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丨《健听女孩》:有声与无声之间

人文 2022-02-26 05:00

文 / 洪晓文

17岁的鲁比身上几乎集齐了青春期少女的所有困惑,自卑、叛逆、不合群、暗恋,单调的格子衫和过时的毛衣,因为清晨需要出海捕鱼导致睡眠不足,还常常在课堂上打瞌睡。从小被同学嘲笑说话方式,成绩平平不受老师重视。鲁比一直是游离在人群之外的“小透明”。在家里,她似乎也是格格不入的那一个——父母和哥哥都是聋哑人,“声音”是这家人在世界上最不能理解的事物,而偏偏鲁比整个人生中最擅长也最喜欢的就是唱歌。作为聋哑家庭中唯一听力正常的女儿,鲁比对音乐的热爱成为了无法宣之于口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鲁比在填报新学期的选修课时,鬼使神差地跟着暗恋的男生迈尔斯一起选择了合唱团。负责声乐教学的维老师很快发现了她的演唱天赋,并鼓励鲁比尝试准备伯克利音乐学院的考试。原本计划高中毕业后就成为全职海员、帮助家庭经营渔业生意的鲁比,面临梦想与现实的两难抉择。

17年来,鲁比一直是家人与外界沟通的“传译员”。每天天没亮就跟随父亲和哥哥出海捕鱼,以便船只能及时回应海警的无线电信号;与买家协商渔获价格,参与对渔业委员会的谈判,帮助父母在就医时与医生对话,协助父母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正如她对合唱团的维老师说,“我从未尝试过不与家人一起完成一件事。”即将高中毕业的鲁比渴望开始自己的独立人生,但因为家人对她的特殊需要,屡屡陷入自我追求与成全家庭事业之间的矛盾漩涡。特殊的家庭情况让她更快地拥有了独立的能力,同时也成为了她奔赴梦想路上难以割舍的羁绊。

这正是电影《健听女孩》想探讨的核心命题。毫无疑问,影片聚焦在聋哑人这一边缘群体身上,但更为罕见的是尝试以CODA(children of deaf adults,聋人父母的正常听力孩子)为观察视角,关注特殊家庭背景下青少年的自我认识、挣扎与爱的教育。以手语为母语的CODA本来在口语学习上就比同龄孩子要迟缓和吃力,再加上身处于聋哑人社群与健听主流人群的夹缝之中,走在有声与无声之间,往往是“边缘人群中的边缘人”。他们的自卑、委屈、痛苦和困惑也因此更加隐形。随着电影的推进,鲁比与家人之间彼此束缚又互相依靠的情感联结也在慢慢打开。

电影中出现了两次鲁比在家人面前表演的场景。第一次是在合唱团毕业音乐会上,父母和哥哥第一次坐在台下用普通人的方式“听”鲁比唱歌。由于听不见任何声音,他们只能通过观察旁边观众的反应来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或是通过声音的震动来感受歌曲的节拍。此时,影片突然转换叙事角度,歌唱声、乐器的伴奏声、观众的掌声全部消失,如同默片一般,只剩下晃动的、模糊的舞台画面。在这样的一分钟里,导演以聋哑人的视角完成了这场合唱演出的呈现,让电影观众沉浸式地感受身处于无声世界的无助与彷徨。

第二次是鲁比参加伯克利音乐学院的面试,她用家人熟悉的语言为他们“唱”歌。原本只打算按部就班演唱面试曲目的鲁比,不经意间看到父母和哥哥竟偷偷溜进音乐厅陪伴她完成面试,于是开始边唱边比划手语,将歌词唱段一字一句翻译给家人“听”。如果说,第一次的演出是鲁比试图把家人拉进自己的世界,那么这一次的演唱,则更多的是敞开心扉地与家人对话。正如鲁比在面试中演绎的这首《Both Sides Now》所唱的,“我曾从两个角度看待爱,付出和收获”。过去鲁比一直认为自己在为这个特殊的家庭牺牲自我、成全家人,似乎要一辈子背负着这样的不可承受之重。但当她看到观众席上坚定地支持自己梦想的家人,也终于明白,自己在付出爱的同时,其实已经收获了来自家人更多的爱、力量和坚持自我的勇气。

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典型的青春片,没有传统青春类型片里“绯闻女孩”式的狗血剧情,也没有其他聚焦弱势群体电影中常出现的煽情段落。我们很难将这部影片简单概述为一个美国东北部乡村女孩“逆袭”求学顶级音乐殿堂的鸡汤作品。它更多的是关于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少女如何在挣扎中,与人生、家庭和解,重新认识自我,认知“爱”的故事。

(编辑:杜尚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