乳业告别突飞猛进,进入后增长时代。也意味着,竞争加剧。
据欧睿数据,乳制品行业总体零售额由 2007 年的 1732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6115 亿元。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增速逐步放缓,由 2015 年 之前的双位数增长下滑至 2015 年后约 5%的增速。
消费量增速放缓是整体增速放缓的主因。从量价拆分来看,价格增速在过去多年一直比较稳定,而量的增速从 2015 年前的大个位数至双位数增长下降至 2015 年后接近于 0 的增速, 拖累行业规模增长。
此种情况下,伊利、蒙牛的双巨头地位还在加强。
尼尔森数据显示,在关键的常温奶市场,2021年上半年,伊利、蒙牛市场份额 67.6%。 已难有对手能对伊利、蒙牛产生威胁。
这也带来了变局。
伊利赞助了诸多活动。图片来源:伊利官微
“利润空间”
内蒙古起家的伊利、蒙牛,携奶源优势,奠定其在常温奶基础。
两家另一大优势在于营销,特别是蒙牛。
在1999年-2007年,蒙牛乳业靠着神舟五号、超级女声等热点营销,在营收增速、市占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关键指标上超过伊利。甚至两家争斗,养活一大批公关公司,营销投入节节攀升。
效果是可观的。以2005年《超女》为例,蒙牛与湖南卫视合作费用不过1500万元,最终,蒙牛酸酸乳销售额由7亿升至25亿元,早餐奶由1.5亿元提高至10亿元。
起步初期,蒙牛甚至采用“先建市场后建厂” 策略。
但这种争斗也随着两家地位稳定而走向缓和。在 2020 年,伊利、蒙牛销售费用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不降反增。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乳品行业整体销售费用为 489 亿元,同比增 3%,同比增量 27 亿,伊利销售费用为 211 亿、同比增量为 13 亿,蒙牛销售费用为 215 亿、同比增量 27 亿。
在 2020 年,乳品行业整体销售费用仅增加 6 亿元, 其中,伊利增加 5 亿,蒙牛销售费用不变,从绝对值上来看,伊利和蒙牛销售费用均为 215 亿元。从费效比上来看,尽管 2020 年费用增加量大幅减少,但大单品金典实现20%增长, 特仑苏18%增长。
这带来了休战可能。
在 2021 年 8 月 26 日的业绩交流会上,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表示,未来蒙牛将适当合理的控制费用投放。
“我们已经感觉到了招商压力,制作成本也下降了。”有互联网头部综艺制片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外,随着原奶拐点临近,这也将给伊利们带来新的利润空间。
在2021年,原奶成本上行压力下,伊利、蒙牛陆续提价。白奶提价幅度多在5%—10%左右。
据中信证券估算,随着规模牧场产能释放,2022 年奶价涨幅或收窄至低个位数甚至同比持平,2023 年开始奶价望有所回落。
2021年上半年,伊利营收565.06亿元,同比增长18.89%;净利润53.20亿元,同比增长41.60%。
同期,蒙牛营收459.052亿元,同比增长 2 2 . 3 %;净利润29.465亿元,同比增长143.2%。
但从经营利润率来看,两家离国际巨头依旧有着距离。
2021年前三季度,伊利经营利润率为11.1%;雀巢乳制品近 5 年(2016-2020)平均经营利润率为 12.70%;达能乳制品2016-2019年平均经营利润率为 14.71%。
蒙牛2020年经营利润率仅为4.31%,2017-2019 年在 5%左右波动。
“有的放矢”
在经营品类上,伊利们也找到节奏。
日前,市场传出国内乳品巨头伊利收购法国知名奶酪品牌百吉福。对此,伊利方面对此回应称,未收到相关信息。
但奶酪业务确实有成为未来增量的潜力。欧睿数据显示,该市场5年复合增速达到21% 。
目前,国内奶酪市场国外品牌处于较强势地位,2019 年之前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均为海外公司,合计 CR5 超过 52%。2017 年妙可蓝多快速布局,2019 年后份额突飞猛进,从 3.9%提升到 12.5%,再到 2020 年的 19.8%,成为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奶酪企业。2020 年排名第一的是就是百吉福,市占率为 25%。2020年,蒙牛入股妙可蓝多。伊利则收购了新西兰westland 。
客观上,奶酪业务有着高利润率。据妙可蓝多 2020 年报,即食营养系列(零售端)奶酪毛利率 53.3%,远高于液态乳制品。
但伊利当下重点或还是在常温奶与奶粉。
2021年底,伊利完成120.47亿元的新一轮募资。其中,有50.23亿元投向了主要位于呼和浩特、林甸 、 吴忠、呼伦贝尔、兴安盟的液态奶生产基地项目;另有15.5亿元投向婴儿配方奶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去年,伊利以 62.45 亿港元收购澳优 34.33% 股权,成为澳优第一大股东,加码奶粉业务。
2015-2020 年,伊利奶粉业务复合增速 15%,高于行业增速 6%,2021年三季度婴配奶粉同比增长40%,9月份市占率达到 8%,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
去年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6.27 亿元,同 比增长 14.83%,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零售额份额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0.9 个百分点,奶酪业务的终端市场零售端份额比上年同期提升 6.7 个百分点。
背后是,伊利在另一大重要领域,低温鲜奶上优势有限。
由于市场与工厂距离近、销售周期短、本地品牌忠诚度高等因素,在主打保质期短(5-7天)的鲜奶产品,是区域乳企的天然领地。
蒙牛则选择迎难而上。
2017年,成立鲜奶事业部,专门负责鲜奶业务。在2018年,推出高端鲜奶每日鲜语,自2019年开始聚焦定位高端市场的“每日鲜语”和定位中端市场的“现代牧场” 两大品牌。
2018年,每日鲜语在安徽马鞍山工厂投产,靠近长三角城市群,年底销售渠道覆盖至 华东、华南、华北、华中等大区约30个重点城市。2019年,每日鲜语在广东清远和天津工厂投产,分别位于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同年年底蒙牛乳业的鲜奶产品已覆盖到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等区域24个 省份和50个重点城市。
蒙牛的低温鲜奶在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均三位数正增长,市占率各为4.1%、11.2%、 13.1%。2021年上半年,每日鲜语在蒙牛鲜奶销售额中占比约40%。
对此,区域乳企们则显得信心满满。“奶粉、常温奶比不上伊利、蒙牛,但在巴氏奶,我们的质量、品牌能做到本地最好。不担心竞争。”多位区域乳企高管表态。
“鲜奶本身门槛有限,关键在于区域认可。其实这一块跨区域扩张没有必要,性价比很低。”有华南老牌乳企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作者:贺泓源 编辑:曹金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