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发布重组计划:电动汽车业务独立运营,未来将独立上市?

21汽车杜巧梅 2022-03-02 23:03

FordBlue、FordModele以及FordPro三个全新的业务单元将在2023年实现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对话福特中国CEO陈安宁:ALL IN电气化,福特需加速追赶 陈安宁告别福特:时隔五年,福特中国迎来最大人事变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杜巧梅 报道 在2021年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美国第二大电动汽车生产商之后,福特汽车正在加速其电动化转型步伐。

北京时间3月2日晚,福特汽车对外宣布成立独立运营的电动汽车和燃油车业务单元,在电动汽车和燃油车业务领域与对手展开充分竞争。

其中,Ford Blue将成为燃油车业务主体,负责公司旗下标志性汽车业务的盈利性增长,并为福特汽车其它业务单元提供车辆硬件工程和生产制造支持;Ford Model e作为电动汽车业务主体,将推出更多具有行业突破性的电动汽车产品,并负责为福特汽车的各个业务单元提供软件、智能网联技术和服务的开发。

按照规划,Ford Blue和Ford Model e将作为独立业务单元运营,但也在一些相关技术和实际应用上进行共享,形成规模化效益来推动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的同时,与此前宣布成立的负责商用车和相关服务解决方案的Ford Pro一起,三个全新的业务单元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这是福特汽车历史上再一次对未来进行的重新构想,提出了我们的业务发展规划路径,”福特汽车公司执行董事长比尔∙福特(Bill Ford)表示,“我们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机会来引领汽车行业进入令人激动的智能网联、电气化的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推进,包括福特汽车在内的、过去曾经引领燃油车时代的众多传统汽车企业正面临着转型的阵痛。

“这是继亨利·福特将福特T型车进行规模化量产以来,福特汽车在业务增长和价值创造方面所迎来的发展机遇。我们正全力以赴抓住这一机遇。”去年5月26日,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 在资本市场日线上活动中向金融分析师和投资者详述Ford+发展计划。

面对全球汽车工业变革的浪潮,福特汽车客户关系、电气化、智能网联服务成为Ford+发展计划的核心内容。

按照全新的计划,福特将加速并追加在电气化领域的投资,到2025年底,公司将在包括电池开发在内的电气化业务方面投入超过300亿美元,并从福特灵活的电动汽车架构和模块化技术中提高效率。同时,福特为自己制定了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将占福特汽车全球销量40%的目标。

显然,转型初见成效。2021年,福特汽车成为了美国第二大电动汽车生产商,吉姆·法利称这是公司“朝着成为真正的电动汽车领导企业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我们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我们在全球推出了一系列的全新产品,市场对于我们的电动汽车,尤其是F-150 Lightning和Mustang Mach-E两款车型市场反响热烈,订单需求不断创下新的纪录,”吉姆∙法利表示。

拆分电动业务或为独立上市?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之下,很显然,福特汽车已经意识到推进变革是必然的趋势。

为了加速在纯电动、数字化、智能网联汽车和服务的开发和交付,充分发挥在燃油车产品系列的优势,在电动汽车业务独立运营之前,福特汽车在业务运营方式、人才选用,甚至组织架构方面进行了多方尝试。

“福特汽车此前尝试了组建一些小规模、任务导向的团队,例如Ford GT、Mustang Mach-E、F-150 Lightning的产品开发团队以及福特中国的电动车业务团队。这些团队的成功经验,促成了组建Ford Model e的想法。”福特汽车方面表示。

具体来看,Ford Model e将针对零售、商用和共享出行服务方面的需求,发展和提升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和能力,比如电动汽车平台、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逆变器)、充电以及电池回收等方面的技术和能力,打造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电动汽车;开创多款软件平台和智能网联汽车架构(FNV),为客户提供全时、全方位和持续提升的产品及体验等。

Ford Blue 将充分发挥福特在汽车行业的经验,加大在全新车型、衍生产品、体验和服务的投资,比如F系列、Ranger和Maverick皮卡车型,Ford Bronco和探险者SUV,以及Mustang等;同时,充分利用全球规模化优势,在工程开发、采购、制造、车辆测试和车辆可靠性的能力建设等方面,为Ford Model e和Ford Pro提供支持。

虽然Ford Model e和Ford Blue将独立运作,但同时也相互支持。此外,作为一个为商用车业务单元,Ford Pro为商用客户和政府客户提供专属的一站式服务,包括全系的燃油和电动汽车产品,全套的软件系统、充电和服务。Ford Model e和Ford Blue还为专注移动出行业务的Ford Drive提供业务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电动业务的发展,2022年,福特汽车在电动汽车业务的支出(含资本支出、费用和直接投资)将达到50亿美元,相比2021年增长了200%。福特汽车还再次重申了此前宣布的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2035年之前在全球的生产制造工厂实现100%使用本地可再生电力。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福特汽车将电动汽车业务作为一个独立部门运营,或许是为未来分拆并独立上市铺平道路。

在过去几年里,投资者越来越青睐专注于低碳技术的公司,使特斯拉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并使一些投资者和分析师敦促其他汽车制造商考虑将其内燃机和电动车业务分开,以更好地开发全部价值。

早在2021年年初,业内在探讨汽车企业估值是否合理的过程中,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就曾指出,传统车企的估值被严重低估。

“要造车,新势力是做不过主机厂的。无论是算力、IGBT还是动力,传统车企都不输新造车企业。并且,由于传统车企量大、牌子大,在采购方面,成本会远远低于新造车企业。”蔡洪平认为,传统车企将新能源板块单独拆分上市,市值至少将翻三倍。

不过,在回应有关福特汽车全面拆分电动汽车业务的传闻时,吉姆·法利曾在上周公开回应称,福特汽车没有分拆电动汽车或内燃机业务的计划,福特的竞争对手是蔚来和特斯拉,必须打败他们,而不是赶上他们。

“我们的期望通过Ford+计划,再次成为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真正伟大的公司。这就需要我们的业务更加专注和聚焦。”吉姆·法利表示,未来福特汽车将全力打造运营独立、但又互补的业务单元,既可以让Ford Model e拥有初创企业的效率和速度,不受条框束缚的创新,又能够让Ford Blue继续发挥我们在行业积累的经验、生产规模优势,以及新势力汽车公司梦寐以求的经典车型品牌,比如Ford Bronco。

事实上,随着Mustang Mach-E、F-150 Lightning的热销以及其所标志的福特汽车转型的阶段性成功,福特市值已经得以提升。当地时间1月13日,福特汽车的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其股价在早盘交易中涨幅一度超过5%,创下52周以来的新高。

重新任命高管团队

作为Ford+计划的重要一环,吸引并保留人才成为福特汽车业务独立运营之后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软件、工程、设计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人才资源。

随着Ford Blue和Ford Model e的创立,福特汽车也宣布了一系列的高层管理团队任命。

其中,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将兼任Ford Model e总裁,亲自带队发展电动汽车业务。

Doug Field被任命为Ford Model e首席电动汽车和数字产品官,全面负责产品开发。他还负责领导为福特汽车公司所有业务单元的软件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Marin Gjaja将担任Ford Model e首席客户官,负责产品上市、客户体验和新业务计划等。

“要设计出能够真正惊艳消费者的纯电动、软件驱动的汽车产品,并且打造出消费者甚至无法想象的体验,都需要我们打破传统,采取全新的思路和方法,”Doug Field表示,“我们正在组建这样一个业务机构,它一方面发挥福特多年以来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同时也能行动迅速,充满壮志,创造具有革命性的产品。”

葛皓华(Kumar Galhotra)将出任Ford Blue总裁。

“我们将继续投资具有优势的F系列卡车,继续挖掘Ford Bronco和Maverick等车型的市场潜能,推出更多全新车型,如Ranger、Ranger Raptor和Ranger R等;同时推出更加简洁、互联、便捷的客户体验并在成本上体现出竞争力,通过这些举措,Ford Blue将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现金流和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葛皓华表示。

Stuart Rowley将出任首席转型和品质官,引领福特努力提高效率,降低运营的复杂性,并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精益成本结构。

唐浩泰被任命为首席工业平台官,负责为燃油车和适用于Ford Blue、Ford Model e、Ford Pro和Ford Drive的通用系统的产品开发、供应链和生产工程管理。

而在全新的组织架构和高管团队之下,福特汽车再次确认公司2022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目标为115亿至125亿美元,同时,福特汽车相应调高了长期的业务运营和财务指标。

到2026年,福特电动汽车的年产量将超过200万辆,相当于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到2030年电动汽车产量进一步提升到全球销量的一半;在福特具有领先优势的细分市场里,福特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甚至超过燃油车的份额。

得益于电动汽车的销量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以及燃油车产品的结构性成本显著降低,到2026年,福特汽车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可达到10%。

 

(作者:杜巧梅 编辑:张若思)

杜巧梅

汽车版记者

长期追踪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聚焦车企改革及未来出行领域。记者微信:dxndmw,欢迎爆料或交流