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之前,GSK、默沙东、赛诺菲和辉瑞是全球传统疫苗“四大巨头”。不过,随着2021年新冠疫苗的大规模应用,全球传统疫苗企业市场格局逐渐被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新冠肺炎病毒已经肆虐全球两年之久,特别是随着奥密克戎横空出世,加速变异传播,全球疫情大流行仍然看不到终结迹象。这也使得新冠疫苗研发依旧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其中高效的新冠疫苗产品仍然具有巨大市场需求。
2月23日,葛兰素史克(GSK)和赛诺菲(Sanofi)联合宣布,双方计划同时提交其联合开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的3期有效性试验数据和作为加强针的临床数据,寻求监管批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款疫苗为需要冰箱冷藏的佐剂型蛋白疫苗。在接受了已获批mRNA或腺病毒疫苗基础免疫的受试者中,赛诺菲-葛兰素史克疫苗加强针对于不同疫苗平台与年龄组的受试者,使中和抗体水平显著提高18至30倍。当接种2剂次赛诺菲-葛兰素史克的疫苗用作基础免疫,随后继续使用该疫苗进行加强免疫,中和抗体水平与注射加强针前的水平相比提高84至153倍。
目前,两家公司正在与包括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内的监管机构进行讨论,并计划提交该候选疫苗生成的全部数据,以支持监管授权。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充满挑战的大流行环境中,这款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能否抢占后半场市场,让这两家老牌疫苗巨头重回全球疫苗“王者”宝座,也备受关注。
辉瑞成上半场的优胜者
在新冠疫情之前, GSK、默沙东、赛诺菲和辉瑞一直是全球疫苗行业传统的“四大巨头”,其中GSK和默沙东分别稳居行业第一、第二位置。
不过,随着2021年新冠疫苗的大规模应用,全球传统疫苗企业市场格局逐渐被改变。
据牛津大学Our World in Data统计数据,截至2月20日,全球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10520678101剂次,接种率62.41%。从新冠疫苗商业化成绩来看,传统跨国疫苗巨头中,辉瑞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其次阿斯利康、强生也表现抢眼。与此同时,疫苗创新企业也顺势崛起,如BioNTech、Moderna等。这些都对传统疫苗企业格局造成了冲击。
2月8日,辉瑞公布的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813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新冠疫苗Comirnaty(BNT162b2)带来367.8亿美元的收入,销售额超过“全球药王”艾伯维修美乐的207亿美元。对于疫苗市场的表现,辉瑞首席财务官兼执行副总裁弗兰克·达梅里奥(Frank D’Amelio)表示,2021年,辉瑞超过了生产30亿剂Comirnaty的目标。这是辉瑞全球供应部同事取得的一项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
同样手握mRNA新冠疫苗的Moderna也获得了不小成就。2月24日,Moderna发布2021年财报,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85亿美元,净利润为122亿美元。其中,mRNA新冠疫苗销售额为176.75亿美元。公司2022年已经签订的订单约190亿美元,另外还有30亿美元的可选订单。
如此不难发现,2021年,辉瑞与Moderna的新冠mRNA疫苗合计销售额接近600亿美元,将mRNA疗法带入了全新时代。
相比之下,阿斯利康和强生新冠疫苗贡献情况尽管不容小觑,但与辉瑞、Moderna拉开了较大的距离。据强生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去年强生全年实现总收入937.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制药业务收入5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4.3%。新冠疫苗(Ad26.COV2.S)则贡献了23.8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而阿斯利康2021年全球总营收374亿美元,同比增长38%,新冠疫苗2021年的销售额40亿美元,对应的供应量为25亿剂,成为阿斯利康2021年的第二畅销产品。
此外,2022年辉瑞和Moderna等都在针对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研发新一代疫苗,以图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下半场市场竞争布局仍在继续
虽然新冠疫情已持续两年之久,但新冠病毒仍在持续不断变异,作为重要的预防手段新冠疫苗需求依然巨大。
因此,在上半场研发竞争处于落后状态的企业,仍然有机会将新冠疫苗产品推入商业化阶段。
作为全球老牌疫苗巨头,在经历了前期挫折之后的GSK与赛诺菲仍没有放弃,这次更是选择联手发力。
通过GSK与赛诺菲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双方正在为其新冠疫苗寻求监管部门的批准。该疫苗可作为加强针使用,也可作为独立的两剂疫苗使用。两家公司均表示,测试结果表明,他们的新冠疫苗在预防严重疾病方面100%有效。
VAT08效力研究的数据显示,在血清抗体阴性人群中,两剂赛诺菲-葛兰素史克疫苗对所有出现症状的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达到57.9%(95% 置信区间 [CI, 26.5, 76.7])。在血清抗体阴性人群中,赛诺菲-葛兰素史克疫苗对因重度新冠肺炎而住院的保护效力达到100%(第1剂后: 0例vs10例,第2剂后: 0例vs4例),对中重度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达到75%(3例vs11例)。尽管测试仍在进行中,但早期数据表明,该疫苗对与德尔塔变异株相关、所有出现症状的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达到77%,符合预期的疫苗有效性。
在这两项研究中,赛诺菲-葛兰素史克疫苗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中的耐受性普遍良好,未出现安全性问题。
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四次进博会上,GSK疫苗中国医学部负责人唐海文在介绍这款重组蛋白新冠疫苗时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指出,传染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类似于滚雪球。如果感染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即使症状控制住了,还是会继续传播。而GSK与赛诺菲合作的这款新冠疫苗出来后,对变异株可以有比较好的覆盖。
“在甲流的时候,GSK就发现添加AS03佐剂后,对不同的亚型会有一个交叉保护的作用。所以,GSK现在也在密切的观察临床试验中使用GSK的佐剂后,能不能看到它对不同的亚型起到一个比较好的交叉保护。”唐海文透露,除了与赛诺菲进行合作开发重组蛋白新冠疫苗,GSK在疫情之初就做了一个决策,即为所有疫苗研发公司提供好的佐剂产品,也可以称为疫苗免疫反应的增强剂。而有了抗原以后,添加佐剂就可以大大提升疫苗的有效率。佐剂同时还可以降低抗原的量,进而大大提升疫苗的产能。
“GSK也正在与德国的CureVac公司合力开发一款第二代核酸疫苗。这款疫苗也是把不同的变异株放进去,当然我们会做一些修饰,希望以后能够包含两种以上的亚型毒株,对以后所谓的加强针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尚在研发阶段。”唐海文补充道。
老牌疫苗巨头能否后来居上?
实际上,对于GSK、赛诺菲此时还没有新冠疫苗产品进入商业化这一现实,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遗憾。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能及时获批上市,这两大老牌疫苗巨头仍有机会搭上全球新冠疫苗商业化的“末班车” 。
新冠疫苗研发是个系统工程,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上市申请各个环节,影响疫苗研发成功的因素很多,作为传统疫苗巨头虽然有技术和资源优势,但是能否率先突破并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研发路线选择。
据公开报道,2021年1月,在两款新冠疫苗研发进行了8个月后,传统疫苗四大巨头之一的默沙东宣布停止研发新冠候选疫苗V590和V591,转而将疫苗研究策略和生产能力集中在两款新冠治疗候选药物MK-4482和MK-7110。其中的原因是,两款新冠疫苗在1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应答低于自然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和其他新冠疫苗的免疫应答。
与此同时,法国赛诺菲巴斯德研究所也于2021年1月宣布,由于临床试验结果令人失望,将终止一项主要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巴斯德研究所对其中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时称,在最初的人体临床试验中,测试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产生的免疫反应不如自然恢复的患者和已注射授权疫苗的人群中观察到的免疫反应。
在这两家疫苗巨头受挫之际,GSK则是合作与布局佐剂两条腿走路。一方面,GSK相继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发新冠疫苗,mRNA疫苗当然也是公司押注的方向之一,与CureVac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制造与商业化多达5种针对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mRNA疫苗以及单克隆抗体。不过,在2021年6月17日,CureVac公司宣布,其mRNA新冠病毒候选疫苗2b/3期研究的第二次中期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仅为47%,不符合预先指定的统计成功标准。不过,CureVac对外回应称,将继续与GSK努力合作开发新一代疫苗,将继续争取外部承包商的支持来推动这一进程。
另一方面,GSK主要进行最为稳妥的疫苗佐剂研发生产。根据公司疫苗首席医疗官Thomas Breuer的发言,疫情初期,GSK高层领导迅速决定在公司的优势领域进行布局,即疫苗佐剂的研发生产。并且根据公司官网2020年5月的公告,GSK宣布进行十亿剂疫苗佐剂的生产,以支持开发多种含佐剂的新冠候选疫苗。
从GSK之后的新冠疫苗市场布局可知,公司的业务重点布局在了相对冷门的疫苗佐剂生产上,并且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直接投资其他公司的新冠候选疫苗。采用此种布局方式,尽管为GSK带来的收入虽不及辉瑞的新冠疫苗带来的营收高,但是其有效避免巨大研发投入损失的潜在风险。
对此,有行业分析师认为,新冠疫情已经改写全球传统疫苗企业格局。巨大的新冠疫苗市场需求引得全球疫苗厂商竞相角逐,传统的疫苗巨头们面临着被后起之秀超越的风险。
目前,新冠全球大流行尚未完全结束,虽然新冠口服药物已经上市并大规模应用,但不能完全取代新冠疫苗的地位和作用,后续GSK与赛诺菲合研的疫苗仍有机会接受市场考验。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